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许:为艺术而生
发表时间:2014-12-12    作者:李晓丹发表评论

  第一次遇见劳伦斯·许(以下简称“L”)是在一个夜风微凉的冬日,穿堂的风裹挟着摩登的时尚男女,所有人似被卷进前门的一间客栈,青色的砖墙外,依稀可见从红色纸灯笼中染出的红光,这样的场景不适合沉积下来的古城静夜。
  时尚圈一部分人一旦盛名在外,就会变得谨小慎微、拿捏着分寸,丢掉所有的真诚,只会凹造型和装腔作势。早在这次秀之前,就已闻得他在2007年为范冰冰出席柏林电影节设计的那件单肩“黄袍”。那天,朋友给我发了他的微信号,我试着加他微信,没有想到迅速通过了。
  那一季的服装,珍珠串连接而成的上衣紧贴女人的曲线,犹如日本寂寥的庭院中用石子砌造的波浪,波澜不惊中有着壮阔的激情;加长的花苞裙运用流畅的落肩款式,犹如琉璃宫殿屋檐上那一段婉转的脊梁,那是中国人在谦卑姿态中透出的骨气;采用中式传统立领和旗袍的小短袖上装,完全采用白色的蕾丝,充满欧洲教堂拱顶和彩色玻璃片的重复性细小花纹,下面丹灰色的薄纱犹如青烟弥漫的晨雾,一枝红梅娇羞得要醉了。
  之后,一直关注他的朋友圈动态,洋气的生活情景中总少不了诗情画意,“在牡丹亭间,芬芳迷离的梨园,如入画境,已在画中,近与远,真和实,真假之间。——千里之行的前夜”;他养的小孔雀生病了,他疼惜而心碎;在疲倦的夜,他会想象自己在童年夏日蝉鸣树荫下的吊床上做梦;无论是在不丹、伦敦、美国,还是米兰、巴黎,在他的生活中充满了鸟语花香。
  这次的采访安排在设计师忙于2015年巴黎大秀之时,劳伦斯·许特别抽出时间为本报风格版的读者讲述他富有中国情怀和传统精湛技艺的高级定制故事。
           
  记者:看到您这次亲临四大时装周,这一季您感觉怎么样?
  L: 每当大家对外国设计叫好不绝的时候,我就想什么时候能让来自中国的时尚真正的走出国门,得到全球的认可。在这些年的设计中我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技艺,像南京云锦、各地区少数民族的刺绣,还有从唐代传承至今的花丝镶嵌。与这些中国传统手工艺者的交流让我体会到,传统的技艺想要得到传承最重要的是以现代思维去传承、用世界的审美视角去开发。只有结合西方色彩学与东方博大的历史元素,才能打造出真正的世界华服。
  记者:您的时尚观是什么?为什么钟情于设计和艺术?
  L: 其实,我认为我是为艺术而生的。我的生活和工作围绕着艺术和设计,这二者是分不开的。参观各地的博物馆后,我在震撼之余会心生感慨,叹息为什么这些瑰宝没有被保留下来。我一直坚信并致力于做出用中国传统精湛技艺打造的、可以被世界传承的经典,我想这就是我为什么钟情于塑造美的艺术化设计。
  记者:小时候有什么梦想?在设计道路上对您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L: 我出生在一个建筑设计师家庭,从小热爱艺术的父亲和从事戏曲工作的母亲不断引导我,让我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书法、绘画、戏曲等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大部分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所以,父母应该是对我设计道路上影响最大的人吧。
  记者:梦想意味着向前冲,但是也意味着向另一些事妥协和投降,是这样的吗?经营工作室需要理性,如何平衡?
  L: 苦苦追求艺术那么长时间,也深深体会到其中的欢乐与痛楚,在工作室刚刚起步的时候,我给很多作品取名为“今生无悔”。那个时候,尽管每件衣服的制作成本非常高,但是那些衣服没人欣赏、没人愿意买单,甚至还有人把我的作品称为“行为艺术”。但我不惜在一件衣服上砸10万元以上的成本去圆自己一个豪华的梦,把所有挣来的钱都投入进这些衣服当中。
  之后一些人发现了那些作品,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现在想来,那些作品就是梦的一部分,让我“今生无悔”。最终通过我与我的团队不停地奋进和对艺术的执著,也让我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在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发布作品的设计师。
  我想很快大家就会有机会看到的我们高级成衣系列,风格会更加简单大方,同时为了突出高定的精髓,我现在也有在考虑以高定作品为基础尝试一个半成衣系列,也就是说在半成品的基础之上为客户做出一些定制化的服务。
  记者:您的故乡是怎样的一个地方,我看到您微信中有荷花,这对于您的设计有什么影响?
   L: “一城榴花雨,万顷荷花香” 是对我的故乡枣庄最美的形容。故乡的一亭一景,一湖一水,不光是我记忆的一部分,也是我创作灵感的源泉。战国四公子中的孟尝君在枣庄也留有许多故事,童年听老人们讲故事时,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而且,枣庄北邻孔孟之乡,孔庙中的壁画麒麟送子使我创作了礼服麒麟。故乡的神话故事、美好传说、文化背景都是我骨血里的一部分,它们让我流连于故乡,并把故乡的美景融入在我的设计当中。
  记者:面对质疑和抄袭,您认为您的服装偷不走的灵魂是什么?
  L: 心中有爱花不败,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件华服的产生是需要通过长时间专业训练的,对艺术的沉淀、对时尚的嗅觉、对文化的理解,融合成一种独特的气质,而气质决定了作品的高度。一味盲目地抄袭别人的设计可能作品并不能打动人心,而由心而发的作品却可以。一针一线,偷不走的是每件衣服背后蕴藏着的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和灵魂,拿不去的是我对艺术的热爱和无限的追求,而真诚与用心是给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最好的答案。
  记者:在选择模特的时候,您偏爱什么样的模特?
  L: 模特不光是用肢体在演绎一件服装的美感,模特的气质更需要和服装产生一种共鸣,才能更好的展现这种美感。我所“偏爱”的模特,是与我的服装有着“化学反应”的、能碰出火花的模特。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