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上午,2015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湖北省纺织产业发展研究会年会在武汉纺织大学召开。国内众多服装业专家学者、国家级行业协会和产业研究领域的专家教授学者及顶级时尚品牌齐聚武汉纺大。湖北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陶红兵,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刘宏兰,湖北省政协常委叶青、武汉纺织大学校长韦一良出席了此次论坛。本次论坛由武汉纺织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在洲主持。
武汉纺织大学校长韦一良发表欢迎致辞,他首先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纺织行业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武汉纺织大学作为一所以纺织服装相关学科为特色的高校,一直坚持努力促进各方资源整合,共谋发展之策,共商务实之举,共探创新之路,引导纺织服装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他期待通过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分享各地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举措和成功经验。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刘宏兰发表讲话,他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相信此次论坛一定会为各方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带来新的思路和启示,会助推湖北纺织服装产业取得新的更好的发展。
随后,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和产业研究领域的专家教授学者、产业运营方面的专家等,从技术、模式、产业、布局四个层面,总结并探索在“互联网+”的新背景下,湖北纺织服装产业未来发展模式。
如何才能让“汉派”服饰重拾市场?
湖北是中国纺织服装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一度以“汉派”誉全国的湖北服装产业,近年来却整体状况不佳,去年规模以上企业成衣产量10.6亿件,从最辉煌时的中部第二,跌落到中部第四,在全国排名第九。当下借着“互联网+”的发展东风,“汉派”服饰如何走多元化、多档次发展之路,实现品牌的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并重拾市场?
湖北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陶红兵开出了三道“药方”:第一要加快服装升级和品牌创新,第二要突破产业链发展瓶颈,做强做大印染业;第三要大力发展新型纤维,加快家纺行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对!必须要创新,而且要快!”湖北省服装协会会长、世城集团董事长赵军再三强调“创新”的重要性。面对当前中国服装产业的“倒逼热”、“兼并潮”,产品和品牌都过剩的局面,赵军表示:未来只有两种企业能活下来,一种是附加值较高的中高端品牌、个性化品牌;一种则是追求性价比的品牌。因此要想崛起,必须要摆脱低价竞争的窠臼,从质量、品牌上下功夫,需要服装企业提高新面料,新产品研发能力。
作为长期坚守在业界一线的工作者,湖北省服装商会会长、猫人集团董事长游林结合自身的创业经历,总结这一路走来纺织服装行业的兴衰浮沉。“品牌”成为了他反复强调的字眼。“一定要有品牌意识,要保护知识产权,实现产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拥抱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
当纺织穿上“互联网+”的新衣
除了“汉派”,“互联网+”也一度成为本次论坛上的“人气词汇”。面对势头凶猛的“互联网+”的风潮,纺织服装产学研界的专家教授又是如何“见招拆招”?
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来自武汉纺织大学经济专家胥朝阳教授则以”纺织园区布局”为切入点,分享了他的见解:“经济新常态下纺织园区,应逐步从低成本向创新型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链及市场配套建设,加速信息化改造,积极推进“互联网+”战略,将“智慧纺织”的文章做好做强。”
省政协常委叶青教授,也从亲身的见闻聊起:“武汉纺织大学一课外学术科技小组创新发明了一种嵌入式精确感知人体温度的织物,这也是为未来智能服装的开发扩展了方向。由此及彼,我省作为服装大省,武汉也已经在链接“一带一路”,汉新欧的运输量位于全国第二,我们应该趁着这股东风,一方面加大开发力度,扩大出口,一方面坚持民营经济的绿色发展,打造智能化服饰,实现风格传播。”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门纺机董事长沈方勇也表示“企业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积极利用‘互联网+’,接地气,才能冒热气”。
据悉,此次大会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武汉纺织大学共同主办,湖北省纺织产业发展研究会承办。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