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林志玲做衣服,去米兰时装周,骑三轮送货的夫妻靠什么逆袭?
发表时间:2018-04-08    作者:孙姗姗 发表评论

  起码在三段回忆面前,身经百战的工厂老板娘耿亚贞还是会落泪。
 
  2006年夏天。26岁的耿亚贞与丈夫两人,带着10万元全部家当从广州来到桐乡创业。连续几天的烈日下,她看到骑着三轮车送货的丈夫满脸汗水,肩背上被晒出了红印。
 
  2015年初。外贸形势急转直下,没单可接的耿亚贞想到给零散的档口供货。结果那位档口老板跑路,直接亏损了14万元。
 
  2016年5月。一位通过淘工厂平台联系到的设计师,大老远从北京赶过来,之后他们一起合作完成的服装登上了米兰时装周。
 
  十多年来的创业画面一帧帧倒回去,构成了一家夫妻档小厂的逆袭故事。

  病急投错医
 
  服装圈内的人都知道,桐乡是全国知名的针织产业带,这也同样吸引了远在广州打工的耿亚贞夫妇。依托原先在一家大型服装公司多年的设计、管理经验,两人决定自己开一家工厂。
 
  他们租用了一个小区的3间房作为办公场所,事实上周围的民房中,也几乎都是同样的小作坊。2014年之前,耿亚贞大都依赖外贸订单存活,她的订单主要来自当地一家大型外贸企业,每年靠着老订单维持基本运营。但到了这年年底,她察觉到了明显的变化。
 
  有一天,这家外贸企业的老板当面约见了耿亚贞。这是个不寻常的信号,因为此前从来都是电话沟通,没有重要的事一般不会选择见面。果然,这个老板说:“2015年会比较困难,预计订单量会大幅度减少,产能下降三分之一。”
 
  眼看着小作坊存活的支柱要倒了,耿亚贞一宿没睡。

  夫妻俩于是尝试着转型,不接大的外贸订单,或许可以转向国内为档口供货,这也是一块相当大的市场。
 
  难点在于,每个档口对于产品质量、数量、价格的要求不尽相同,耿亚贞需要跟不同的档口老板打交道。而在生产端,小作坊也要从原先做外贸订单的模式中走出来,以适应更快速的生产节奏。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没想到结果还是当头一棒。2015年年初,在工厂决定转型没多久,一个档口老板因经营不善跑路了,还带走了此前代工的欠款14万元。对于当时的耿亚贞来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当时急着寻求转型,但病急乱投医。”耿亚贞再次失眠。一夜回到创业最初时候的境况,接下去该如何面对生存的困境。
转折
 
  事实上,她也曾动过做电商的念头,工厂有将近100人规模,纱线等物料都准备充足,但苦于没有门路,也不知道如何让工厂适应电商模式。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2015年5月,经一个朋友介绍,耿亚贞了解到了淘工厂。很快,她带着自家的小厂开始了一路狂奔。
 
  仅在这年的7月至12月,耿亚贞便从淘工厂上接了3万件服装订单,当年产能就突破500万元。虽然量小,但是单件利润是之前外贸订单的两倍,占了全年20万件服装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
 
  这让耿亚贞重燃希望。她也清晰地了解自身的长短板,对工厂的生产能力很有信心,但缺乏电商运营基因。于是2016年,她组建起电商运营团队,之后又经过淘工厂小二上门辅导,运营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最让她欣慰的是,与以往对方先赊账拿货,等货卖掉再拿回货款的传统模式不同,通过淘工厂平台,耿亚贞在收到订单的同时就会收到30%的定金,出货15天内就能收回尾款。
 
  “我觉得淘工厂真正是适合我们这些微型工厂的。我们30件、50件都能做,而且一个礼拜保证出货,让客户没有库存压力。”耿亚贞说。与此同时,消费市场对于服装的需求已经从大众化,转向现在更追求个性化、小众化,这也使得供应链相应作出调整,需要更加柔性。
 
  而这一柔性生产的实现,还利用了阿里巴巴的大数据,根据店铺受众群体特色和身份,之后圈出相应等级的工厂做供应链对接和托管。
 
  2017年,耿亚贞的小厂年产能达到了3000万元,每年实现翻倍增长,今年预估将突破5000万元。与此同时,工厂也精简到40多人,极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保证健康运营。
 
  目前,像耿亚贞这样的淘工厂已经有将近2.7万家,并且每月新增1000-2000家。一条柔性的供应链,连接起了原本割裂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也带给了些小而美的企业更多的可能性。
遇见时装周
 
  因为做欧美中高端外贸订单起家,耿亚贞在淘工厂上对接客户时,也有自己的标准。她的客户现在大都是淘宝上对品质有追求的卖家,其中不乏粉丝超过400万、拥有三金冠店铺的大网红,和坚持原创设计的新锐设计师。
 
  3月底的上海时装周如火如荼,耿亚贞也来到现场。这当然不是她第一次来到时装周,甚至也不仅仅是个走马观花的看客——她的工厂生产的衣服在去年登上了米兰时装周,之后成为各大时装周的常客。

  2016年5月初,耿亚贞半夜接到一通来自北京的电话。对方自称是个服装设计师,通过淘工厂找到的联系方式,来询问能否加工合作。还在半信半疑中,结果隔离了一天,对方就拖了一个箱子从北京赶来了。
 
  这个名叫崔晓晶的设计师之前在新加坡当老师,这会才创业做品牌不久,正愁着找不到愿意合作的工厂。在大多数上了规模的工厂眼里,设计师服装不仅对品质、设计、面料要求很高,每次下单只有数十件,根本没有利润可言。而很多更小的工厂,则可能没有相应的生产加工能力。因此,供应链始终很多设计师的心中大石头。
 
  耿亚贞感于她只身创业的勇气,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当下就决定下来。“在我的作坊很小的时候,别人也是这样帮着我。所以不管你现在有多小,我都愿意陪你一起走过去,我是你永远的大后方。”她对崔晓晶说。
 
  但真正磨合起来并不容易。最初,耿亚贞根本看不懂设计师手稿,工厂里的工艺师也觉得难度太大,但既然答应下来,只能一点点探讨、反复打版、出样衣。直到看到崔晓晶的品牌Lanneret一次次登上米兰时装周、上海时装周,耿亚贞才意识到,这比单纯代工的意义大太多了。

  崔晓晶之后带来了一波设计师,耿亚贞几乎来者不拒,现在合作的已有10多个。“没有想着要做到多大,但是要做强,攻克技术上的难关,也希望借助他们的品牌力量来完善自己。”
 
  耿亚贞没有做好转型做品牌的准备,但今年,她想要尝试自己设计一些款式,为品牌提供样衣,而不仅仅只是代工厂。现在林志玲、马伊琍、张予曦等明星也穿上了她们工厂生产的衣服。

  这与淘工厂平台的升级不谋而合。今年,淘工厂吸引了很多设计师出身的ODM公司,通过淘工厂可以和线上需要设计选款的电商卖家做对接,完善整个服装链路。而像耿亚贞这样想要转型的工厂,也有了更多生存与合作的机会。
 
  “我们今年要做两个鼓励,第一个是鼓励更多有设计能力的ODM工厂上线;第二个是鼓励工厂抱团上线,即鼓励工厂把他的上下游都放到线上来。”淘工厂负责人袁炜说。

稿件来源:服饰绘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