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期货连续大跌 棉价探底或未结束
发表时间:2020-03-17     发表评论

  受3月中旬以来ICE棉花期货跌破60美分的影响,美棉、巴西棉、西非棉等保税/即期/船期报价随之下调,但中国纺企、中间商询价签约量仍没有多大起色,港口库存“入库多,也库少”(保税+非保税),压力继续呈缓慢上升。

  3月17日,青岛、张家港等港口3/4月船期ME 51-4(长度38-39,强力29-30GPT)、EMOT 41-4(长度36-38 强力28GPT)报价分别为64.90-65.05美分/磅、68.50-68.70美分/磅;3/4月船期M 1-5/32巴西棉的报价70.55-70.65美分/磅,现货调整幅度明显弱于ICE期货,出口企业、国际棉商通过上调基差来过到惜售、挺价的目的;而进口棉清关现货对CF2005基差也上调50-100元/吨,贸易商尽可能减少因ICE、郑棉大幅下挫给现货市场带来的损失、风险。3月17日港口保税M 1-1/8巴西棉、M 1-5/32印度棉人民币净重报价分别为12330-12360元/吨、12200-12250元/吨,较3月上旬整体下调300-400元/吨,考虑到净重和公重折算,清关棉与于内地库3128B新疆棉报价基本“接轨”。

  山东、江浙、河南等地部分纺企反映,虽然从保税棉、清关棉报价来看,外棉竞争力较12/1月份增强,但如下四个因素引发出货缓慢、买家采购积极性有待提高:

  一是目前港口保税+非保税外棉现货中高品质、高可纺性的皮棉数量不多,库存呈“大而不精”,美棉、巴西棉、西非棉不仅颜色级偏低,而且长度、断裂比强度难以“差强人意”,3/4月船期美棉各项指标明显提高;

  二是2月中下旬以来虽然国内棉纺织、服装企业复工复产进度比较快,但因新冠疫情在中东、欧洲、美国相继爆发,不仅新接订单大幅缩水,而且12/1月签约出口单也面临取消或延迟交货;

  三是人民币汇率近日再次“破7”,进口外棉成本随之上升,一些资金充裕、手握棉花进口配额的纺企等待央行降息、释放流动性导致人民币升值的机会;
四是新冠疫情全球范围内肆虐,并未达到高峰,金融市场、股市、商品期货下跌的“警报”难以解除,棉价探底或未结束。

稿件来源:中国棉花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NewsInfo_Hits(1,9,908,42)%}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