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染料工业协会:产能严重过剩 恶意压价竞争令染料行业掉入冰冻期
发表时间:2022-05-18     发表评论

  近期新冠疫情在我国多地爆发,尤其是我国染料、有机颜料及纺织助剂行业比较集中的上海及周边地区(包括江苏、浙江等地),企业生产及员工生活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北京地区近期受新冠疫情影响比较严重,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对此感同身受,5月上中旬,中染协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通讯形式了解会员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情况。

  随着疫情爆发和俄乌战争的继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从企业反馈的信息分析,中染协认为,对染料行业生产和经营影响较大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一、受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影响,内外需求疲软,染料产销量严重下降。国内印染行业受疫情影响,对染料需求量减少,俄乌战争对染料出口,特别是对欧美出口影响较大。

  二、受新冠疫情影响,上游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需求意愿下降,致使染料价格下行压力更大,染料价格受到严重挤压,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有些企业面临亏损的可能。

  三、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地加强人员管控力度,人员出行、复工受限,影响生产组织和经营活动的开展。目前虽然部分企业开始复产复工,但成本增高(防护、区域内集中住宿,跨地区受到限制等,实际操作层面难度大)。

  四、受新冠疫情影响,物流受限。国内物流速度减慢、运费上涨,原材料运输影响生产组织,产品运输影响销售。出口物流,大部分订单需要由上海港转其它港口,除国内运输困境外,港口的运力不足和运费大幅上涨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困难。

  实际上,上述原因只是染料行业受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影响导致的生产、经营情况困难的表观原因,深层次原因是行业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相互压价所致。

  近几年来,我国染颜料工业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部分企业关停并转,一些企业在扩建产能。据不完全统计,有机颜料已建、在建和拟建能力超过二十余万吨,染料也有几十万吨,一些大宗中间体及印染助剂也都在扩张产能。染颜料工业的大部分产品目前已都显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如果过大的新增产能投产,行业面临供过于求局面。

  新建拟建产能过大,企业之间竞争态势将进一步加剧,价格竞争日趋严重。近两年的全球疫情肆虐,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打击,期间进出口贸易严重受阻,化工大宗原材料、中间体等价格持续高涨,给处于终端市场和原材料市场夹缝中的中国染颜料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尤其2021年以来,上游原材料、能源价格快速上涨,虽然染颜料全行业总体产量及主营业务收入都处于正增长,但染颜料价格受到行业内和下游行业的双重挤压,利润总额增速开始出现断崖式走低,全年利润总额总体为负增长,甚至严重下降。染颜料行业部分企业已经出现亏损情况。从2022年第一季度主要染料上市公司业绩看,部分染料上市公司利润严重下跌甚至亏损,整个染料行业出现疲态,这些年来在染料行业这是极为少数的现象。

  严重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即使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结束,较长期内都不会好转。整个染料行业出现疲态,已经从染料行业景气度上面体现出来了。按照目前趋势,染料行业仍处于冷冻之中。长期看染料行业会不会反弹复苏,不仅要看下游印染等行业的景气度如何,更要看染料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2022年染料行业形势会相当严峻。

  中染协表示,要倡导全行业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限产能,有序竞争,公平定价,避免恶意压低价格。行业企业要正确分析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取向和宏观经济形势,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进中向好、好中提质、质中增效。请各企业密切关注生产和经营等情况,根据上游原材料市场波动变化适时调整产能和经营策略,保证染颜料生产、销售价格在合理的区间内,稳定市场。同时建议各企业加强管理,苦练内功,尽最大努力降低物耗、能耗,减少“三废”排放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特色产品,错位竞争,减少同质竞争带来的危害。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杂志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