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丝绸之源”花落钱山漾:4200年前已养蚕织丝
发表时间:2015-06-29     发表评论

  外媒称,一片迄今已有4200多年、出土于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的淡褐色绸片,成为人类最早利用家蚕丝纺织的唯一现存实例,印证了“世界丝绸之源”源自东方。

  据美国《国际日报》网站6月25日报道,如今,来自钱山漾的当代丝绸精品将随着“中国梦 丝路梦”互联互通丝路行考察团亮相2015年米兰世博会,再一次将东方丝绸的风采和技艺展现在世人面前。

  据专家介绍,钱山漾遗址位于湖州市城南7公里的潞村古村落,是人类丝绸文明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古文化遗址。1956年和1958年,原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专家们对遗址进行的两次发掘中,发现了绸片、丝带、丝线等。

  经当时的浙江丝绸工学院、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切片检测,其中的绸片和丝带被确认为人工饲养的家蚕丝织物。最终经碳十四测定,这批绢片距今已有4200至4400年。这意味着,中华民族至少在4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掌握了养蚕织丝技术。

  学术界对它的定论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人类利用家蚕丝纺织的最早实例”。

  著名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先生表示,以绢、丝等为代表的钱山漾遗存“代表了一种新发现的、更为独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

  “发现丝绸文物的史前遗址有多处,但经过检测能确认为人工饲养家蚕丝织物的,全球目前最早的遗址还是钱山漾遗址。”湖州博物馆馆长潘林荣说。

  据香港中评社6月27日报道,6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世界丝绸之源”命名暨闪耀米兰世博会活动上,产自钱山漾的丝绸精品被正式赠予“中国梦 丝路梦”互联互通丝路行考察团,将随车队跨越亚欧万里长路,最终在米兰世博会亮相。

  距今2100多年、西汉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由此开拓了“丝绸之路”,中国丝绸随之泽被全球。如今,出土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家蚕丝织物的钱山漾遗址,以及来自这一区域的丝绸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一带一路”的宏大战略中,钱山漾文化作为“世界丝绸之源”,将再次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作用。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湖州这个丝绸重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将主动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发挥丝绸文化底蕴深厚、丝绸产业基础扎实等优势,加大开放融合发展力度,加快打造集丝绸产业、历史人文、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东方丝绸之都’,让‘世界丝绸之源’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中共湖州市委书记裘东耀说。

稿件来源:参考消息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