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逐步构建棉花购销新体制 郑棉不再“软绵绵”
发表时间:2014-09-29    作者:宝城期货/陈栋 发表评论

  在多重利好刺激下,近乎绝望的棉花期货在上周五迎来“惊天大逆转”,所有合约均在上午盘封住涨停,一改往日“软绵绵”的形象,化身成为弱市商品中的领涨“急先锋”。从盘面看,棉花期货主力1501合约全天上涨4.03%,折510元/吨,收于13170元/吨,且所有合约日成交总量为771846手,持仓总量为779682手。

  虽说给郑棉起“保驾护航”作用的临时收储政策在今年宣布结束,转而施行直补措施,棉价因此失去支撑,但国家为了维护棉市正常平稳运行,全力确保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取得成功,于9月25日上午,按照国务院部署,发改委等八部门召开了“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根据会后公布的内容,政府主要向市场传递了以下四大利好信息:

  其一,由于2014/2015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将持续第五年超过消费量,供应过剩的形势倒逼国内棉价继续走低的可能性较强,为了化解供应端压力,国家停止储备棉投放工作,为上市新棉购销挪出消化空间,从而有利于棉价企稳回升。

  其二,为了间接保护国内棉价,防止大幅下跌,合理安排棉花进口。除了发放关税内配额89.4万吨外,原则上不增加发放进口配额,这就在进口端减轻了国内棉市的供需矛盾,并且防止海外过剩棉花涌入国内,进而形成价格冲击。

  其三,要求中棉集团率先进入市场,以14000元/吨为基准价收购棉花,并要求测算收购成本,以收购价格为基点,放开各部门合作的轧花企业,确保棉花市场稳定。此外,要求发挥中棉集团的龙头作用,引领市场收购,支农惠农。

  其四,加强对棉花期货市场的监管。在引导涉棉企业积极参与棉花期货的同时,严厉打击利用期货市场过度投机的行为。

  从新政效果来看,前两条利好信息无疑起到削弱国内棉市供应压力的作用,而第三条则发挥了保价效果。可以发现,旧棉停止投放以及海外新棉限额进口这两大供应“阀门”被关闭后,仅靠新年度棉花供应恐难满足市场需求。

  据中国棉花协会调查,预计今年全国植棉面积6340万亩,比上年下降9.4%,产量在650万吨,比上年减少50万吨。如果配合2014/2015年度我国纺织企业用棉需求回升的预期,则有望一举扭转新年度国内棉花供过于求的格局。预估新年度棉花需求量在85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约50万吨。

  与此同时,新年度棉花价格由市场主导后,内外棉价差逐步缩小,这将会遏制化纤替代和减少棉纱进口,棉花需求也会有所恢复。由此,新年度国内棉花产需缺口将达到2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00万吨。

  今年以来,国家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实现新棉价格由市场形成,逐步构建棉花购销的新体制。笔者认为,基于新政扶持,未来国内棉市将告别往日“软绵绵”、“病怏怏”的姿态,开启健康阳光的新路程。 

稿件来源:期货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NewsInfo_Hits(1,9,908,42)%}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