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更应“戒欺”
发表时间:2015-05-11    作者:赵林中 发表评论

  李克强总理在视察国家工商总局时表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小企业铺天盖地涌现,促进大企业顶天立地,让千百万新企业健康成长。这些话让基层企业感到振奋,重新燃起了创业的激情。

  国际国内宏观形势不好导致企业经营困难,更主要的是有些企业不讲规范,不讲诚信,扰乱市场秩序。因此,建立企业信用体系,规范和维护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显得十分迫切。

  说到诚信,笔者想到浙江胡庆余堂挂的一块戒欺牌匾。一代名商胡雪岩在跋文中写道:凡贸易均著得欺字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余以欺世人。胡庆余堂药店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年名店蜚声于海内外,其秘诀就在于戒欺二字。现代社会在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冲击下,将道德规范、承诺信誉、合约法律置之度外,造成道德价值观的失落。戒欺更显得尤为可贵。可以说,无论何时何地,哪怕是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戒欺都不会过时。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建设企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是创造企业良好生存发展环境的要求。从政府到民间的一切管理、经营、交易等经济活动,企业都必须诚实、守信。然而加快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步伐,还是需要建立政府主导下的部门协同和社会共治机制。

  一是依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全面实行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制度。我国作为一个信用体系后发国家,必须强化政府主导,整合企业信用信息资源。一要加快建设联合征信系统,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二要加快企业信用信息数据的开发利用,积极培育信用中介服务产业。三要完善企业信用激励惩戒机制,促进企业信用自律管理。

  二是实行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加快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需要改进监管方式,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要参照中国证监会监管上市公司的做法,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对涉及企业重大信用信息要进行披露,公开基本信息,公示行政处罚结果,通过经济、行政、道德以及法律手段,激励守信行为,惩处失信行为,警示、提醒企业,从而维护信用秩序,营造诚信守约的氛围。

  三是完善征信评信制度。我国企业信用体系之所以发展缓慢,一定程度上与尚未制定统一的信用法律有关。目前民法、经济法和刑法中有关企业信用行为的规定,除《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外,再没有其他约束。我国迫切需要有一部完整的法律规范信用中介机构的法律地位,规范市场准入和经营行为监管,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关系、信用关系、契约关系,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使企业信用制度化、法律化,从根本上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而健康地发展。

  企业应认识到信用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它有利于企业融资、维系客户、扩大销售、建立品牌,还可使企业摆脱诉讼、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诚信,不但能帮助企业树立形象,更是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的内在要求。(作者系富润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