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产业转移,河南服装面临大机遇
发表时间:2019-10-08    作者:董笑妍 发表评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世事变迁,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的地位从未动摇;改革开放初期,东部沿海地区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执牛耳者,其中,服装产业功不可没;如今,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服装行业亦是如此,随着产业转移逐步深化、产业格局不断调整,河南或将成为中国服装产业的“明日之星”。

  新世纪崛起,高起点发展服装产业

  明日之星的崛起,要从河南服装产业的发展脉络讲起。“如今,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下属有五个专业工作部门,分别是‘巧媳妇工程办公室’、‘安家工程办公室’、‘品质提升工程办公室’、‘新兴市场拓展工程办公室’和‘产业联姻工程办公室’,这五个办公室的成立时间各不相同,但都与河南服装行业各阶段的发展诉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刚对记者说。

  纵观河南服装产业发展,作为“后起之秀”,真正站上历史舞台是在2000年以后。本世纪初,河南服装产业还多以“作坊”形态存在,单人单件或“小流水”是主要生产形式,而彼时,沿海地区服装产业早已步入对标国际的高效率流水线阶段。

  意识到差距后,从2004年起,李刚每年分两批带领80余位河南服装老板奔赴九牧王、七匹狼、劲霸等沿海企业参观,“只有见识过现代化生产,河南服企才不会小富即安”。“改观念、长见识”成了河南服装产业觉醒的第一步,也为日后河南服装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打下了思想基础。

  任何产业要健康发展都需要稳定的环境,当河南服装企业开始谋求更大发展时,用地问题便迫在眉睫。“当时服装企业都是租用民房做厂房,‘一年一搬家,两年三搬家’是常态,严重影响生产。”李刚回忆说,那时河南服协就开始为“拿地”而奔忙,这也是协会日后组建安家工程办公室的主要原因。

  2006年,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河南省第一个服装产业园在郑州市西四环外落成,如今这里聚集了梦舒雅、娅丽达等全国知名女裤品牌的生产基地。产业园一落成,其吸纳就业、低污染、高回报的优势便逐渐凸显,吸引了河南各级政府的广泛高度重视,随后在河南服协安家工程办公室的大力推动下,郑州、西平、信阳、荥阳等地的服装产业园如今已经接连落地,大力助推了当地经济发展,甚至在短短几年间成为了部分地区的支柱型产业。

  吸取沿海服装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河南服装产业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不忘打造品牌,几乎同一时间,河南女裤的名头开始逐渐响亮。

  “2006年,我们提出的口号是‘郑州女裤好,郑州女裤多,郑州女裤最时尚”,协会通过‘炒行业,树品牌,造环境,赢政策’十二字方针,让郑州女裤叫响全国。”李刚说,河南服协品质提升工程办公室就此成立,并逐渐步入正轨。

  承接产业转移,河南服装面临大机遇

  当时的河南服装产业,以女裤为先锋,着力于扩大规模、树立口碑,为随之而来的“百年机遇”打下了良好基础。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沿海地区人民生活水平飞速提高,“用工难、用工贵”问题第一次摆到了服装企业老板的案头,中国服装产业开始从“人口跟着生产走”,逐步转变为“生产跟着人口走”,产业转移势在必行。

  2009年,“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大会”在河南荥阳召开。“河南经济发展与服装产业的‘结缘’是历史的必然。”李刚分析说,对于沿海服装产业而言,河南作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庞大而稳定的劳动力是最大的吸引力,同时河南政府的政策支持、产业补贴同样十分有利;对于河南而言,服装产业是带动能力强、吸纳就业多,不污染、不冒烟,富财政、富百姓、保税收的优质产业,且其易启动、生产灵活、回报快的特点,充分契合了河南政府实现“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李刚言简意赅地总结了服装产业的新定义:绿色的劳动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

  自此,河南服装产业以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为主,实现了质与量的全面提高。河南服协产业联姻工程办公室成立,其主要任务就是与沿海地区产业集群建立紧密联系,形成产业、技术、人才互补。

  而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一个意外情况发生了,那就是劳动力短缺。“这个问题是出乎预料的,作为人口大省缺乏人力资源显得很不合理。”带着这个疑问,李刚开始走进乡镇村户深入调研。

  对河南的人口构成进行分析后,李刚发现,河南在外务工人员的占比很大,导致大量妇女留守家乡,她们赋闲在家、没有社会身份、没有稳定收入,成为了“三无”人群。因此,“城镇缺员工,农村有闲人”成为了河南长期存在的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同时也成为了一大社会不安定因素。

  以产业发展促社会发展,河南服装有责任

  如何调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调动留守妇女投入生产,成为摆在河南服装产业面前的另一道难题。2011年,李刚首次提出了“巧媳妇工程”,巧媳妇工程办公室成立,并于2014年在全省范围内展开。

  巧媳妇工程以约10人为一组,组成小流水线,成员绝大多数是留守妇女,她们对针线活本就熟练,更有很多人曾经在外地服装企业打工,结婚后才回归家庭,生产易上手、效率高。

  巧媳妇工程将车间搬到村头,承接附近服装企业订单。李刚分析说,现代服装生产流程,前道与后道可以实现自动化,但唯独中间的缝纫工序必须人工介入,因此,服装企业可以将前后两头放在公司,而将缝纫工序下包给巧媳妇工程,这样便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河南有130万人返乡创业,有600万留守青壮年妇女,这将是经济发展亟需的劳动力“富矿”。“巧媳妇工程是河南现阶段及未来10年内,都需要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李刚表示。如今,巧媳妇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据统计,到2018年底全省已经有6800个巧媳妇工厂,158个县区都有巧媳妇工程点,安置劳动力数十万人。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巧媳妇工程,其不仅助力了产业发展,解决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根本问题,而且将为维持社会和谐安定贡献力量。“生产劳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乃至价值观念。从就业开始,让数百万留守妇女更加积极地融入现代化、工业化生活,久而久之将对整个河南省的社会意识形态产生影响,促进河南省健康稳定发展。”李刚展望说。

  实现万亿级产业规模,是河南服装产业的未来发展目标,巧媳妇工程、安家工程、品质提升工程、新兴市场拓展工程、产业联姻工程五大部门的具体工作,就是实现这一宏大目标的主要路径,河南服装产业已经在路上。

  “实现万亿产业是个什么概念?意味着河南有300万以上产业工人在这个行业就业,有300万个家庭围绕行业生活,数十万甚至百万人不用再背井离乡去打工,百万儿童将不再留守、老人不再空巢。”李刚如是说,“打造万亿级服装产业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

稿件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