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官微推送了标题为《“黄埔军校”翔鹭真的老了?福建涤纶为何偏安一隅?》一文。自文章推出后,引起了不少聚酯涤纶业内人士的热烈讨论。本期小编特别挑选了几位业内人士的观点,也欢迎大家给本报投稿就聚酯涤纶行业的相关状况进行更广泛的探讨。
常规的聚酯涤纶产品,或品质要求不高的产品,江苏企业在福建、广东市场的确没有优势,这确实是因为运输成本的原因。但是,只讲运输成本是不全面的。江苏领军聚酯涤纶企业如恒力和盛虹的产品能够打开闽粤市场,主要还是靠高品质和差异化特色。
——盛泽某聚酯涤纶企业营销经理
湘潭化纤、湖北昌丰等地方性国有化纤企业当时的确培养了一批化纤人才,但基本还是以区域性为主。要说当时在全国市场上,还属翔鹭化纤影响力最大。
翔鹭公司是1992年台湾东帝士集团在大陆投资的第一家独资、且投资额最大(约2亿美元)的台资企业。当时,翔鹭的生产技术、管理、品质在大陆市场是最好的,特别是其产品品质得到中国市场以及国外客户非常高的评价。
当时的翔鹭,还填补了大陆聚酯涤纶生产技术的几项空缺,并吸引大陆很多地方性国有化纤企业的人才加入。当时,他们在各地企业的每月工资才500元左右,可翔鹭给他们的月工资近2000多元,非常有吸引力。也正是这些多方面的原因,才有了后来翔鹭是大陆化纤“黄埔军校”的说法。
——一位曾在翔鹭从业10年的业内人士
翔鹭化纤15年没有新装备的规模化投入,现在还能生存已经是奇迹了,这也凸显出翔鹭的功力。翔鹭现在能够畅销的化纤产品,很多源自于10年前的研发投入。所以,现在一些企业“病急乱投医”,指望投点钱搞研发,就马上能产生效益救活企业,这有点“痴人说梦”。
——一位浙江聚酯涤纶企业负责人
江浙的聚酯涤纶产品销往福建、广东的主要有两类,一是价格较低的产品,二是补缺福建本地稀缺的产品。总体来说,区域性是聚酯企业的“常态”,因为低利润、高运输成本、纺织业集中、区域产业链完整性等特点,使得聚酯涤纶产品到异地没有太大竞争优势。国内聚酯企业整体差异化率偏低,关键是不少民营企业常常实行“拿来主义”,真正的研发投入少之又少,发展后劲堪忧,这也是不少中国民营企业的通病。
——福建某聚酯企业负责人
福建聚酯涤纶企业销售区域性强以及企业家族色彩浓的情况确实如此。福建老板很敬业,大小事都自己做,讲人情,重亲情。由于涤纶产品利润不高,差异化产品少,用汽车运输远了不划算,相比较,适合在周边销售。
——北京某功能性化纤企业负责人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