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皮棉价格繁荣 收购市场落寞
发表时间:2021-03-05 发表评论
国内棉价自去年10月以来出现大幅回升,棉花市场交售热情空前高涨,但籽棉收购价并未跟随皮棉价上涨。在以往多年的产销流通实践中,棉花产供销都是产业链式的利益共同体,正常情况下,商品棉价上行,籽棉价格甚至棉副、服装等涉棉产品的价格均会跟涨。现如今纺棉价格上行,籽棉收购市场却异常冷清。
笔者分析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国家惠补政策给新疆棉花种植提供保障,国内棉花种植逐渐从内地转移至新疆等西部地区。目前,新疆棉花面积产量呈稳中有升局面,植棉面积占到全国种棉总面积的80-90%,而内地如长江流城、黄淮流域等传统棉花主产区种植面积仅占10%左右,有的棉花大县、重点地区已基本告别棉花生产。
二是由于内地棉农 “老龄化”、种植面积“碎片化”、收购加工“分散化”等原因,导致内地植棉面积自2013年起逐年递减。随着农村青壮年进城打工,农村小广播被先进融媒体取代,年龄大的棉农无法及时把握棉花涨跌信息做好销售计划,只能按部就班销售籽棉。
三是收购流通规模不足,内地植棉优势进一步减弱。虽然内地棉花种植面积下降,但从全国看,内地仍占有全国15%左右的棉花产量。这些分布分散的产区,现在只能靠流动于乡村僻壤的棉商上门采购或被代理人收购,然后积聚成批销售给当地的小轧厂或外地棉花经营企业。这种状况导致周边成体系的轧花厂较少,内地棉花购销体系逐步退出,棉花的品种质量也失去了保障,从而生产者的切实利益也难有保证。
稿件来源:中国棉花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