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加息的争论在上周两会期间有了一些分化,而在3月以前,市场对加息的预期则较为一致。
之所以有了分化,我们从两会期间政府的一些表态及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最新数据里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首先来看数据,因为这是最直观的因素。
3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月份各项数据,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去年同期增长2.7%,PPI同比上涨5.4%。从CPI来看,从去年以来已经连续四个月保持上升趋势,更为重要的是,2月份的CPI超过了同期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从而再次进入了人们所说的负利率阶段。
仅从数据来看,无疑给了加息最有力的支持。因此,一些知名投行机构及专家学者认为调整利率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升息应会较快到来,并预计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将上涨0.27个百分点。同时,他们认为,在出现实际负利率的局面下,加息有助于显示央行对抗通胀的决心,降低居民通胀预期。
与民间态度不同的是,政府及央行相关人士的表态似乎温和得多,尽管CPI等数据高于此前的市场预期,但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强调,CPI、PPI仍然处于温和上涨的状态。他预计,季节因素影响会逐渐消失,3月份CPI价格会有所回落。
央行副行长苏宁更表示,并不能单纯地看待2月份的同比上涨,正确的办法是根据季节调整后的数据环比分析物价走势,而央行研究后发现物价并没有出现大的趋势性变化,还是在延续去年四季度的上涨趋势。不过,苏宁仍然预计6至7月份物价上涨会升至高点,而至于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他则表示还有待观察。至于央行的下一步动作,苏宁仅强调会在适当时机采取加息等措施。
央行行长周小川两会期间的表态似乎更倾向于还未到加息时机。在他看来,2月份CPI略高于预期,但不会影响既定货币政策的实施。他认为,货币政策主要依据是预期CPI,而不是实际的CPI数据。央行会对各项数据进行一个模拟预测,进而制定出货币政策。
从央行及国家统计局的说法来看,加息虽有依据,但还不十分明显,以央行副行长苏宁预计6至7月份物价上涨会升至高点来看,或许加息的时机会在第二季度末甚至第三季度。
支持暂不加息的专家学者们认为,目前条件尚不具备,一是“两会”的基调仍是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国际经济形势还不稳定,欧洲等区域局部性的危机是否会深化蔓延还需要观察几个月时间。因此在利率调整上,央行可能会等信号明确之后才采取行动,或者在CPI到3%之后再考虑加息。
从国家整体宏观调控政策来看,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温总理的答中外记者问,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未变。同时,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表达了一种意愿,要防止经济二次探底的出现,避免因二次探底对来之不易的经济恢复成果带来大的损失。因此,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管理好通胀预期。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CPI的目标是全年要控制在3%左右。从这个比例来看,2月份的CPI数据还未超过,加之春节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还有待观察下一两个月的具体数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息不会在近一两个月内发生。
事实上,去年底以来通胀预期的升温就一直将加息与否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当前人们对是否加息出现的分化,表明了当前的经济环境处于一个十分微妙的时间节点上,宏观政策调控与微观政策实施也处在一个可变可不变的位置,调与不调最终只能取决于近期整体市场环境的变化。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