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茧价低等因素影响秋蚕生产锐减 嘉兴蚕桑业悄然开走转型路
发表时间:2015-10-07     发表评论

  今年嘉兴市的晚秋蚕发种工作已于近日开始,今年全市晚秋蚕计划统一供种4.9万张,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近四成。8月中秋蚕的发种量也不乐观,同比减少近五成。昔日引以为豪的江南传统优势产业为何不断缩水?据调查,茧价下降、桑园面积减少、养殖风险较大是主因。
  
  秀洲区养蚕大户徐传金夫妇今年就放弃了中秋蚕的养殖。“茧价太低,今年每担春茧只有1700元左右,夏茧价格更低,一担只有1350元左右。另外,人工费 却一直在涨。”徐传金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他曾经承包了村里30亩桑园,是全区最大的蚕桑养殖户,如今他的桑园面积减少了一半,另一半种起了葡萄和油桃。
  
  不少蚕农像徐传金夫妇一样,由一年养殖五季蚕减少到三季。据了解,今年秀洲区晚秋蚕9月23日发种,发种时间同比提早2天。原先秀洲区晚秋蚕合同订种量只 有4623.25张,在各级蚕桑技术人员与蚕农的共同努力下,又增补了1170.45张,才使晚秋蚕的订种量达到5793.7张。
  
  茧价下跌、不断上涨的养殖成本影响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据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监测点报告,今年春茧、夏茧价格较低,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跌16.2%、 13.8%。在海宁市丁桥镇诸桥村等地,收购点已经开始收购秋茧了。据蚕农介绍,今年秋茧单张蚕种产茧50公斤上下,单价50公斤1320元左右。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桑园的面积也在逐年减少。目前全市桑园面积为26万亩,同比减少5.1%。
  
  另外,秋蚕养殖风险较大,尤其是中秋蚕,桑园病虫害多、桑叶质量差,对中秋蚕丰产丰收构成较大威胁,养殖的收益也难以保障,因此部分蚕农已减少或放弃了秋蚕养殖。
  
  农技部门和这些蚕农早就开始考虑转产转型,思考如何让桑园焕发出新活力,如何走出农业致富的新路子。各地已呈现出不少成功的案例。培桑养蚕,套种增收是路 径之一。徐传金夫妇在桑园套种青菜,每亩桑园增收千元左右。在他的带动下,今年周边蚕农共收获桑园青菜100多吨,全部卖给蔬菜加工企业,销路不愁。
  
  桑园养禽是路径之二。王店镇养蚕大户金惠忠就在20多亩的桑地里养起了鸡,平均每亩桑园可以养六七十只,如今他养鸡的收入已经远超养蚕的收入。路径之三则 是桑枝种菇。海宁市袁花镇双丰村早在2009年就利用桑枝条栽培黑木耳。“今年产量已达290万棒,预计产值900万元,利润约200万元。”该村食用菌 生产基地负责人查世佳说。该基地后来又利用桑枝条栽培出营养价值较高的秀珍菇。
  
  桑间种养对桑园有利无害,菜根、禽粪、菌棒等又会成为桑园的肥料。这些都是桑园综合开发的循环经济之路。

稿件来源:嘉兴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