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卯足劲减税费:20省份减半征收万亿级“六税两费”
发表时间:2019-02-11    发表评论

  2019年地方减税费卯足了劲。

  在今年中央出台的第一波2000亿元减税4大新政中,其中之一是让31个省份(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宏观调控需要,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可以在50%的税额幅度内减征“六税两费”,即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第一财经记者初步梳理发现,截至2月11日上午,至少有21个省份财税部门公开发文明确了减税费幅度,而且都选择了按50%顶格减征“六税两费”,且可以叠加享受其他优惠政策,政策实施期限为2019~2021三年。

  这21个省份分布在东中西部,具体包括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北京、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甘肃 、宁夏、重庆、云南、四川、青海、贵州、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估计绝大部分地方都会按照50%顶格减税费,因为目前各地普遍都面临经济下行的风险,而减税降费可以激发企业活力,是应对经济下行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各地都会大力减税费。中央也鼓励地方大幅减税费,比如国务院明确了为弥补因大规模减税降费形成的地方财力缺口,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这其实就鼓励了财力紧张的地区减税费。”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分析称。

  事实上,为了招商引资,各地早已在税费减免上开始了竞争,针对此次中央给予地方减税费50%的幅度,地方也自然是充分用足减税费政策,来吸引企业入驻当地,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施正文表示,由于此次“六税两费”基本都是地方税种,因此中央在一定幅度内授权地方减税,地方决定减税费力度。尽管目前多数省市都顶格减税费,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省市都必须顶格减税费,各地应该根据自身调控目标、财政可承受能力、宏观经济运行等具体情况来决定减哪些税费,减多少。

  对地方来说,“六税两费”减半征收将是一笔不小的减税规模。此次享受减半征收“六税两费”的对象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而我国的增值税纳税人多数都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因此受惠企业范围大。

  根据财政部数据,2018年上述“六税”总收入近1.3万亿元。其中城市维护建设税4840亿元,房产税2889亿元,城镇土地使用税2388亿元,资源税1630亿元,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1222亿元。目前官方未披露2018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的收入总额。

  一些省份测算了此次减地方税费带来的效果。比如财政收入居全国各省之首的广东省,预计当地按照最大幅度50%减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费”后,全省500多万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受益,占全部增值税纳税人的80%,将为全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税95亿元。

  河南省财政厅厅长王东伟表示,当地对“六税两费”实施50%的减幅,预计惠及全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1.9万户,为市场主体减负51.2亿元。

  福建省财政厅预计受惠于当地减半征收“六税两费”, 130多万户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在2019-2021年期间可减税135亿元以上。这意味着每年至少减税费45亿元。。

  由于对6项地方税种和2项附加直接给予50%的减免幅度,标准清晰,简明易行,操作性强,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简便快捷地享受减税费优惠。

  而且,各地都明确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已依法享受“六税两费”其他优惠政策的,可叠加享受此次减半征收“六税两费”规定的优惠政策。这意味着部分税费减税力度将超过50%。

  以城镇土地使用税为例,财税部门此前明确对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税范围内单独建造的地下建筑用地,暂按应征税款50%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在此基础上,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城镇土地使用税采取减征50%的措施省市,则其城镇土地使用税最高减免幅度可以达到75%。

稿件来源:第一财经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