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线城市”曹县背后,汉服消费市场到底有多大?
发表时间:2021-06-02     发表评论

  在鲁西南一隅的一个县城,汉服全网销量占比35%,全网电商店铺6万家,火遍全网的“曹县梗”背后,其2020年的生产总值达到了463.82亿,是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的典型性代表。曹县汉服产业链涉及2000多家企业,其中600多家从事原创汉服加工,他们合力撑起了“中国最大的汉服基地”。

  “中国不能没有曹县,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新一线城市”、“媲美”北上广、“宇宙中心”……这些“曹县梗”被“玩坏”了的时候,县长梁惠民说: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调侃的,都欢迎大家来曹县走一走。  去曹县政府官网看一看,曹县的“城市名片”自2019年的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泡桐加工之乡、杨木加工之乡、柳编之乡、举重之乡、食品工业百强县、中国人力资源第一县之外,最近的更新是在今年3月:木艺之都,中国最大的网销木制品产业集群。  而现在,曹县在中国服装产业占一席之地,因为汉服和汉服周边产业链——作为中国最大的演出服生产基地,拥有汉服产业链商家2000多家,1.8万淘宝店,每年承包淘宝平台70%的演出服,甚至原创汉服销售额占全国同类市场的1/3。

  “总人口175万的曹县,是山东省人口第一大县,也是劳动力资源第一大县。其毛纺服装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占地3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已建成标准化车间28栋,分洗毛、精梳、纺织以及服装终端产品四个主导产业区。计划入驻40家企业,现入驻14家。————曹县人民政府·官网

  在完整的产业链之下,曹县这次出圈的原因显得非常不重要——一个名叫“大硕”的短视频网红博主以山东口音口头禅式的喊麦,由此引发一众网友共创,于是“曹县梗”遍布全网。

  但比起好事者将曹县的人口、GDP等多方要素与伦敦、纽约、东京、上海等大都市作比,我们更想将之于中国的服装产业集群作对比,和杭州、广州以及成都等城市争夺中国汉服市场的版图的曹县,仅六一儿童节就可以实现汉服销售额可达4.5个亿的“龙头县”,全年汉服销售额达19亿。这是什么样的概念?中国最大的鞋履之城晋江,同样是县城,2020的年鞋履远销80多个国家,总产值超过200亿元。

  与品牌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中国本土时尚企业比,曹县汉服销售额更不足称之为器。比如,羽绒服龙头波司登公布的2020/21财年中期业绩公告中,截止至9月30日收入46.61亿;中国体育第一品牌安踏2020的营收是355.12亿元;数字化转型中的黑马太平鸟2021第一季度营业收入是26.70亿元……但目前的曹县,尚未有一家企业创建知名汉服品牌。

  由此可见,缺乏规模以上企业,以小作坊为主的曹县除了有一定程度上的集群化,尚未有不可挑战的护城河,距离产业天花板仍有很远的距离和很大的空间;而汉服市场对于规上企业而言,正处于红利窗口期。

  产业集群 转型原创

  早在10年前,曹县的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只是,彼时还不是服装尤其是汉服的天下。

  2012年,不断引进重点项目的曹县,初具产业化规模的是橡胶产业集群——年产100亿只塑胶手套、年产600万套轮之后,又实现年产2000万套半钢丝子午胎,再然后是年产50万套工程轮胎、年产500万套轮毂、年产十万吨轮胎钢丝,从橡胶开始的完整产业链让这座小县城感受到了集群化的“魔力”。

  要知道,在此之前,曹县是一个典型的劳动人口输出的县城。在2000年之前,曹县还是一个“非遗小镇”,被誉为“中国木艺之都”,但是非遗并没有为当时的曹县带来经济收益。2005年的曹县人口输出高达20万,劳务收入达到17亿元,占曹县GDP总量的30%。那时,曹县每500到600名适龄劳动力中,留在当地的只有4至5人。

  留下的人多靠自然资源过活,因为盛产适合做棺材的桐树,所以拿下了日本90%的棺材业务;因为菏泽是山东甚至全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以做与棺材配套的寿衣产业。而寿衣的本质是服装设计、打版、缝纫、加工。当影视文化催生演出服市场的时候,曹县便开始“服装产业转型”。所以,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曹县大集镇丁楼村部分村民就已经从事以为影楼、戏班加工服饰为主的服装贸易生意。早在2019年央视推出的纪录片《淘宝村》中,菏泽市曹县大集镇丁楼村当选为首个村落算起来,演出服制作产业在曹县由来已久。但真正带来实质上的盈利却是在2010年。那年,因为借势电商平台,曹县大集镇几乎家家户户都开起网店来,大集镇下辖32个行政村全部都是“网店村”,承包了中国七成演出服。因为借力电商,快速实现收益的曹县开始规模化演出服装生产制造,奠定了其“中国最大的演出服生产基地”的位置。  十年之后,曹县迎来了另一个转折——2020年,疫情之下全世界的商业都举步维艰。演出服积压、资金无法回笼,于是工厂主们纷纷另寻出路。恰在此时,看到2019年尝试转型汉服生产的同行已经获利,于是大批演出服企业主抓住这个“不得已的求生之路”。

  现在,曹县小到街道都有政府在为汉服活动推广。据曹县大集镇党委书记李涛说:在大集镇,批发大量的汉服利润在20%左右,订制汉服利润能达到60%到70%。  于是,大集镇的汉服开始从山寨、模仿开始改良,试图从低端走向中高端原创。现在,中国的春晚舞台上有来自曹县的演出服,世界各地外籍人士的圣诞节、万圣节cosplay舞会上也有来自曹县的汉服。尽管,后者的售价并不高,设计也并不够精致。小作坊模式下的曹县汉服产业缺乏行业标准和定价标准,急需重视知识产权,开启规模化、专业化和精细化运营。

  规模剧增 资本入局

  真正的汉服圈是讲求精致和品质的。所以,曹县汉服因为平价,常被称之为“年轻人的第一件汉服”。但平价汉服年销售额19亿,占比中国1/3市场,这足以说明“大汉服圈”有多大的消费市场。实际上,2020年的汉服市场规模已经暴涨至79.6亿元。艾媒数据显示:2021年汉服爱好者数量规模达689.4万人,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101.6亿元。

  目前市场上有3000多专业生产汉服或汉服产业相关企业,其中70%左右是个体。而占据淘宝表演类服装服饰70%的份额的曹县确实是中国最大的演出服生产基地,因此具有转型汉服生产良好的基础。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5万家影视服装制造企业,山东占比12%,曹县有超过680家,一半以上的企业成立超过5年。  另据《2020汉服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在汉服用户中,选择100-300元价格汉服的同袍比例最高,达到41.78%。而这一价位的汉服,大多来自曹县——以低价优势,一年占比全国份额的1/3的曹县汉服,在国潮复兴的背景下,乘上了汉服从小众审美走向大众文化的东风。

  市场规模和当前数据反映出一个现状:百亿规模的市场中,消费主力以低价位为主,并尚未有真正的头部。

  其实,汉服赛道应被高度重视。据天猫平台数据显示:在天猫上买汉服的消费者已达到2000多万人,购买汉服的消费者中,女性消费者占比近8成,其中90后、95后的“后浪”是消费主力;在抖音平台,以汉服为主题的短视频超过100万条,总播放量超过300亿次。社交货币+Z世代消费主力,仅这两点就足可见汉服市场的未来体量。

  据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1年汉服爱好者数量规模达689.4万人,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101.6亿元。

  资本总有敏锐的嗅觉。早在曹县爆火之前,产品元素覆盖汉服等IP衍生品的新零售平台十二光年在去年11月完成500万元天使轮融资;汉服国风品牌十三余在去年10月完成了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又在今年4月拿到正心谷资本、哔哩哔哩和泡泡玛特的联合投资的A轮过亿投资额;汉服古装品牌重回汉唐在去年9月完成战略投资融资……市场规模剧增,资本纷纷涌入的背后,是汉服自带的文化属性的基因,使其成为Z世代深爱的精神消费品。

  中国的服装产业集群,从历史上就有江宁织造、苏州织造与杭州织造纺织,服装基因强大的长三角诞生了太平鸟、波司登、江南布衣等服装业大品牌;到电商互联网助推下加速发展的浙江淘系品牌分食市场份额;以及专业化生产和产业集群优势凸显的珠三角,拥有虎门的时装、潮汕的内衣、佛山的童装、惠州的男装、深圳的玛丝菲尔、珂莱蒂尔、歌力思等大女装。

  在强者林立的中国服装产业,曹县最近凭汉服抢占C位,现象背后最本质的逻辑是:国风国潮的崛起,以及Z世代消费市场钟爱精神消费品。而这两点背后都基于一点:文化自信为时尚产业带来旷世红利。

  和中国时装发展历史上的许多个细分领域一样,汉服产业也必然将朝着规模化、精细化和时装化的方向发展。

稿件来源:中国时尚商业洞察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