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到2024年,“变”是贯穿棉纺织行业发展的关键词。国际局势在变化,经济形势在变化,棉纺织行业也在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有人说2024年的棉纺织行业将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也有人说一季度后,棉纺织市场将迎来复苏的“春天”。那么,2024年,棉纺织行业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面对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棉纺织企业又该如何做?
产业转移是必然趋势
当前,全球棉纺织产业竞争激烈,产业转移成为我国棉纺织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进入2024年,这一势头会更加明显。
“全球棉纺织产业竞争要素变化可从短、中、长三个角度来分析。短期主要是原料成本的竞争,在消费减少和产能扩张的背景下,原料成本的差异会导致部分亏损产能出清或关停;中期是全产业链要素的竞争,越南的土地和人力成本已经接近中国,现在各国间比拼的是电力成本、利率和汇率成本,以及生产的效率等;长期来看则是产业集群整体效益和品牌溢价能力、数字化协同能力和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力等的竞争。”常州科腾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建华分析认为。
从经济规律来看,全球纺织竞争格局变化的背后是向成本洼地的转移。对此,舞钢市银龙集团副总经理周泉涛认为,我国棉纺织行业经过高速发展,目前已有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全产业链,但是随着人工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成本增加,“走出去”进行全球化布局是必然的趋势。
周泉涛认为,棉纺织行业今后最大的挑战在于出口,出口下降会对企业经营造成压力。与挑战对应的机遇在于,产业优胜劣汰过后,胜出的企业可能在下一步的经济复苏中迎来转机。“银龙集团在棉纺织行业有多年的技术积淀,因此在高档产品的生产上更有竞争力。”周泉涛说。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目前已成趋势。部分棉纺产品订单的流出会给国内企业带来强力冲击。”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宗物资采购部经理鹿秀丽认为,对此,棉纺织企业需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加以应对。
一直以来,国内不少纺纱企业都将产业转移的目光瞄准越南。随着越南人口、土地资源等“红利”优势不再明显,纺纱企业也纷纷开始思考新方向。
“国内可以向新疆进行产业转移,国外哪里还可以投资建厂?越南已经差不多饱和了,西非产棉的地方土地广袤,很有潜力。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地区的企业,可以考虑去非洲国家建立产业园,把总部留在中国,重点做研发创新、品牌营销,把制造转移出去。”华孚时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挺认为,未来,非洲国家或许可以成为国内纺纱企业投资建厂的新高地。
提高质量是必然选择
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加速了我国棉纺织行业的“洗牌”。大浪淘沙下,靠质量取胜的棉纺织企业往往才能“笑”到最后。
“要应对市场的冲击,企业可在生产结构上做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周泉涛分析认为, 2024年莱赛尔、粘胶对于棉花的替代趋势会更加明显,企业未来经营中会适当增加莱赛尔的使用。同时,他还表示无论是使用哪种棉花,在生产中都应该重视质量问题。
南通华强布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强布业”)总经理助理童星认为,近几年新疆的纺纱产业优势十分明显,生产成本比其他地区要低近3000元/吨,这给其他地区的纺纱厂带来了较大的经营压力。对此,未来华强布业计划把部分产能迁移到新疆。“未来转移到新疆的产能也会往高品质方向发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要保证产品质量,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童星说。
在对2024年企业工作进行部署时,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俊提出了“七项重点”,其中,“提质量”被放在了第一位。“要倡导质量研究,强化做优每一单理念;要对标一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要创新管理模式,加快实现全流程质量精准追溯。”戴俊认为,质量提升不仅仅限于产品品质层面,要将质量管理的理念落到工作的每一环节中去。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佩华表示,在品种方面,2024年要加大对新品种、新纤维的开发力度;在市场方面,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明确市场拓展、品牌客户拓展的方向,增强市场预测预判能力;在管理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营销管理的精细化,借助精益工具指导实践,减少无效劳动、重复劳动,不断推进管理的规范化。
“对于大企业来讲,要在机会与风险中求得平衡,保持可持续发展。对中小企业来讲,要集中精力做有附加值的产品,对于3年不赚钱的业务要坚决砍掉,关得越快,消耗越少。”孙伟挺认为,这是广大中小企业未来生存的必然选择。
智造转型是必然要求
“当前国内棉纺织产业发展,既有外部挑战,也有内部压力,但也存在机遇。外部挑战是需求不足、贸易壁垒增加等,内部压力是企业招工困难,机遇则是棉纺织行业正在深度转型,比如生产的智能化、协同的数据化、营销的金融化、产品的品牌化,这些都给产业升级带来巨大的空间。”陆建华表示,在棉纺织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智能制造是企业的必经之路。
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州华源”)是新型差异化纱线产品领域的领军企业,同时也是智能制造的行业标杆。“近三年,德州华源实现了设备转型升级,走在了行业的前列。2024年,华源新项目二期也将迎来投产运营,有了新厂区、新设备、新产品,相信我们的未来无限光明。”德州华源总经理李向东说。
据德州华源设备主管刘玉刚介绍,目前企业全部采用先进的智能生产设备,可实现生产全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在线监测信息化,设备联动性强,各道生产程序之间衔接紧凑,生产过程保持高度连续性,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行业标准是万锭用工需要50人,但我们的万锭用工在15人以下,以后还有减少的空间,先进设备的应用在减少用工的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刘玉刚说。
湘潭东信棉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信棉业”)是湖南东信集团的子公司,也是湖南省纺织行业龙头企业,其投资建设的九华新纤维智能纺纱项目,目前可实现纺纱全流程的信息化、智能化,年产纱量达到4万多吨。
“占地4万平方米的车间,生产全程采用MES(生产执行系统)智能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罗瓦空调。不仅工作人员可以在电脑、手机上进行温度、湿度调控,空调厂家也可以远程调控。”东信棉业副总经理黄焱介绍,MES智能系统相当于 “中枢神经”,清花、梳棉、粗纱、细纱、自络、成包等7个制造环节,都在MES智能系统掌控中完成,车间大屏幕展示纺织流程中各种数据,可以让工作人员随时监控。与传统纺织相比,这种智能系统可节省75%的人工,使经济效益提高1倍,可以追根溯源,实时了解纺纱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黄焱表示,智能系统的上线让企业2023年“跑”出高效益,2024年相信企业可以收获更好的成绩。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