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纺机:因“新”而昌
发表时间:2024-06-28    作者:王继征 发表评论

  在日前落幕的2024土耳其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浙江新昌县的10多家纺机企业展示了他们的最新创新成果,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浙江凯成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提升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去年我们参加了意大利米兰、俄罗斯、埃及、秘鲁、印尼、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墨西哥等地举办的纺织机械展览会。刚刚这两天我们的外贸团队又参加了土耳其展会。”凯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梁朝阳介绍道:“凯成公司专注于自主核心技术研发生产加捻、络筒领域最前沿的产品,提供更好的生产解决方案。公司接下来的重点是将机器做精做好,并让更多的客户选择我们的产品。目前公司已经拥有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

  今年以来,尽管纺机市场压力不减,但凯成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研发之路,以创新产品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目前订单饱满,企业产销两旺。

  在新昌,像凯成公司这样的纺机企业还有不少。

  “目前,新昌纺机规上企业有25家。企业数量并不算多,但贵在精而优。”谈到新昌纺机企业的特点,新昌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远这样概括。

  纺织厚土催化装备产业壮大

  纺机产业是新昌县制造业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之一。

  新昌县所在的绍兴市是业内众所周知的纺织之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贸易集聚地,全球近1/4的纺织产品都在这里交易。当前,绍兴已形成国内产业链最完整、最具竞争优势的纺织产业集群。

  据陈远介绍,新昌纺织产业主要以满足创新、绿色、时尚等新需求为市场导向,重点发展各类纺织原料、成衣制品,以及动漫服饰、影视服饰等特种服饰产品。以达利丝绸为代表的丝绸企业以“弘扬丝绸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使命,积极将文化创意设计与丝绸产业深度融合,从丝绸文化入手,深挖丝绸精髓,坚持“文化、科技、时尚、绿色”的产业定位,成功创建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引领丝绸行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基础雄厚的纺织产业集群,新昌的纺织装备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新昌纺机产业以纺机专用部件、整机和系统集成服务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转杯纺纱机等新型智能化纺纱设备、短纤倍捻机等新型倍捻设备织造装备、自动络筒倒筒机、化纤纺织等智能纺织设备,同时培育发展纺织印染装备系统集成服务商。2023年,新昌规上纺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6.35亿元,同比增长10.8%。

  近年来,新昌县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纺机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上,培育壮大了远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日发纺机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康立自控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优秀企业,其中上市企业2家;形成了加捻、纺纱、织造、染整四大系列装备产品,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动化程度高、技术水平先进的纺织印染装备,新昌县已成为国内倍捻机和转杯纺纱机生产主要基地,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70%和60%以上。创新上,企业技术创新不断实现新突破:浙江日发纺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昌日发纺机”)“高性能无缝纬编智能装备创制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远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信工业”)“高效节能数字化定形机系列智能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2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浙江康立自控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昌日发纺机获奖成果已成功转化应用于企业生产销售的电脑无缝针织内衣机,实现了针织设备智能化控制以及针织数字化车间设备、产品、人员、订单的协同管理,减少了劳动用工,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该产品可使用多种纤维原料一次性编织生产无缝单面服装,目前最新的高速机型同比原有系列机型编织速度提升30%以上,并配备机联网云平台功能,对标国外先进产品,满足行业对质量、效益的追求。

  谈到未来发展,新昌日发纺机总经理姚军辉表示,新昌日发纺机将继续专注现有业务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可靠性、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同时,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积极探索新的领域,形成独家技术。围绕国家和行业发展大势进行全面布局,持续进行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推动企业服务能力提升。

  自主创新走出特色之路

  近年来,国内纺机市场竞争激烈。面对同质化竞争的“红海”,新昌纺机企业立足于自主创新研发,走出特色之路。

  远信工业成立之初就瞄准国内中高端市场,依托专业技术团队和高端制造设备,创造远信品质、远信品牌,迅速成为高端染整设备专业制造商。公司主导产品热风拉幅定形机在有效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了纺织行业的节能降耗,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实力。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研发中心、市级专利示范企业,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等称号。

  远信工业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培育“研发不计成本、创新不打折扣”的创新文化,形成“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培育一代”的创新模式。同时,公司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以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技术研发体系,掌握“热风拉幅定形机控制系统”“自动过滤网技术”“自动对中技术”“自动上浆技术”“热能回收技术”等众多关键技术。

  “企业要提升创新能力,关键还是要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包括机械核心技术和系统控制技术。目前,张力传感器、高性能步进电机、高灵敏的检测探头等核心部件都由我们自己生产。”梁朝阳介绍,凯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研发生产出假捻倍捻机、松式倍捻机和电子导纱络筒机的企业,并最先开发生产出填补国内空白的大卷装倍捻机。

  近两年,凯成公司研发出了在气圈内自发电供电,在气圈内以无线控制实现智能卷绕成型的新颖倍捻机,推出了可以实现并纱后直接完成倍捻,以及初复捻同步完成的一系列多个机型设备,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新机型现在已初步在市场上开始应用,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更新更好的加捻方案,使生产更加便捷,品质更加完美。”梁朝阳说。

  浙江本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发科技”)是一家在编织机制造领域深耕20多年的高科技企业。从引进模仿到自主创新,从量产到提供个性服务,从占据国内市场到吸引国外客户……本发科技走出了一条以科技、专业制胜的发展之路。

  “我们起步于模仿海外高端技术。”本发科技执行董事梁贤君告诉《中国纺织报》记者,本发科技创建于1998年,凭借拥有当时比较先进的编织机工艺,本发科技生产的编织软管广受市场欢迎。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编织机企业涌现,同质化竞争严重,本发科技遭遇发展瓶颈,也意识到“模仿”不是企业长久发展之计,自主创新才是根本。2005年,本发科技成立自主研发小组,尝试改进传统编织机技术。“传统的生产方法类似于编辫子的方式,机器上的齿轮消耗量很大,导致成本高、利润低。”梁贤君带领团队从更换编织机齿轮入手,创造性地研究出无级变速、CNC数控编织机工艺,生产过程中不再需要齿轮,直接编织软管,减少了浪费,节约25%的成本。之后,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经过不懈努力,本发科技取得了多项专利,并成为中国软管编织机行业标准制定企业。

  技术革新逐步撬开新市场,本发科技的产品应用领域从卫浴水暖管延伸到铁氟龙管、耐压橡胶管、汽车空调管、汽摩胶管、喷雾器橡塑管、高压油管以及航空航天、深海油气等诸多领域。

  产业链协同创出“新昌模式”

  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本发科技也遇到了很多困难。除了依靠自身的研发力量之外,产学研合作也解决了企业不少的难题。

  例如,采用以碳纤维、玄武岩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编织的软管,在很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可是,这类纤维有明显的轴向脆性,在制造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机织或编织方法容易造成纤维束损伤,从而降低整体性能。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发科技和浙江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吴震宇教授带领的团队合作,利用产学研结合的机会,把高校的高端理论技术资源和企业生产实际相融合。“目前,我们已经共同开发出了与此类材料脆性相适应的编织装备,提高高性能纤维的可编织性。”梁贤君说,新型编织机一推向市场就得到了客户的认同,每台机器的售价也比以往的机型高了6倍。

  “通过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新昌吸引了一大批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团队,有效补齐了人才短板,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在大企业的带动下,中小企业的创新热情有效迸发,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共同创新的生态体系。”新昌县智能纺织印染装备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文说。

  “从2017年开始,新昌县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其中,纺机行业的产学研合作最深,成果也最丰硕。”陈远表示,在新昌智能纺织装备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产学研协同的创新模式显现出了独特优势。在新昌,企业有技术需求,高校团队来“解题”,已经成为常态。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促进企业需求与高校院所科研成果有机对接,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衔接。

  据介绍,新昌产学研合作主要依托于浙江理工大学与新昌县政府共建的浙江理工大学新昌技术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昌研究院”)。新昌研究院成功导入浙江省高端装备设计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现代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机电产品可靠性分析与测试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骨干成员包括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其核心职能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服务新昌乃至浙江省内的纺织机械、轴承等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升级为核心,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端装备设计与开发、智能制造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数字化/智能工厂建设等。

  现在,新昌纺机行业的产学研合作又有了新的载体。2022年,新昌县政府、浙江理工大学技术专家团队、浙江大学技术专家团队、宁波产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日发纺机、泰坦股份、远信工业等纺织装备头部企业共同投资成立了创新联合体公司——绍兴中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砥数科”)。

  据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砥数科CTO向忠介绍,中砥数科秉持着“从数据中来,到实体中去”的理念,专注纺织领域的关键AI技术和通用智能模块的研发。公司将基于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纺织品在线瑕疵检测等关键共性问题,实现技术突破和创新,发展目标是以数字赋能纺织产业,成为中国纺织领域AI技术头部企业。

  “我们成立这样一个创新联合体,主要还是立足于智能化发展,立足于推动整个纺织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实现机器换人。我们希望创新联合体能够深入研究,开发出更多好的应用场景,最终实现纺织全流程的智能化。创新联合体是我们新昌在产业协同创新方面的一个新尝试。我们希望这个模式如果成功的话,再在其他产业进行复制。”对于纺机创新联合体,陈远期待满满。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