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伴随着疫情好转带来的消费提升和产业链补库,加上全球性财政宽松和货币宽松支撑商品上涨,纺织原料价格整体走势较强。其中棉花价格整体走势强劲,最高触及到了12年以来的高位,从年初到年末静态计算的上涨幅度达45.5%,涤纶短纤和粘胶短纤则涨幅较小,从年初到年末静态计算的上涨幅度分别为17.6%和6.6%。
由于涤纶短纤和粘胶短纤的上涨幅度远不及棉花,本年内涤纶和粘胶对棉花的价差也一路上涨。至本年末,粘胶对棉花的价差接近10000元/吨,创了历史新高,涤纶对棉花的价差超过15000元/吨也达到了2011年以来的新高。
尽管棉对化纤的价差持续增大,但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时候,似乎并没有形成化纤对棉花的明显替代。这主要是因为在前三个季度,2支棉纱利润>T32理论利润>R32理论利润,棉纱产业链利润传导最为顺畅,因而纱厂依然倾向于纺棉纱。其中3 月上旬棉纱利润达到近3000元/吨,为近些年的最好水平,之后虽然有所下降,但也基本在2000 元/吨以上,基本处在近十年高位,9月份棉纱利润拐点才逐步显现,并一路下跌到负值。至年底时,32支棉纱的加工理论利润为-1240元/吨,T32和R32的加工理论利润分别为760元/吨和1050元/吨。随着利润情况的此消彼长,棉纺原料价差继续拉大的驱动因素明显减弱,同时化纤原料对棉花的替代作用也会加速。
棉纺开机率往往与利润成正比,今年由于棉纱利润较高,开机率也基本维持在近年高位,10月之后随着利润的下降开机率也在下降。随着企业前期的低价棉花逐渐消耗,加工亏损扩大,且成品库存高企,选择减产或放假的企业增加。粘胶短纤由于利润最低,不少企业处在亏损状态,因而近年整体开机率偏低。九十月份受“双控”政策影响,粘胶短纤和涤纶短纤开机率均降到本年度最低值,但11月份随着“双控”政策的逐渐结束以及产业链下游的补库,粘胶和涤纶的开机率均有所提升。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现在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