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纺联:2019年全球棉花污染加重 粘性轻微改善
发表时间:2020-05-20     发表评论

  国际纺联(ITMF)的“2019年棉花污染调查”表明,与2016年相比,原棉受外来物质污染的程度和种衣碎片的出现增加了,粘性水平略有下降到最低水平。此外,调查显示,棉花品种在污染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这是ITMF的第15次调查,涵盖了25个国家的128家纺纱厂,评估了81个棉花品种。

  污染增加

  世界各地的纺纱厂认为,中度或严重污染的棉花水平从2016年的23%增长到2019年的26%。具体看,7%(2016:7%)的棉花被某种外来物质严重污染,而18%(2016:18%)仅受到中度污染。由于汇总数据是不同污染物的算术平均值,因此各污染物的结果充分说明了污染程度。平均值的范围从6%受到“焦油”的中度或严重污染到55%的棉花受到“有机物”的中度或严重污染,即树叶、羽毛、纸、皮革等。其他严重的污染物是“塑料薄膜制成的绳子”(39%)、“塑料薄膜制成的织物”(39%)、“机织塑料制成的绳子”(36%)以及“机织塑料制成的织物”(31%)。污染最严重的棉花来自印度(MCU-5、J-34、印度-其他国家、DCH)、巴基斯坦(NAIB、巴基斯坦其他国家、MNH93)、塔吉克斯坦(中斯塔普斯)和莫桑比克。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美国(孟菲斯地区、加利福尼亚、皮马、东南部、德克萨斯州高原和亚利桑那州)、阿根廷、巴西和西班牙的棉花非常干净。
粘性轻微下降

  纺织厂认为,棉花的粘性相对稳定(2016年为16%,2019年为15.7%),保持在198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粘性最大的棉花来自苏丹、美国(皮马棉、美国孟菲斯地区、德克萨斯州高原、加利福尼亚、东南部)、墨西哥和土耳其。而来自南非、坦桑尼亚(Mwanza沿海)、中国(山东、新疆)、莫桑比克、乍得和巴基斯坦(MNH93,NAIB)的棉花没有或几乎没有受到粘性的影响。

  种子涂层碎片增加

  棉种涂层碎片仍然是世界各地纺纱厂面临的一个问题。调查发现,34%含有中等或相当数量的种皮碎片,自2016年以来略有增加(32%)。受种子涂层碎片影响最大的来源是来自土耳其(土耳其库库洛瓦/S.E.)、印度(印度J-34,MCU-5)、苏丹和巴基斯坦(MNH93)。种皮碎片可以忽略不计的国家包括来自坦桑尼亚(沿海、姆万扎)、印度(Shankar-4/6)、澳大利亚、美国(加利福尼亚、皮马棉、孟菲斯地区、美国-得克萨斯州高原)的品种。

稿件来源:中国棉花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