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目前的GDP大幅反弹的趋势和历史上GDP与就业的相关性,美国今年的失业率有可能大幅下降达两个百分点,远远好于市场平均预期。就业的改善将明显提升消费者的信心,使得最终消费和存货反弹共同成为美国经济强劲回升的动力。
如果美国GDP增速达到4%,G3今年的经济增长就可能接近3%,超过历史平均将近一个百分点。由于中国的出口增长与G3 的GDP增长的弹性约为7倍 (即G3的GDP增长每加速一个百分点,中国的出口增长会加速7个百分点),所以中国今年的出口增长将明显超过过去十年平均(1999年~2008年)的25%。我们估计,今年中国全年的出口增长很可能达到30%,大大高于目前市场平均预测的15%。
根据我们的预测,今年二季度中国出口同比增长将达到高点的35%~40%。单月同比增长的最高点可能在五或六月份出现,或达40%。下半年,由于基数效应逐步减弱,同比增长将逐步放缓,年底到20%~25%左右。
出口超预期风险
美国正在发生的大幅度超预期经济反弹和中国很可能出现的超预期出口反弹,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决策层面应该进一步关注如下问题。
第一,出口大幅度反弹将加大中国经济过热的风险。去年四季度,中国的GDP同比增速已经达到了10.7%,今年一季度将继续上行。虽然由于基数效应,同比增速应该在二季度开始下行,但如果出口大幅度上扬,经济可能会在过热区间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历史数据表明,中国出口增长上行7个百分点,一般会提高GDP增速一个百分点。所以,不能低估经济过热状态在二季度后持续下去的可能性。
第二,制造业产品涨价可能在二月份以后取代食品成为通胀的主要推动力。从2008年年中到 2009年年中,由于出口大幅度萎缩,中国出口价格(以人民币或美元计价)下降了10%左右。随着今年年中出口量将创历史新高,出口业的产能利用率也将回升到两年前的水平,所以出口品的价格将明显上升。最近我们在企业调查已经发现了这个趋势。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出口量和产能利用率都全面恢复,价格水平就应该恢复。即使按保守的假设,价格水平也在出口全面恢复的过程中上升5%。因为大部分出口商品同时都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国际价格上升的同时国内价格也将提高。制造业产品价格上涨很快可能成为推动通胀上行的另一股力量。最近的PPI和PMI指数中投入品价格指数的快速上升,也表明成本推动型的制造业产品价格上涨趋势正在形成。
第三,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国际压力将加大。随着中国GDP增速加快到12%,如果出口增速也上行到35%~40%,中国事实上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将面临更大的国际政治和舆论的压力。发展中国家将更多地抱怨中国通过汇率政策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发达国家将更多地采用贸易制裁等手段对付中国。另外国际舆论也将重新出现“中国再次制造国际经济不平衡“的指责。
第四,中国贸易盈余继续加大,将导致外汇储备继续高速增长,加大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和中央银行对冲的难度及成本。出口大幅上升,将加剧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继续高速增长。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又将伴随着基础货币的大幅增长、中央银行将被迫更加频繁地使用发行央票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等的紧缩手段。这些手段都是有成本和底线的。另外,储备的高速增长,将进一步加大由于国际汇率波动带来的外汇资产贬值风险和储备管理的难度。
政策再解读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出口大幅反弹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宏观政策的基调、基准利率以及人民币汇率都需要做相应调整,从而及时采取适当的紧缩措施,避免加剧过热、通胀和流动性过剩等问题。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出台的一些鼓励出口的政策,比如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出口税等,在当时是必要的。但是,今年二季度一旦出口增长恢复到40%,就应该及时取消针对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污染出口制造业的这些鼓励政策。这些政策调整,一方面可帮助避免经济过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国内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由于GDP增长已经很快,出口即将大幅反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加剧过热和通胀的压力。今年,即使政府赤字保持与去年一样的水平,实际上今年财政刺激的力度仍然很大。这是因为,在经济增长较高的年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会上升,强制性社保支出占GDP的比重会下降。所以同样的财政赤字在GDP增长较高的年份对经济的实际刺激力度比表面上看来更大。这是国际组织和财政学界普遍接受的“财政刺激力度(fiscal impulse)”的概念。在了解了如何准确度量财政刺激力度后,就会理解为什么 2010年的财政赤字不应该高于2009年。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