长江证券:棉花直补政策短期利空棉纺上市企业 长期利好
发表时间:2014-09-11     发表评论

  报告要点

  事件描述

  9月至11月是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实施过程中的籽棉采价期。目前中国棉花协会和相关部门已经做好价格监测的布置工作。价格收集区间如确定,显示棉花直补政策细则接近完成。

  事件评论

  收储政策终结,国家对棉农采用直补政策:4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发布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为19800元/吨,棉花敞开收储政策首先在新疆正式结束,但具体方案还未出台。直补政策实施后,棉农将按市场价格出售棉花,当市价低于目标价时,国家根据二者差价和种植面积、产量或销售量等因素,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国家不发放补贴。

  原国储棉政策使得国家棉花库存量大、费用高,国内消费量下降:2011年国家棉花储备政策实行,当年国家储备收购的棉花量为313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约为47%,2012年收购量占比达90%。国储棉花减小棉价波动,保障了棉农利益,但对于国家而言,每年需要支付大量资金成本和仓储费用。

  在实行国储政策之前,2006-2010年国内棉花消费量普遍在800~1000万吨之间。而实行国储以来,国内棉花消费量明显下降,直至2013年663万吨,一是企业用低价进口棉,二是有关企业直接从国外进口无配额限制的纱线。同时,国家棉花期末库存也明显提高,2010年以前期末库存皆在500万吨以下,直至2013年棉花期末库存达到1045.5万吨。

  新政策采取直补,长期利好行业,短期棉花价格承压,但幅度有限:国家取消全国棉花临时储备政策之后,截止2013年底,棉花期末库存达1045.5万吨。2014年4月1日起,为加快抛储,国家将皮棉抛储价格也从18000元/吨降低至上周末16936元/吨,降价幅度为1064元/吨。

  长期来看,采取直补政策对于棉纺企业利好。直补政策可以从产业链上游稳定棉农种植,确保原材料的供应。直补政策通过国家补贴,有利于缓解内外棉价差,使得棉企原材料价格下降,增强棉企的国际竞争力,长期将利好相关纺织企业如鲁泰A、华孚色纺、百隆东方等。短期来看,因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在收储政策时有低价进口棉花配额,保持较高的毛利率。直补后整体原材料价格下来,终端价格上涨有压力,因此量增价降。

稿件来源:第一纺织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