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毛织业升级“智造”
发表时间:2015-03-23     发表评论

  3月,淅淅沥沥的春雨时骤时歇,来到被誉为“中国毛织第一村”的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政府所在地巷头村。走在街上,空气中渗透着一股毛织的味道,但以往各家各户“咔嚓,咔嚓……”织机轰响的飞针走线声却再也听不到了。

  “现在基本上都改用自动化数控织机了,过去的手摇横机、半自动横机都淘汰了,也就再也没有那种噪音了。”土生土长的大朗人叶润泉兴奋地介绍,1992年他就在别人开的小作坊当手摇横机工人,如今,他已是一家拥有40多台全自动数控织机的东莞市依尚服饰有限公司的老板,他对于毛织产业机械化转型感受颇深。

  2005年,大朗镇大力鼓励企业“机器换人”,以机械化生产推动毛织转型升级。“从那时起,不少小企业都开始购置数控自动化织机,我觉得是个好机遇,开始筹建自己的工厂。”叶润泉说,自己的加工厂一开始还是采用半自动横机,到了2010年全部采用全自动数控织机。被问及现在生产经营中最担心的问题时,叶润泉说,“最担心的就是停电,现在用电量比厂子刚起步时增加了6倍。”

  走进位于大朗镇毛织产业集聚区的东莞市颖祺实业有限公司,这里有20多个人同时操作着1000多台机器,它是大朗最早实现“机器换人”的企业之一。“2007年前,公司有400台手摇横机,后来引进近400台数控织机。现在,我们有1300多台机器,生产效率至少提高7倍,产品附加值也提高了20%左右。”颖祺实业有限公司厂长陈伟波告诉记者,公司在采用手摇机时,一台250千伏安总容量的变压器就可以支持企业的用电量。2007年数控机到位后,立马更新到3台630千伏安的变压器。他说,“从2007年到2010年4年间,公司的用电容量增加了近18倍。我们厂数控机一增加,用电容量就跟着升。”

  “仅巷头村就有大小毛织企业3000多家。大朗不产一根羊毛,但拥有一条成熟的毛织产业链,全镇毛织产业集群毛衣年销量超过12亿件。”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春暖介绍说,20世纪90年代以前,毛织以手摇横机和半自动横机为多,人力成本高且传统横机编制出的花色和图案单调,渐渐适应不了毛织产业的发展及时尚需求,再加上遇到了招工难,也倒逼企业向自动化升级。2010年,大朗镇毛织业迎来转型升级的飞跃期,短短两年时间,自动数控机开始在各大毛织工厂批量出现。目前大朗数控织机总量已超过4万台。

  大朗毛织产业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可以透过用电变量这一数据来观察。“这10年中,大朗毛织业机械化的转型升级带来了用电量突飞猛进的增长。”东莞市大朗镇供电分局营业部主任叶智德介绍说,增长幅度最快的时间段在2010年、2011年两年,全镇毛织业大规模应用普通数控机。此外,近两年毛织业企业将原来的燃料锅炉改用电烫炉,用电量再次大增。据统计,10年间,大朗镇的年用电量由原来的12.2亿千瓦时增长到现在27.94亿千瓦时。

  叶智德介绍,近几年,供电部门通过以大换小、新增线路等方法,解决重过载配变,为毛织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稳定可靠的电力。

稿件来源:经济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