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迎政策利好 户外运动品牌能否抓住机会
发表时间:2019-06-13    作者:颉宇星发表评论

  近日,工信部、国家体育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鼓励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随着冰雪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一些国内户外运动品牌开始逐步发力相关装备器材产业。但据记者了解,目前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政策、资本推动以及市场需求逐步扩大,未来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的发展前景向好;相关企业则需要加强研发,对产品进行准确定位,积极培育市场。

  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据公开资料显示,冰雪装备主要包括专业服装(滑雪服、滑雪帽等)和个人冰雪器材(雪橇、冰刀鞋等)以及其他配件。冰雪设备包括滑雪设备和滑冰设备。其中,滑雪设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滑雪场提升设备,包括架空索道、魔毯和雪地摩托等,另一类是造雪和压雪设备,包括造雪车和压雪车等。滑冰运动设备主要是冰场。冰雪装备器材产业是冰雪产业发展的硬件基础和保障,也是未来冰雪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了解到,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22年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开发一批物美质优的大众冰雪装备器材和北京冬奥会亟需装备,大幅提升供给能力;建立较为完善的综合标准化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创建若干特色产业园区,初步形成具备高质量发展基础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体系。

  行动计划还提出开发大众冰雪装备器材、实施精品示范应用工程、完善产业支撑体系、加强企业品牌培育。

  此外,行动计划对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提出五项保障措施,即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冰雪装备器材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对重大问题和政策实施情况提出咨询建议;加大政策激励,统筹利用现有渠道,整合各类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专项行动任务落实;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鼓励金融机构、产业投资机构加大对冰雪装备器材企业的支持,引导冰雪装备器材租赁市场发展;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引导国内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合资合作,建设研发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检测认证中心、生产制造基地等,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加快建设由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等组成的多层次、复合型冰雪装备器材专业人才队伍。

  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秘书长郭斌表示,行动计划将给我国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带来新的政策利好,这一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户外品牌集中发力

  随着冰雪产业迎来政策利好,冰雪运动装备器材也开始受到户外运动品牌的重视。近几年,许多运动品牌如:探路者、三夫户外、安踏等企业纷纷加码该产业。

  探路者向媒体表示,考虑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影响,公司将对冬季运动核心品类进行重点布局,包括滑雪线、高山线、徒步越野线等产品线。

  探路者称,针对滑雪产品线,会考虑通过投资其他公司等方式整合外部资源,争取市场主动。

  安踏则在2016年斥资1.5亿元获得日本滑雪品牌迪桑特在中国的独家经营权,进行其所有类别产品的设计、销售及分销业务。

  2019年2月,安踏集团总裁郑捷在财报会上表示,迪桑特在2018年完成“从无到有”的全线布局,其销售额增长超过200%。安踏表示,迪桑特预期将从2019年开始取得良好表现,排除组建团队等时间,迪桑特目前的发展速度符合两年内实现盈利的预期。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多次提到,细分市场是安踏未来赶超国际巨头的机会,迪桑特将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契机,在高端冬季运动领域扩张市场。

  三夫户外于2019年5月26日与国际著名科技时尚运动品牌X-BIONIC的母公司X-BIONIC AG签署了战略合作合同,双方将在多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据了解,X-BIONIC是国际领先的科技时尚运动品牌,近五年在全球各大冰雪赛事中有超过1100名身着X-BIONIC产品的运动员斩获奖牌。

  根据合同约定,三夫户外将作为X-BIONIC中国区唯一战略合作伙伴,X-BIONIC全部的科技、专利、品牌、产品和其他资源将通过三夫户外落地中国市场。同时,双方将建立产品研发设计中心。

  未来仍面临挑战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北京卡宾滑雪集团联合发布的《冰雪蓝皮书:中国滑雪产业发展报告(2018)》预测,当前中国滑雪装备市场规模在62.5亿元,到2022年,滑雪人数有望上升到4500万人,市场规模将达到450亿元。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也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5000万人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

  “虽然目前产业有相关政策支持,一些企业也在努力推进,但目前我国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仍面临很大压力。”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的专家表示。

  该专家表示,目前该产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是企业的研发能力不强。东方证券研究报告分析指出,以滑雪产业为例,虽然中国滑雪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滑雪装备却没有取得相应的发展,国产滑雪板达不到竞技比赛要求,国内雪场的滑雪器材仍然主要依靠国外品牌,特别是高档滑雪板。与中国相邻的日本是亚洲地区为数不多可以设计滑雪板的国家。相较于日本滑雪装备品牌占本土市场50%以上份额的市场格局,中国品牌仍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等待挖掘。

  据媒体报道,在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高山滑雪、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项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从雪板、雪鞋、固定器、头盔和护腿板,使用的基本全是进口滑雪器具;就连以人类滑雪起源地为荣的阿勒泰队,也不得不使用专业的进口滑雪器具。

  另外,上述专家表示,该产业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滑雪装备价格昂贵,提高了消费门槛。他坦言,大部分初学者会选择入门级的装备,因为价格比较实惠。但是入门级的专业服装包括头盔、帽子、手套、眼镜等在内加在一起的价格也要接近千元。而一些中高端品牌,例如芬兰品牌哈迪、法国品牌乐飞叶,一套滑雪服的价格要在3000元到5000元之间。户外高端品牌例如始祖鸟、素思,一套滑雪服的价格则是中高端品牌的1.5倍到2倍。而德国奢侈品牌博格纳一套滑雪服的价格基本在3万元以上。

  上述受访专家表示,国内运动品牌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推出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另外,相关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生产不同档次、不同风格定位的滑雪服,突出性价比优势,降低消费者的参与成本,积极培育滑雪市场。

稿件来源:中国商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