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拯救日本劳动力缺口,移民还是机器人?
发表时间:2019-02-09     发表评论

  日本的劳动人口有多稀缺?日本厚生劳动省最新公布的数据 显示,去年全年在日本,每100位务工者可以选择的职位多达161个,创下自1973年来的最高值。去年12月,该比例更是达到顶峰,每100位务工者有163个职位可以选择。

  厚生劳动省今年1月中旬的另一份报告指出,受日本全境人口减少的影响,日本劳动力持续萎缩。如果女性和老年人就业形势没有显著改善,到2040年前日本劳动力将比2017年减少两成。

  青壮年劳动人口萎缩

  日本内务省同期公布的劳动力市场数据则显示,去年12月,日本的失业率依旧维持在2.4%,比前一个月下降0.1个百分点。

  前述报告给出的数据显示,日本2017年有劳动力6530万人,预计到2025年将减至6082万人,到2040年只有5245万人。报告预测,到2040年,日本男性就业者将比2017年少711万人,女性就业者少575万人。

  从行业来说,批发和零售行业劳动力萎缩情况最为严重,预计2017~2040年间将减少287万,采矿行业将损失221万劳动力,制造业将损失206万劳动力。而唯一能出现增长的将是医疗福利相关行业,预计将新增劳动力103万 人,这也间接反映出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市场需求。

  日本总务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的就业人口数为666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97万人。尽管这一数字是从1953年日本开始统计之后的最高点,但若细看劳动力组成,会发现增长主要来自女性劳动力以及高龄劳动力。其中,以65岁以上的劳动人口来说,2007年约为549万人,而到了2018年则飙升至866万人。相比之下,25~34岁的青壮年劳动人口则从2007年的1429万人,下降到2018年的1165 万人。

  偏爱机器人?

  日本劳动人口短缺的现状已引起安倍政府的密切关注。为了找寻“新鲜血液”弥补这一缺口,安倍政府已计划在今年4月实施扩大外国劳动者规模的新政,即自2019年起,5年内预计接收约26万~34万外国劳动者,以应对130万~135万的劳动力缺口。日本政府预计,2019年一年日本劳动力缺口将达到60万人,接收外国劳动者最多达4.7万人。

  此次接受外国劳动者的行业主要包括护理行业、餐饮业、农业、建筑物清洁业、机械制造业、电子、造船汽车维修、航空、渔业等总共14个行业。安倍政府也将在签证方面做出调整,比如降低语言要求等,为吸引外劳扫除障碍。

  多年以来,是否降低外劳的进入门槛,一直是日本社会争议较大的话题之一。此次安倍政府关于外劳的新政出台后,反对声自然不少。三菱综合研究所研究员加藤(Makoto Kato)就担心日本政府是否真的能在未来5年吸引到34万外国劳动者。“护工、食品、基建行业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主要还是待遇与就业环境造成的,与劳动者是日本人还是外国人,没有太大关联。”他表示,安倍政府急需要做的是对这些行业进行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等改革。

  此外,日本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同质性因素也促使一些日本的商业团体提出了与其引进外劳,不如提高诸如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的使用率。

  日本多家大银行已开始这一实践。比如,日本第三大金融机构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旗下的三井住友银行,从2017年开始引入一款名为“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系统(RPA)。仅2018年上半年,就节省了40万个小时工作量(约200人份的工作量),他们还计划引入能将客户资产资料直接传送给负责人的系统。

  而日本最大金融机构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旗下的三菱东京UFJ银行已在去年将约100项业务变为自动化,比如房屋贷款文件的审查、海外汇款等,该行计划在2024年前实现2000项自动化业务落地。同为日本三大银行之一的瑞穗银行隶属的瑞穗金融集团目标是在2024年前,通过RPA的实践,砍掉100家分行,2026年前,裁员1.9万人,即约三分之一的员工。

  但专家们对这一策略持谨慎态度,日本证券公司Natixis Japan Securities经济分析师康平岩原(Kohei Iwahara)表示:“尽管自动化可以缓解人口下降,但更大规模的移民将是解决问题的终极办法。”

稿件来源:第一财经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