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依据IEEPA(《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正式宣布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对全球进口商品加征10%的基准关税,于4月5日生效;对部分经济体征收更高的税率,暂定4月9日生效。根据新政,美国将对中国征收34%的对等关税,叠加此前加征的20%,今年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已经达到54%。
不仅如此,此前一直悬而未决的“800美元小额豁免”政策也确认取消,将征收30%的关税或者25美元每件的关税(6月1日后将上升至50美元每件)。
对中国出口企业而言,这一政策组合拳的影响是多重的。传统大宗商品出口面临更高关税壁垒,而通过跨境电商渠道的“小批量、多批次”出口模式也受到直接遏制,同时,因为对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国也开始征收关税,导致我国出口企业通过“第三方”转口贸易的难度显著升高。
外贸工厂 “寒冬”来袭
实际上,加征关税对所有出口美国的企业来说都是共同的挑战,但无疑,外贸工厂的处境更为严峻。
江苏一家专业生产袜子的企业日前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关税调整,使得企业出口成本大幅上升,而企业为维持市场竞争力难以将成本完全转嫁给美方,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接下来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订单减少、销售下滑。“加征关税后,美国进口商采购成本增加,会倾向于减少从中国的采购,转向其他低成本国家。这导致中国纺织企业对美订单量锐减,销售额出现断崖式下跌,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还可能造成库存积压。”该负责人还谈到,美国对与存在贸易逆差的国家均加征关税,中国企业通过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第三方”转口贸易的难度显著升高,间接对美国出口的途径也被堵。
当下直接面临的问题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作节奏被打乱,原料供应、生产计划、产品交付等环节都出现问题。比如,上游原料供应商担心下游企业订单减少,不敢大量生产,导致原料供应不稳定;下游生产企业则因订单不确定,不敢盲目采购原料,影响正常生产。
“羊毛出在羊身上”,成本上涨,涨价几乎是确定的一步。但价格上涨也意味着中国供应链的价格优势被削弱。实际上,在此轮关税宣布之前,就有外贸企业表示,美国客户表示不会单独承担增加的成本,要么双方协商,要么终止合作。外贸工厂的业务情况与头部客户的订单息息相关,某个大客户的订单没能做成,工厂可能就会面临关停的局面;但其有限的利润空间难以作出让渡,即使双边承担一半的关税,也有可能是工厂全部的利润。
出海企业 “腹背受敌”
困境之下,出海建厂是此前是很多工厂看中的“出路”。面对美国可能对华加征的高关税,不少工厂企业选择将供应链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转移。然而,当下,美国对越南实施46%对等关税,对柬埔寨实施49%关税,对印尼实施32%的关税,对等关税将显著降低出海东南亚的纺织企业的成本优势。“借道出口”策略失效,行业整体利润空间将被压缩。
据统计,目前美国只有2.5%的服装和1%的鞋类为本土制造,越南等亚洲国家则是美国服装鞋帽的主要进口来源地。越南纺织服装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越南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440亿美元,美国是其最大市场,耐克、露露乐蒙等服装品牌超过35%的产能聚集在越南。随着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措施即将实施,这些服装品牌将被迫提价。
作为全国最大的化纤面料生产基地,江苏盛泽生产的面料直接销往东南亚国家,然后加工成成衣,最终销往欧美。“我们出口当中的60%是销往东南亚,加了关税之后,最终的消费是在美国。而美国加征了关税之后,会传导到我们纺织产业链的上游,特别是我们纺织织造环节,要么利润空间的压缩,要么订单减少。虽然影响和挑战都不小,但盛泽镇有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基础,也有科技含量高的技术。”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副镇长陆子平表示,盛泽是世界级的纺织产业集群,特别是拥有全球领先的高端工业丝,真丝绸产品目前也在国际市场上的很难找到替代品,所以,这是盛泽企业的中长期信心所在,是应对目前关税冲击的一个信心来源。
当然,对美国纺织业自身而言,短期内本土企业会因关税保护减少竞争,扩大市场份额。但从长远来看,其他国家的报复性关税将阻碍其海外市场拓展,加上国内产品价格上涨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降低,将对行业整体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美国纺织业依赖全球供应链,征收“对等关税”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或成本上升,影响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短期内,中国对美纺织出口可能因“对等关税”受到冲击。然而,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征收的关税幅度略高于美国,使中国商品具备 “潜在关税优势”。若其他国家对美纺织出口因 “对等关税”减少,中国纺织企业凭借产业和成本优势,有望在其他市场抢占份额,部分弥补美国市场的损失。
美国征收 “对等关税” 给全球纺织行业带来诸多不确定性。纺织企业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灵活调整市场策略与供应链布局,在危机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跨境电商 从 “低价竞争” 转型
除了关税政策,特朗普还签署行政令,宣布将于5月2日正式取消“小额免税”政策(T86模式)。行政令指出,所有通过国际邮政网络发送的价值在800美元或以下、符合最低限度豁免条件的货物相关邮件,需缴纳其价值30%或每件25美元的关税(2025年6月1日后增至每件50美元)。这将取代任何其他关税,包括先前命令规定的关税。此前,该政策曾在2月初被短暂取消,但由于美国海关系统不堪重负,导致数百万包裹积压,特朗普政府被迫在2月7日宣布暂缓执行。
800美元的金额范围涵盖了中国跨境小包的绝大多数类目。以Temu、Shein为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早期借着T86模式在美国实现了迅速扩张,现在各平台的全托管业务也主要依赖于这个政策,对于资金实力有限的中小型企业而言,他们也更容易借此将商品销售到美国市场。
小额豁免政策取消,也意味着T86清关模式失效,直邮卖家可能会面对更长的处理时间、更高的申报成本和更复杂的流程。广东一家主营跨境出口的负责人表示:“我们90%的订单都走直邮小包,800美元以下免税政策取消后,产品价格优势将丧失,美国市场可能不好做了。”
业内普遍认为,依赖直邮的铺货型卖家及低利润卖家面临较大风险,转型的迫切性更加明显。
“当T86取消之后,跨境小包裹的形态很难存在,海外买家有大量现货要放在当地再去做零售或者转售,”阿里国际站总裁张阔表示,“从中长期看,海外仓比例会增加。”
政策已落地,出海企业不得不对现有的模式进行调整,海外仓、本土化运营和多元化市场布局将成为应对贸易壁垒的核心策略。也有行业专家认为,这也将倒逼中国企业从“低价竞争”转向品牌化与供应链全球化布局,长期或推动产业升级。
构筑多元防线 抗击外贸风险
中国是超大规模经济体,近年来我们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对美市场依赖已在下降。
我国对美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份额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对美出口下降不会对整体经济造成颠覆性影响。但美国内不少产品对我依存度较高。当前美国不仅在很多消费品上离不开中国,很多投资品和中间产品也需要从中国进口,有若干品类依存度超过50%,短期内在国际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来源。在全球产供链深度交融的大背景下,中美贸易不可能完全中断。
与此同时,新兴市场经贸合作潜力巨大,日益成为我国稳外贸的重要基础。我国是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2018年以来,我对东盟出口占比由12.8%提升到16.4%,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由38.7%提升到47.8%,且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国内市场缓冲空间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据统计,2024年我国有出口实绩的数十万家企业中,接近85%的企业同时开展内销业务,内销金额占销售总额的近75%。国家正加快打通“出口转内销”政策堵点、卡点,扩内需各项政策也在加力扩围,内需市场的容纳效应将日益显现。
在需求端,美国市场需求依然存在,且很大一部分是刚性需求;在供应端,中国制造仍然是全球最高效的供应链。即便存在风险,生意的增长仍是主要趋势。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