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纺织非遗新青年入围公示
发表时间:2023-11-01     发表评论

  2023年度中国纺织非遗新青年推选活动于9月启动,经过近两个月的全面征集推选和严格初评,入围名单已确定。现通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官方媒体面向社会公示13位入围人员情况。公示期间无异议者将获得候选人资格。公示时间为2023年11月1日至11月3日,最终入选结果将在第七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上揭晓。

  特别提示:本次推选活动全程无收费环节。公示期间,如对入围者姓名、职务(称)、个人事迹、业绩成果、品德行为等存在异议,可发送邮件至监督邮箱:fzfy2017@163.com反映。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拥有最终解释权。

  (入围者按姓氏笔画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01

  丁茹,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文博类初级职称,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城固架花代表性传承人,汉中汉绣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城固汉文化匾额博物馆副馆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创办人,汉中市手工艺品协会副会长

  丁茹先后荣获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举办的陕西省第一届志愿服务项目决赛二等奖,荣获城固文化和旅游局颁发“城固巧绣娘”、“优秀非遗传承人”、非遗“薪传奖”、非遗保护模范传承人等多个荣誉称号。丁茹钻研出已失传半个世纪的城固架花双面绣法,还设计钻针绣、绕针绣等几种新针法,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城固架花收边技艺的空白;所研创的双面点花式绣法六个系列作品已获得陕西省版权局专利证书;收藏城固架花古旧绣品四百余幅,开办城固架花藏品展览馆、长年免费对公众开放;设立公益培训团队,通过非遗进乡镇、进社区、进校园等公益活动,长年开展公益培训非遗技艺,公益非遗技艺培训已覆盖城固县各大乡镇和城区部分中小学;每年举办城固架花绣娘大赛,提高全县民众参与度,带动五百余名农村留守妇女在家创业增收,以公益培训助力非遗产业,非遗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此外,她还在南通、西安、汉中多地举办城固架花展览,作品先后被被南通市文化馆、汉中市文化馆、城固县文化馆永久收藏,其事迹先后多次被新华社、中国新闻网、陕西日报、华商报、汉中日报、汉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02

  白琳琳,汉族,博士,绍兴文理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专任教师,浙江东进新材料有限公司博士后,纺织面料设计师,浙江省色彩搭配师考评员

  近十年来,白琳琳一直聚焦传统织锦创新性发展研究,努力探索以“文化赋魂、艺术赋美、技术赋能、设计赋新”四轮驱动来提升传统织锦现代转化中的核心竞争力及高附加值转化。在织锦传承与创新领域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浙江省社科联项目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指导学生获奖18项,助力传统织锦在新时代的记忆、传承、创新及传播。以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为代表的各类科研项目和系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旨在将“文化、艺术、技术”融合到中国纬锦艺术产品设计中来,建立三者集成发展的中国纬锦文化传承机制与创新设计体系,指导当代纬锦艺术的创新设计,最终实现传统纬锦的现代价值转化与推广。

  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将纺织非遗特色资源融入纺织服装人才培养体系中,注重培养学生“艺技融合”的综合素养,多次指导学生参加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及相关服装服饰设计大赛,近2年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余项,通过创新设计赋予纺织非遗新时代生命力。在传统织锦现代续存问题上,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创新产品设计开发;并与河南理工大学、浙江东进新材料有限公司进行博士后联合培养,致力于探索新材料、新工艺在纺织非遗中的产业应用,以期进一步提升纺织非遗产品的现代市场竞争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生产能力。


  03

  吉悦,汉族,中共党员,晋中晋绣堂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吉悦从事纺织非遗相关工作8年来,致力于保护与传承传统织绣技艺,推广本土织绣文化艺术,打造高端织绣品牌,努力建立一条院校传承、社会传承、研究传播三位一体的刺绣可持续发展体系。她将纺织非遗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以设计创新驱动纺织非遗发展,形成独立品牌“悦吉文创”,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校读书期间,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团队成员下乡实践,寻访晋绣非遗传承人,针对行业领域发展现状作分析,寻求行业发展机遇,并带领团队成员从事传统非遗刺绣产品的开发,进行品牌建设,以学院派晋绣传播非遗刺绣之美。

  吉悦带领公司专业研究中国古代刺绣服饰图案纹样、针法、配色,结合当代晋绣艺术创新,开发非遗文创产品,形成了以“古典绣屏”“绣荷包”为主要方向的绣艺山坊系列晋绣品牌产品,获得专利、商标、版权登记等近20个知识产权保护和上百个重要奖项。2019年,晋绣堂所设计刺绣产品公益服务于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偏关县,通过开展传统刺绣技能培训,让妇女就近、居家灵活就业,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妇女和陪读妈妈“顾家、务农、赚钱”相互矛盾的问题,促农增收8万余元,带动就业40余人。此外,晋绣堂参与建立吕梁市中阳县梦之谷民俗文化企业乡村振兴工作站、晋中市和顺南天池村乡村振兴工作站,响应文化强国战略,因地制宜地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文创事业发展,帮助更多山区居民致富。


  04

  刘艳,汉族,深圳市淘然创品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创意总监,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北京设计学会工艺美术创新设计研究中心委员

  近年来,她以全新设计服务理念,挖掘品牌内涵,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知识产权深度融合,申请注册了“淘然创品”“苗绣”“西施菇凉”等商标10余个,申请专利版权75项,收集传统纹样6000余个。她以“时尚设计”为抓手,自创建“淘然创品”品牌以来,培养设计师60余名,以此搭建纺织非遗产业平台,逐渐形成纺织非遗生态链。通过拜师学艺促进文创产品研发,在向锡绣大师王亨石老师学习过程中,将锡绣技艺进行纹样解构重组,主张除旧布新、守正创新,推出手工锡绣+现代机绣托特包系列产品并投放市场,受到消费者高度认可;依托“淘然创品”为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设计生产服务,结合纺织非遗和创新理念,衍生出大量时尚文创产品,为纺织非遗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贡献力量。

  她积极投入公益事业,定期走进校园授课,培训学生近千人次,传授现代设计融合理念;鼓励学生参加“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出资为参赛者申请知识版权保护;义务为社会团体提供设计服务,为社团公众形象增加文化底蕴。刘艳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创新设计则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动力,她表示会以设计力量持续为纺织非遗事业发展助力。


  05

  连雨馨,汉族,十三余汉服品牌创始人、设计总监

  2016年以来,连雨馨积极投身中国传统服饰(汉服)的设计、开发和推广工作,致力于让中华文化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她在工作中坚持守正创新和产品跨界融合理念,将非遗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之中。与非遗“昆曲”联名,设计“花影珠宫”汉服,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的“2022年度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非遗创新产品”;与非遗技艺“缂丝”结合,设计开发定制款缂丝团扇等一系列产品,将非遗和传统技艺变身“潮品”,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与国乐大师方锦龙合作,联名推出“五弦华韵”华服,该套服饰中曲裾袍采用国家级非遗面料“香云纱”制作而成,广受市场好评。

  长期以来,连雨馨(小豆蔻儿)坚持在B站、小红书和微博等线上平台持续分享汉服穿搭技巧,讲述汉服故事,推广汉服和传统文化。她带领团队制作出包括《一条马面裙的诞生》和《马面裙,穿了才是我们的》等一系列公益视频短片,大力推广马面裙文化,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自2019年起,她通过穿着汉服环游世界的形式,创作出现象级作品《当汉服遇见世界》系列视频,全网播放量过亿次,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服饰之美,将纺织非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国际舞台。

  2022年起,她带领团队践行“三品”行动,开展标准化体系建设,率先在行业内制定相关品类的企业标准,牵头制定《机织儿童新汉服》团体标准等,保证产品高质量发展,为行业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06

  肖宇强,汉族,博士(后),湖南女子学院副教授、校女性服饰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省优秀传统手工技艺传习者,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拼布艺术设计教育专委会委员

  江南大学读研期间,肖宇强兼任学校民间服饰传习馆公益讲解员,接待了千余名参观者,为他们讲解馆藏服饰的来源、制作技艺、文化内涵等,得到好评。闽江学院工作期间,对福建渔女“蟳蜅女”服饰进行研究,考察了受海洋环境影响的“蟳蜅女”服饰发展历史、制作工艺、文化内涵,成为最早对此服饰进行文化人类学研究并将学术论文发表至大学学报的国内学者,为他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2012年回湘后,对湖湘民族民间服饰文化、纺织非遗技艺展开保护传承与创新研究工作;跟随多位传承人学习挑花、湘绣等非遗技艺。同时,将地域服饰文化、女红精神融入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提出了诸多纺织非遗的保护传承方案。依托上述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3部,著作1部,主持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拥有实用新型专利2件,外观设计专利百余件;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目前,还创建了花瑶手工艺数字资源库,并与传承人合作,开发花瑶非遗文创产品,对接当地乡村振兴。

  此外,在中山大学中国非遗中心的博士后阶段,对流失海外的珍稀中国纺织品与服饰进行整理研究,已收集相关藏品信息两千余条(拟创建数据库),在《文化遗产》《民族艺术》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提出海外藏中国服饰/织物的溯源、“数字孪生”回归模式及服饰藏品的分类和创新利用方法,得到较高下载量和引用率。


  07

  吴茂林,汉族,济宁润德轩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持人,教育部“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新时代济宁最美青年,云贵印染非遗讲师

  2017年至今,吴茂林深挖中国纺织非遗优势,设计打造“非遗+”乡村振兴三位一体新模式,以研学教育、文创研发、助力三农,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创新创业支持计划项目各1项;主持开发全年龄段研学系统课程15套,服务全国研学游人次20.8万人次;首创性绘制漫画非遗推广技艺,以IP形象,向全国青少年“讲”非遗,“传”非遗,“学”非遗,非遗文创研发推广120余套,实现“非遗活化”,让消费者“用”非遗,“做”非遗,“爱”非遗;非遗+农耕文化,引进染料及原材料生产,助力三农,解决乡村就业问题,注入乡村创新活力。

  2020年参与中央电视台《我的美丽乡村》栏目录制,事迹被中国共青团杂志、中国文化报、光明日报等20多家媒体所报道;2022参加中国-欧洲(意大利)创意产业数字展、 中国(澳门)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展;2022年孔子文化节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项目接待外国使节30余位,被牙买加参赞梅丽莎女士称为“一次令人惊喜的经历”。吴茂林曾荣获米兰设计周全国一等奖、国际大学生旅游文创设计大赛金奖、G-CROSS全球大学生创意金星奖铜奖、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最高奖)、山东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山东省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省市级荣誉100余项。


  08

  张玮,汉族,珠海元素创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珠海市香洲区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中国流行色协会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元素创意大赛服装饰品类银奖、铜奖

  近些年,张玮设计出《传承》珠海非遗系列、《大龙凤》粤剧非遗系列和《花灯》童装非遗系列等作品,这些非遗灵感系列秀演在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备受瞩目。作为服装设计师,张玮以她对中国非遗的热爱和追求,设计了一系列以中华非遗灵感为主题的服装系列。她将传统非遗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在传承了传统纺织非遗的精髓的同时,也在时尚领域中打开了独一无二的创新思路。

  张玮还积极与珠海市相关部门合作,组织承办珠海市“非遗少年说”等非遗相关活动,通过向年轻一代普及和传授非遗文化知识,激发他们对于传统工艺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这不仅有助于让年轻人重新认识和尊重传统工艺,还培养了一批有潜力的非遗传承者和推广者。这类活动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进一步推动了非遗工作的传承和发展。

  张玮还以珠海非遗为灵感设计了极富珠海元素的文创产品、文化宣传物等众多耳目一新的作品,并在珠海博物馆、2022珠海时尚周中受到强烈欢迎。张玮通过创新的设计和普及教育活动,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同时,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不仅将非遗文化带向中国最大的时尚潮流舞台,而且也向全世界呈现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深邃的内涵。


  09

  岳圆,汉族,十指春风刺绣书画艺术中心主理人,鞍山市工艺美术大师,鞍山市区级非遗传承人,鞍山市民协织绣专业委员会主任

  从2017年开始,岳圆陆续在鞍山市博物馆举办了多场刺绣展览,包括古代的刺绣艺术品和现代刺绣名家的作品。2022年1月起,在市博物馆不仅不定期的举办不同主题的古代织绣艺术品展览,还设立了中国古代织绣展常设展厅,只有让更多的人看见中国传统织绣,才能引起大家对它的兴趣,从而去深入了解、探索和发扬中国传统织绣。其中,2017年5月,在鞍山市博物馆筹划并举办《明清织绣》艺术收藏展;2019年3月,在鞍山市博物馆策划并举办《平远堂藏齐白石书信墨迹及明清织绣展》;2019年7月,为苏绣国大师姚惠芬在鞍山市博物馆举办个人展览;2022年1月至今,在鞍山市博物馆设立中国古代织绣常设展厅;2023年5月,在鞍山市博物馆举办《锦绣文章》织绣书法展。通过长期的各种展览和宣传,已经号召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扛起宣传中国传统织绣的大旗。

  2022年4月至今,每天上午在抖音平台进行直播,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并进行中国传统刺绣教学演示,为了让大家学习的同时可以自己上手实践,还生产了传统刺绣的材料包。在一年多孜孜不倦的传播与教学讲解下,已通过抖音平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数十万人对中国传统刺绣的认知,数千人将刺绣当做自己的兴趣爱好,数百人把刺绣作为自己毕生的奋斗目标。我会继续借助各大网络平台宣传刺绣,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中国传统刺绣。


  10

  徐帅,汉族,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专业博士研究生

  自2015年考入东华大学,徐帅已与纺织非遗相伴近8年,她致力于传统地毯织造技艺与刺绣艺术的历史发掘和传承保护,深入探究传统技艺的历史分期演变和内在结构流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录用)学术论文7篇。她作为团队核心成员,参与并完成了《楚雄彝绣标准化及规范制定项目》、东华大学“一带一路”智库研究等4项科研项目,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标准化建设。2020年参与《楚雄彝绣标准化、品牌化、大众化项目》,受到云南省楚雄州党委组织部、上海东方国际集团和东华大学的大力支持。建立楚雄彝绣针法、图案、色彩数据库,编写《楚雄彝绣团体标准》,为非遗技艺数字化、本土企业品牌化、传统彝绣产业化发展提供指引。在政府、高校、企业的联合推动下,楚雄彝绣相继亮相2022年上海时装周和2023年米兰时装周,让世界看到中国纺织非遗的特色。

  她的博士课题《苏绣绣法基因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从文化基因的角度,以苏绣技艺为载体,以传统苏绣绣法为主线,深入探究了苏绣绣法基因的遗传和变异机制,先后在Asian Social Scienc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4篇,工作成果可为以苏绣为代表纺织非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除此之外,她秉承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常州博物馆、上海纺织博物馆等文化单位的策展工作,并依托研究团队微信公众号平台“ITD纺织品设计创新团队”,定期发布项目活动简报与非遗科普推送,有效促进了纺织非遗在高校和社会的传播。


  11

  陶文成,汉族,红安福锦织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红安大布传统棉纺织技艺黄冈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5年,陶文成毕业后回乡创业,肩负起传承的责任 ,他不仅在家跟母亲学习传统纺织技艺,还在武汉纺织大学参加“传统棉麻纺织技艺与产品设计培训班”“传统棉纺织产品设计开发传承人研修班”,连续两届获得“优秀学员”称号;培训后,陶文成在家乡举办了多期“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就业”培训班,帮助农村留守妇女创业就业。

  2021年为了更好的宣传和传承“红安大布”,陶文成注册了红安福锦织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通过非遗工坊和非遗生活馆的方式来扩大非遗传承队伍,并在线上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对纺织非遗进行宣传,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亮相。2020年陶文成和央视总台日籍主持人(小林千惠)、央视总台记者(赵芸莎)一起探讨传统棉纺织技艺,并连线日本媒体现场直播“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的制作工序,在日本吸引了大批粉丝的关注。陶文成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纺织非遗,经常参加全国各地的非遗展览活动,他每次都会把传统织布机带到会场,现场展示和指导游客学习体验传统的手工纺织技艺。从2019年开始,陶文成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织非遗进校园,先后和武汉纺织大学、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武汉城市学院等高校搭建平台,利用高校资源让非遗走出去,让非遗产品火起来,培养更优质的传承队伍;2022年,陶文成被红安职教中心聘请为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们传授纺织非遗的实践和理论课程,并成立了校企共建实训实践基地,还成立了“红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黄冈市巾帼创业示范基地”。陶文成用满腔热血点燃非遗的星星之火,为非遗传承贡献青春的力量。


  12

  符其荣,黎族,东方市大田美孚黎族织锦技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东方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农村民族宗教工作委员会委员,海南省第七届青联委员会委员,东方市第一届农村实用系列“十佳返乡创业人才”称号,海南省第三批南海乡土人才

  符其荣2019年大学毕业后返乡创办黎锦合作社,一直致力于东方黎锦产品的生产、开发、设计、市场推广和黎锦染料种植基地等,通过把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现代生活相结合,让黎锦技艺走进现代生活,推广本土黎族文化以及黎锦技艺的传承。他自主生产的黎锦文创产品先后获得了国内以及省内旅游商品大赛的奖项,其中絣染黎锦系列在2019年获得海南省第四届旅游商品“南国杯”大赛银奖,美孚黎锦包包系列在2019年获得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黎藤坊植染竹提包系列在2021年获得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黎锦饰品系列在2023年获得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黎锦植染桌旗系列在2023年获得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近年来,符其荣在行业内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加快了东方特色的黎锦产品走向市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实现黎锦传承和农民增收双赢目标,让“东方黎锦”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一张靓丽名片。此外,符其荣不断推动黎锦产业化发展,打造东方黎锦文化品牌建设,通过黎锦合作社、电商等平台打开黎锦销售市场,吸引、动员脱贫户加入黎锦传承的队伍中,带动176名非遗传承人增收致富,下一步他将继续拓宽黎锦销售渠道,发展壮大合作社规模,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13

  雷珺婷,畲族,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畲韵馆创始人,始兴县作家协党支部书记,广东省优秀民间文艺家,始兴县畲族彩带、刺绣、乌米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雷珺婷从小耳濡目染畲族手工艺,自2009年开始专注于畲, 族文化的研究,到福建、江西、贵州、浙江、湖南、安徽等全国各地畲族聚居地挖掘、宣传、交流畲族文化,挖掘整理畲族文化,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她参与编写的全国《畲族雷氏志》已顺利出版,完成了20多万字的《韶关畲族文化研究》专著编写,列为市级课题,填补了韶关市畲族文化研究的空白。

  她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和研究水平,先后参加博博柏利手艺设计师培训公益项目培训,还参加了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2023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参加了中国文联举办的第四期全国市县文联文艺骨干培训等大型培训。2018年,雷珺婷牵头在始兴成立畲族联谊会,联合各方力量,致力于开展始兴县畲族文化与社会各界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并积极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近百场畲族文化交流和庆典活动。这些年开展了数十场近2000人次的畲族文化公益培训活动。独立策划、组织过上千人参加的“畲族外嫁女回娘家”等大型畲族文化活动。

  其刺绣作品荣获过国家级、省、市、县多项奖励,其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环球网》《中国报道·民生观察》《中国经济网》《中华网》《中国日报·中文网》《人民日报》等大型传媒报道和宣传,引起广泛关注。

稿件来源:中国纺联非遗办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