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的明辉化纤被恒逸集团以7.71亿拍入囊中,POY产能将进一步集中
发表时间:2017-07-10    作者:张晓莉 发表评论

  今年以来,聚酯行业龙头企业“接盘”破产企业的消息频频传出:从恒逸收购红剑、龙腾,再到天圣收购南方……化纤大佬们频频发力!

  2017年7月9日,江苏明辉化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下资产在淘宝司法拍卖平台上进行拍卖,经过激烈的60多轮竞价,最终,太仓逸枫化纤有限公司以7.71亿元人民币拍得。

  太仓逸枫化纤有限公司有何来头?其实,相信业内人士已经可以猜到,其背后的真正收购者就是恒逸集团。

  恒逸三度出手,聚酯产能一跃而上!

  据悉,恒逸石化原有聚酯权益产能约183.5万吨,今年下半年预计本部将投产50万吨。而恒逸石化所属的恒逸集团本身就已经具备PTA1350万吨、聚酯(PET)260万吨、涤纶低弹丝(DTY)35万吨、己内酰胺(CPL)20万吨、聚酰胺(PA6)16.5万吨的生产能力,在国内同行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涤纶+锦纶”双产业链驱动发展的模式,实力可见一斑。

  加上三度出手收购的产能(原红剑、原龙腾和此次的明辉),恒逸集团国内产能一跃而上,光从产能体量上来看,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而从收购到重启,恒逸也再度用实力证实了其“恒逸速度”。据悉,嘉兴逸鹏化纤有限公司(原龙腾)20万吨聚酯装置已经于5月11日重启,全部配套FDY纺丝生产线;从注册到投产仅用了72天!嘉兴逸暻化纤有限公司(原红剑)20万吨聚酯装置也于5月18日重启,另40万吨聚酯装置和5万吨左右切片纺产能随后也陆续重启。恒逸这位聚酯大佬正用自己的方式逐渐改变着市场格局。

  涤纶长丝行业景气度回升,加速停产装置复产!

  当前聚酯企业面对的形势是,上游环节PTA产能过剩态势依旧,企业经营亏损难改。而涤纶长丝行业自2016年以来,伴随部分产能的退出以及在下游需求的带动下,行业景气度逐步回升。

  掌握定价权的聚酯工厂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的现金流,因此也加速了新产能的投产以及停产装置的复产。从下图可以看出,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POY产品现金流直线回升。

  而明辉本身具备25万吨差别化POY产能,且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端技术装备,恒逸此次收购,或许正是基于以下游盈利来弥补上游亏损的考虑。毕竟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各龙头企业要想巩固既有市场,持续维持竞争优势,必须适度寻求突破与发展。

  POY产能集中度进一度提高,供应商话语权进一步加强!

  小型的落后产能加速退出,停产的产能被聚酯大佬收购,从目前的行业格局来看,聚酯行业的产能集中度正在不断提升,特别是POY。

  近些年POY由于产能扩张速度较快,行业洗牌也很严重,从14年至今已经有关停的POY产能足足有145万吨!因此相较于FDY,POY产能集中度较高。

  据悉,目前国内POY直纺产能1223万吨,其中前十大企业合计产能761万吨,占社会总产能的62.2%。此次恒逸收购明辉,无疑使得POY产能集中度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由于POY企业数量可控,产能集中度相对较高,供应商的价格话语权的力度也很大。或许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在行业内会更加频繁地听到POY4+1或者POY4+2会议的召开,企业以抱团的形式进行挺价,而且效果显著!

稿件来源:中国绸都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