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忻城:科技助力 轻松养蚕
发表时间:2015-04-03     发表评论

  “昨日入城市,归来乐开心;住上楼房者,多是养蚕人。”这是记者在忻城县听到的改编民谣。 忻城农民早已尝到种桑养蚕的甜头,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然而,种桑养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劳动,如何提高养蚕的科技含量、解放劳动力?群众不断“摸 着石头过河”,而在忻城县城关镇黄金村黄金屯的陈忠平家里,就有一套让人省心省力的养蚕设备。
  
  3月24日下午,记者慕名来到陈忠平家实地探访。陈家房子很宽,主楼住人,其他房间用于养牛、养蚕等。“在村里地皮够宽,我家几年前盖的楼房是借钱盖的,现在已还清了,靠的是种桑养蚕,尤其是新装的养蚕设备让我赚了很多钱。”朴实憨厚的陈忠平一脸笑容地告诉记者。
  
  陈忠平的蚕房长、宽各8米,距地面三四十厘米处,有一个8米长的滑轮机,左右两边墙上有杆子,扶着杆子,滑轮机就可以前进、后退。在靠近门口的墙壁上有一 套设备,插上电源,原本在屋顶的升降机就降下来。看似简单的设备,却给陈忠平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陈忠平介绍,该设备可以克服传统养殖的很多弊端,如 双宫蚕茧、蚕虫易被感染,不易喂养,不易清洁消毒等。
  
  “当年我听说有这设备就心动了,花了7000多块钱安装,这费用养两批蚕虫就差不多回本,我是这样想的。”陈忠平2009年开始养蚕,2013年安装了新设备,养蚕规模进一步扩大,收入也明显提升。
  
  “每批次养1.5万只小蚕,养得好的话,一次就有180多斤蚕茧。”他告诉记者,“蚕虫到了五龄的时候,桑叶根本不够吃,那时候就很忙了。”陈忠平养蚕可 以说是借力使力不费力。“拿回桑叶喂蚕,我坐在滑轮机里撒桑叶,边滑动边撒,很快就撒完了。以前没有这套设备,要踩在石头上撒桑叶,又慢又累。”陈忠平 说,“这个升降机是等到蚕虫准备吐丝的时候用,把它降到方格蔟接地的位置,蚕虫自然爬到方格蔟的空格里,等它们全都爬上后,又开始升起来,升到一定位置让 它们吐丝,避免双宫和蚕茧变黄,以前没安装这个设备时就很难避免了。”面对稳稳地被吊在屋脊上的升降机,陈忠平又解释了一番。
  
  “一家五口人,也就是我跟老伴养蚕,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养蚕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去摘桑叶,回来一起喂养。”谈着养蚕的事,陈忠平高兴的心情总是溢于言表。“过几天又可以去买蚕回来养了。”似乎陈忠平有着一种难舍的“桑蚕缘”。
  
  “我们当农民也需要解放思想,讲究创新啊。”尝到了科技养蚕甜头的陈忠平说。
  
  短评:一套先进的养蚕设备需要7000多元,不是每个养蚕人都舍得买的。可是陈忠平眼光看得长远,大手笔地买了,因为他知道科技就是生产力。最终,他也依靠这套先进设备增加了经济收入。陈忠平敢于大胆创新的勇气令人佩服。
  
  今年,我市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该如何发展?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方法之一。不但桑蚕业是这样,其他特色产业也应如此。

稿件来源:来宾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