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价纱价“两面夹击” 他们如何“绝地求生”?
发表时间:2020-10-09     发表评论

  受疫情冲击,棉纱、服装等出口订单减少,尤其是受到8月以来棉价涨纱价跌的“两面夹击”,国内纺织行业陷入困境。在新季棉花即将上市、经济内循环启动之时,国内纺织行业究竟呈现何种发展态势?棉花、棉纱期货与期权市场的活跃,特别是棉纱期货交易量、交割量的持续增长是否可以帮助纺织企业走出困境?为了解上述问题,9月21—25日,期货日报记者跟随郑商所和中储棉花信息中心有限公司组织的稳企安农护航实体之机构投资者棉纺产业调研,对河南、山东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与棉花储存、贸易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

  棉高纱低,纺企身陷窘境生存难

  根据在河南、山东的实地调研,再结合所了解的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纺织企业的现状,发现当前国内棉花与棉纱价格出现较为严重的倒挂现象,除去部分生产高支纱与生产特定用途低支纱的企业外,大部分纺织企业棉纱加工处于亏损状态,亏损幅度在500—1000元/吨,这导致整个纺织行业开机率普遍不足,50%左右的纺织企业减产甚至停产。

  从纺织企业经营变化的过程分析,4月以前,纺织企业的经营还是很好的,多数企业盈利水平不错,但之后利润率逐步下滑,当前几乎是全行业亏损。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棉花价格4月开始持续上涨,累计涨幅约1000元/吨,而同期,国内棉纱价格普遍下降约500元/吨。此涨彼跌,纺织企业经营利润大幅缩水。

  “纺织行业越来越难干,很多企业是走一步算一步,从业十多年我还没有遇到过比这更差的行情。”河南商丘一家拥有10万纱锭的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很多纺织企业开工是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保住工厂员工,但不知道还能坚持多长时间,如果行情一直没有好转,那么估计下一步会有更多的企业减停产。

  在广东、浙江、江苏等地,一些大型纺织企业开机率较高,而中小型纺织企业停产停工的不在少数。大型企业虽然开工率高,但也深陷亏损泥潭,除了依靠原来积累的资金保住市场份额以及留住员工,企业的努力生产并未换回太多的利润,多数企业处于“失血”状态。

  从纺织企业产品的销售情况分析,市场呈现两极分化格局。其中,高支纱和低支纱销售顺畅,生产这些棉纱的企业,一部分实现了微幅亏损,一部分甚至实现了盈利,而32支纱等大路货的销售一般,生产这些棉纱的企业深度亏损。与此同时,外贸型纺织企业的经营困难,精梳40支纱等销售不畅,部分企业不得不停止生产,而生产混纺纱线的纺织企业的生存空间相对更大,一方面是内销用混纺纱线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是混纺纱线生产成本相对纯棉纱线低廉。

  “目前,无论是对大型且产业链拉得长的纺织企业而言,还是对中小型纺织企业而言,日子都很难挨。”河南同舟棉业董事长魏刚民告诉记者。不过,他也表示,中长期来看,市场正在一步步好转。例如,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严重时,国内纺织企业开机率降到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一,而当前,虽然欧洲疫情时常反弹、印度疫情仍在快速扩散,短期内棉纱、服装等市场还看不到消费向好的驱动因素,但6月以来,需求已在逐步恢复,部分地区纺织企业的开机率从20%提高到50%,甚至70%。

  随用随采,企业“各显神通”渡难关

  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可以看出一家企业的发展潜力。部分纺织企业采用灵活的原料采购与产品销售方式、开发市场急需的新产品,以及充分利用棉花、棉纱期货与期权工具等,不但降低了主要生产原料——棉花的采购成本,而且保证了产品的顺畅销售,在纺织行业整体陷入困境时破局制胜。

  “新棉即将上市,虽然棉价涨跌不定,但运行重心是不断上移的,而棉纱价格稳中有降,产业链下游纺织企业的经营一直是市场较为关注的焦点。”河南尉氏纺织董事长李幼垠表示,棉纱生产利润微薄,甚至处于保本状态,为了维持正常生产,企业主要通过调整生产结构来控制生产成本。比如,当地用电有谷峰价格区别,高峰价时段停机休息,低谷价时段再开机生产。

  河南商丘部分纺织企业负责人介绍,面对当前棉纱价格低迷不振的局面,以及下游棉布和服装需求不断收缩的现状,在预计未来棉纱价格上涨概率较小的情况下,很多纺织企业在原料采购方面采用了随用随采的模式,不但积极降低原料库存,而且为了控制产品价格下行风险,不断下调棉纱库存,以此来降低资金占用率、节约资金利息。

  “来自欧美等地的订单少了以后,我们积极开发出口日韩等地的产品,同时在线生产多种产品。另外,公司还通过升级改造设备和完善工艺来提高棉纱质量,综合经营效益好于同行。”山东郓城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说。

  在河南漯河与商丘、山东菏泽与郓城等地调研时记者了解到,现在棉花下游生产形势严峻,棉纱成本与销售价格的倒挂令纺织企业步履维艰,部分企业不得不通过下调员工工资和开机率来节约生产费用。

  “我们工厂一年的棉花用量超过1万吨,主要生产21支和26支棉纱,当前的生产效益还不错,关键是3月在棉花价格处于低位时通过基差点价的方式从期货市场上拿了不少货源。”山东郓城某纺织企业棉花采购负责人解释,今年3月23日前后,郑棉价格跌到1万元/吨一线,通过长期追踪分析棉花期现价格走势发现,棉花价格已经到了底部,于是他们大胆采购近万吨,其中一天内就买进24批兵团生产的双29级棉花,这为渡过难关打下了坚实基础。

  李幼垠介绍,自棉纱期货上市以来,尉氏纺织已参与了数次交割,从最初的几十吨、百十吨,增加到CY2001合约的500吨,直至CY2009合约的960吨。更为重要的是,公司参与棉纱期货交割的收益,也从最初的数万元增长到了现在的百万元。

  据了解,河南、山东、河北、新疆以及南方地区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在积极参与棉纱期货交易与交割业务。刚刚结束交割的CY2009合约上,棉纱交割数量大幅增长,一些在市场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型纺织企业也参与进来,中小型纺织企业更是踊跃介入。

  目前,在棉花市场,从籽棉收购到轧花厂皮棉生产,从皮棉入库储存到最终销售,每一个环节均有棉花期货与期权的“身影”,基差点价、含权贸易等已经成为主流,这不但让棉花产业链上的各市场主体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而且有利于市场的稳定运行,有效化解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缓解了棉纱、服装等出口订单减少的损失,保证了棉花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

  李幼垠表示,棉纱期货作为与纺织企业关系最密切的期货品种,比较适宜直接进行卖出套保操作。当市场价格及原料供需关系出现较大波动时,特别是市场突发事件涌现时,纺织企业及下游的棉布企业,甚至是服装企业,为了应对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及时对库存原料、产品等进行保值操作很有必要。

  “棉纱期货交割有符合企业参与的设计合理的产品质量标准,各项指标均切合市场需求与实际,企业有设备、有原料,郑商所还实施了多项如费用减免的优惠政策,放着现成的金融工具不用而坐等市场行情好转,这不是一个好办法。”李幼垠认为,国内棉花、棉纱市场已经发生了质变,纺织企业一成不变,迟早会被淘汰。

  据了解,当前,棉花、棉纱期现价格的相关性很高,纺织企业若能充分利用棉花棉纱期货与期权工具,则基本可以兼顾原料与产品的上下游风险管理,能让期货市场更好地发挥功能、服务产业企业。部分纺织企业负责人认为,随着市场的日渐成熟,棉花、棉纱期货交割标准与价格越来越得到认可,其质量确定、行业定价等方面的“风向标”作用越来越突出。

  动力不足,原料、产品库存均偏低

  期货日报记者实地调研发现,与以往纺织企业原料堆成垛、产品满库房相比,当前纺织行业去库存化较为彻底,不但原料棉花的库存水平很低,原料采购视产品订单与销售情况而定,而且产品棉纱及更终端产品棉布的库存也特别低。部分市场专业人士认为,全行业低库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意味着在市场出现大的事件时,低库存成为行情爆发的关键因素的概率很高。与此同时,全行业低库存对后期的新棉收购、流通、棉纱价格涨跌来说均是一大变量。

  “纺织企业及下游企业产品库存不高,有的企业甚至是零库存,并不完全说明市场需求旺盛,也可能表明在全行业价格传导不畅与行情低迷的情况下,企业不愿囤积原料与产品,这是一种主动去库存的现象。”部分纺织企业负责人认为,从棉花到棉纱、从棉纱到棉布、从棉布到服装等环节,由于利润低廉,企业主动增加原料与产品库存的动力不足,加上新棉即将上量、陈棉库存充足、棉高纱贱趋势明显、贸易关系不明,纺织行业原料与产品库存均处于低位的态势还会持续下去。

  河南商丘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年纺织企业面临的困难远大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纺纱利润的大幅降低甚至亏损,让很多企业不得不想尽办法来控制风险,大幅下调棉花、棉纱库存是无奈进行的工作,仅仅是为了降低资金占用率。

  从记者掌握的布面料、服装等行业的情况来看,棉纱的下游需求仍有待恢复,短期内难以支持纺织企业增加原料与产品库存。目前,布面料企业的外贸订单大规模减少,个别产品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已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现象。同时,企业转向做内贸订单也遇到不少问题,主要是内需并不强烈。另外,由于大量外销企业抢占内销市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厂家纷纷压缩成本、利润,而这些企业主动压价导致面料、坯布价格接连下行。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企业为了生存下去,亏损状态还要接单。服装企业方面,受疫情冲击与相关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影响,整体订单量同比降幅较大,且订单大变小、长变短较为普遍。

  从市场心理来看,结合记者在纺织企业实际观察到的情况,棉纱市场存在一定的刚性需求,部分品种的需求尚可,之所以库存偏低,和纺织企业的预期和心理有很大关系。目前,棉纱市场还有两个较大变量,一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二是美国禁新疆棉的影响。纺织企业担心这两大变量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故不敢轻易增加原料与产品库存。

  “中长期来看,疫情变化仍是未来市场发展的核心。”魏刚民说,从国内情况分析,疫情的边际效应是利好的,但国际市场疫情反复,不确定性很大。

  部分纺织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美国针对新疆棉使用的限制措施的影响正在慢慢显现,而且较为深远。比如,以后,很多出口订单会明确要求使用进口棉。虽然当前多数企业的产品以内销为主,但后期随着外需订单的出现,新疆棉的使用就会是一个大问题。预计未来有关机构将增发棉花进口配额来满足纺织企业的需求,同时还会加大对新疆棉的收储力度,以此缓解新疆棉消费缺失的问题。

  格局改变,更新经营观念成趋势

  “从纺织行业整体运行态势和发展趋势考虑,终端需求暂时不足、疫情问题等都不是最主要的问题,过剩的产能及落后的经营模式、技术手段才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纺织行业很可能借助当前全行业陷入困境的时机,对落后产能进行无情淘汰,行业洗牌或集中发生。”河南漯河的部分纺织企业负责人在座谈时表示,为什么多数大型企业能够满负荷生产、产品具有较强特色的中小型企业并没有感到生存困难、利用棉花和棉纱期货降成本降风险的企业的生产相对正常,是因为国内纺织行业格局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201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纺织企业生产情况逐步变差,整体产能呈现“大进小退”态势,落后产能一直被大型企业先进的生产线挤占,估计未来这种发展趋势会提速,进而导致纱线加工利润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甚至陷入持续亏损窘境。

  在山东郓城调研时记者获悉,终端销售模式的变革与产品品种需求的多元化,以及订单频次和纱线材质需求的诸多变化,一方面要求纺织企业的生产紧随市场需求而动,另一方面要求纺织企业的经营思路和产品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如快时尚的服装产品就要求生产原料——棉纱具有特性。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当前国内纺织企业生存仍然艰难,但最苦的日子已经熬过去了,加上市场需求逐步恢复、棉纱期货功能发挥,纺织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得到提升。

稿件来源:期货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