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10年春季报告》发布
2010年3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了《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10年春季报告》。全文如下: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10年春季报告
(2010年3月18日)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我国工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产品出口持续下滑,工业价格低位运行,生产增速在年初跌至近十年最低点。在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一揽子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的持续作用下,我国经济成功地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工业经济较快扭转了增速大幅下滑势头,呈现出回升向好的运行态势。
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积极成效
工业生产止跌企稳,回升向好态势逐步巩固。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由2008年6月份的16%一路下滑到2009年1-2月的3.8%,之后止跌回升,3月份增速达到8.3%,11月、12月分别达到19.2%和18.5%,2010年1-2月增速达到20.7%,呈现明显的“V”字形运行轨迹。2009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9.7%和 11.5%,2010年1-2月分别增长14.5%和23.7%。
东部地区稳步回升,中、西部地区加快增长。2009年,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9.7%、12.1%和15.5%。今年1-2月,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9.4%、24%和22.1%。
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回升,企业效益状况明显改善。工业品出厂价格在经历了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近半年的大幅下滑后,从2009年4月份开始到今年2月份,环比保持了连续11个月的回升。今年1-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增长4.9%。
2009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2.59万亿元,同比增长7.8%;上缴税金总额2.11万亿元,增长14.8% ;企业亏损面由1-2月25.3 %缩小到17.4 %,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33.5 % 。
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有所缓解,吸纳就业能力明显增强。2009年,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6%;今年1-2月增速达到21.6%。2009年1-11月实现利润1.75万亿元,上缴税金1.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8.2%和14.2%,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67.4%和55.2%。随着生产形势好转,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数逐月攀升。2009年9-11月,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6870万人,比3-5月增加453万人,比6-8月增加315万人。
工业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出口形势初步转好。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9.4%;其中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0.1%,降幅比前三季度缩小4.6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占全部销售产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6.7%下降到13.7%。今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37.5%;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2.5%,仅占全部销售产值比重的12.9%。月度出口逐步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同期水平。
工业投资持续增长,技改专项拉动效果显著。2009年,工业投资8.0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4%;其中制造业投资5.88万亿元,增长26.8%。今年1-2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技术改造专项资金200亿元,主要采取贴息方式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下达投资计划4441项,总投资6326亿元,拉动社会投资28倍。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通过联合重组,粗钢产能超过1000万吨大型钢铁企业达到11家,其中宝钢、武钢、河北钢铁超过3000万吨,鞍本钢、山东钢铁、沙钢超过2000万吨。中铝、中冶、五矿等大型企业跨省区联合重组取得积极进展。汽车销量超百万辆的企业集团达5家。经过努力,全年淘汰落后的炼钢、炼铁、水泥产能分别为1691万吨、2113万吨和7416万吨,平板玻璃、电解铝、焦炭、铁合金、电石、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等行业基本完成年内下达的淘汰任务。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9%左右,用水量降低8.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5%。
二、2010年工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从国际看 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多家机构预测,全球2010年经济增长大致在3.2-3.9%之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经济收缩0.8%,预计2010年将增长3.9%;2009年全球贸易量下降12.3%,预计2010年增长5.8%;欧元区、美国、日本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3.9%、-2.5%和-5.3%,预计2010年分别增长1%、2.7%和1.7%;预计2010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增长率将比先进经济体高出近4个百分点,其中发展中亚洲为8.4%,中国10%,印度7.7%,东盟五国为4.7%,中东为4.7%。近几年,我国对印度、巴西、东盟等新兴经济体出口比重逐年上升,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快速恢复有利于我国出口增长。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世界经济实现全面复苏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将经历缓慢复杂曲折的过程。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形势未见好转,消费不振,产能利用率较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震荡走高。潜在金融风险仍未消除。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强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新的科技革命对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冲击较大。
从国内看 宏观环境适度宽松。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万亿元,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将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进一步完善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按7.5%征收。反映实体经济运行状况和市场预期的指标均在稳步回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高增幅(今年1-2月分别达到26.6%和17.9%),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均超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得到提升。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将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在看到有利方面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还有许多制约我国工业经济长远发展的因素:一是资源环境制约。我国工业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石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超过50%),二氧化硫、化学耗氧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占到全国的86%、38%和70%,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压力大。我国已提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增长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技术含量低,许多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滞后,工业发展尚未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近年来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钢铁、水泥、电解铝、铜冶炼、焦炭等一些重要行业中落后产能仍占很大比重,风电装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存在无序建设倾向。四是体制机制性障碍。部分地区过分注重数量增长,忽视发展质量。资本、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要素价格扭曲严重,资源过度投入、浪费严重。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面临着认识不到位、政策不配套、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三、主要行业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
今年工业发展环境总体上要好于去年,但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今年工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左右,出口交货值增长8%左右。包括技术改造在内的工业投资增长20%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按进度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任务。
主要行业运行状况、特点和发展趋势如下:
(一)原材料工业
投资是拉动原材料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2009年,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2%左右的原材料工业增速达到12%,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今年1-2月增速达到20.7%,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增速仅为3.1%)。预计随着投资增速的回落, 2010年原材料工业增速会相应有所减缓,全年增速将回落到11%左右。原材料工业面临最大两个问题:一是产能严重过剩和落后产能不能及时退出,钢铁、有色、水泥等行业均存在类似问题;二是能源资源约束,随着煤电油运供需形势紧张,对原材料工业生产将造成极大影响。
钢铁行业
2009年,全国粗钢产量5.68亿吨,同比增长12.9%;全年日均产钢156万吨。今年1-2月,全国粗钢产量1.03亿吨,同比增长25.4%,日均产钢174.4万吨,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年粗钢产量比上年增长10%左右。
节能减排稳步推进。2009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左右)吨钢综合能耗619千克标准煤,耗新水4.4吨,烟粉尘1.1千克,比上年分别下降1.7%、12.8%和10.7%。
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2009年,国内前五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重由2008年的28.6%上升到29.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产能过剩问题突出。2009年,我国钢铁产能已超过7亿吨,当年国内市场粗钢表面消费量为5.65亿吨,其中约有3000万吨进入社会库存,实际消费不到5.3亿吨。产能仍在盲目扩张,2009年钢铁行业固定投资增速保持在20%左右。
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2009年,全国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113万吨,淘汰落后炼钢产能1691万吨。还有约1亿吨炼铁和1129万吨炼钢产能达不到产业政策要求,需要在2011年底前淘汰。
运行要素约束加剧。国内铁矿石需求连年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09年已接近70 %,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进口量已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的75%,用大量进口铁矿石来支撑钢铁发展的风险越来越大。2009年,钢铁行业能源消耗总量在3亿吨以上,占全国能源总消耗的1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量的14%,要完成政府提出的约束性目标,钢铁行业任务艰巨。
有色金属行业在需求拉动下,产能加快释放。2009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650万吨,同比增长5.2%,其中,一季度日均产量5.98万吨,二、三、四季度分别回升到6.95万吨、7.87万吨和8.55万吨,比一季度分别增长16.2%、31.6%和43%;全年电解铜产量414万吨,比上年增长9.1%,电解铝产量1297万吨,下降1.5%,日均产量分别为1.13万吨和3.55万吨。今年1-2月,十种有色金属产量478万吨,同比增长39.4%,日均产量8.11万吨,仍然保持高位;其中电解铜、电解铝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6.2%和45.6%,日均产量分别达到1.19万吨和4.36万吨,预计2010年电解铜、电解铝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5%和10%左右。
通过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主要能耗指标明显降低。2009年,全行业生产增长14.1%,能源消耗下降2%。吨铝直流电耗13118千瓦时,同比降低136千瓦时;吨粗铅冶炼综合能耗459千克标准煤,同比降低14千克标准煤;吨氧化铝综合能耗657千克标准煤,同比降低14千克标准煤。全年淘汰小预焙槽电解铝产能30万吨,淘汰落后铅冶炼产能25万吨。
稳步推进兼并重组,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国内电解铝企业平均产能达到19.5万吨/年,其中规模在50万吨/年以上电解铝企业达到15家,合计产能占总产能的55%,较2008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投资增幅虽有所回落,但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2009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6.5%,增幅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但一些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效应,扩张规模冲动不减。电解铝产能已由2008年的1800万吨扩张到2000万吨,在建还有200多万吨。
价格大幅攀升,能否保持持久具有不确定性。2009年12月份,国内市场铜、铝价格分别达到5.57万元/吨和1.58万元/吨,比2008年末分别上涨107%和45%,到今年2月份,国内市场铜、铝价格分别回升到5.53万元/吨和1.61万元/吨。
建材行业
2009年,全国水泥产量达到16.5亿吨,比上年增长16%;平板玻璃产量5.8亿重量箱,下降1.7%,主要是普通玻璃大幅下降。今年1-2月,水泥、平板玻璃产量分别为1.99亿吨和9911万重量箱,同比分别增长26.5%和12.7%。预计2010年水泥产量接近18亿吨,平板玻璃产量超过6亿重量箱。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比例历史性地突破70%大关。2009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上年增长23.8%,立窑及其他工艺水泥孰料产量则下降6.1%,新型干法比重达到72.5%,比上年提高9.7个百分点。
水泥行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09年,年生产能力在300万吨以上水泥企业(集团)达到49家,在1000万吨以上达到18家,水泥熟料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49.3%和37.6%,比上年各提高5个百分点。已出现水泥产量超过1亿吨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
水泥和平板玻璃产能面临严重过剩。水泥产能已达19.6亿吨,而在建水泥生产线超过400条,新增产能将超过6亿吨;平板玻璃产能已达6.4亿吨,不少地方、企业仍在热衷上项目、扩规模。
淘汰落后任务艰巨。2009年,淘汰落后水泥孰料产能7416万吨,落后平板玻璃产能600万重量箱。还有2.5亿吨水泥、3000万重量箱平板玻璃产能达不到产业政策要求,需要在2011年底前淘汰。
石化行业
2009年,规模以上石油和化学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1%,增速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工业增加值增长15.9%,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原油产量达到1.89亿吨,下降3.1%;天然气产量852亿立方米,增长6.1%;硫酸产量5960万吨,增长16.9%;纯碱产量1938万吨,增长3%;烧碱产量1832万吨,下降1.1%;乙烯产量1066万吨,增长8%;化肥(折纯)产量6600万吨,增长9.8%。今年1-2月,石油和化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其中化学工业增长27.3%,预计全年分别增长12%和17%左右,原油产量接近2亿吨,乙烯、化肥产量分别在1300万吨和6700万吨左右。
产业布局逐步优化。严格控制炼油乙烯项目新布点。建成新疆独山子、福建炼化和天津石化3套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一体化装置以及广东南海石化千万吨级炼油装置,为2011年底前形成20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和11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创造了条件。推动中科炼化一体化等项目前期工程。
淘汰落后取得积极进展。2009年,淘汰落后电石产能46万吨,落后焦炭产能1809万吨,淘汰了占行业总数5%左右的低水平的氮肥和磷肥企业,彻底停止了甲胺磷等5种高度农药品种的生产使用。
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盲目扩张势头不减。目前,我国电石产能约2200万吨,产量只有1500万吨,产能利用率只有68%;焦炭产能约4.4亿吨,产量只有3.45亿吨,产能闲置近亿吨;甲醇产能约2300万吨,产量只有1130万吨,产能闲置过半。据行业协会统计,在建的电石、焦炭和甲醇产能还有约700万吨、3000万吨和860万吨。此外,部分无机盐、无机碱、化肥、农药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问题。
(二)装备工业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给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009年,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8.9%的装备制造业(含汽车、船舶)增速达到13.8%,比上年回落3.3个百分点。今年1-2月,在汽车生产拉动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1%,增速居各行业之首。 随着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各项政策措施到位,包括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投资对装备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汽车产销仍将产销两旺,但增速在去年下半年较高基数上会有较大幅度回落。预计2010年装备制造业增速在13%左右。
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在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的带动下,新产品开发趋于活跃。 2009年,装备制造业新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24.2%,高于全行业总产值增幅6.8个百分点。机床行业结构优化和省级趋势明显,2009年重点联系机床生产企业金属加工、切割和成形机床产值数控化率同比分别提高3.4、3.3和4.5个百分点,金属切割和数控金属切割机床产品平均单价同比分别提高22%和9%。
装备自主化取得重要进展。70万千瓦水电机组技术参数世界领先,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可靠性接近进口同类机组水平,风力发电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全面采用国产技术的百万吨级大型PTA装置建成投产,百万吨乙烯所需三种主要压缩机研制成功,日产5000万吨干法水泥成套装备实施100%国产化。时速250公里高速动车组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自主开发出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我国钢铁工业从高炉、焦炉、烧结到炼钢、冷轧装备,全部实现国产化。
汽车工业
在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征、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作用下,汽车行业产销两旺。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生产汽车1379万辆,销售汽车1364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48.2%和46.1%;其中生产乘用车1038万辆,增长54.1%。我国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位。今年1-2月,累计生产汽车282万辆,销售汽车28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2.4%和83.9%,继续保持较高产销水平,预计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1500万辆,比上年增长10%左右。
政策助推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2009年,1.6升及以下轿车和微型客车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6.8%和83.8%,成为带动汽车市场增长的主力;全年销售1.6升以下排量乘用车1033万辆,市场份额达到70%,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有效支持了节能减排工作。
自主品牌成绩突出。2009年,销售自主品牌乘用车458万辆,占乘用车市场的份额达到44.3%,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自主品牌轿车222万辆,占轿车市场份额的29.7%,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积极推进。已颁布5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和推动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相关技术政策。
船舶工业
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影响,在国际航运和新船市场持续低迷等极为不利的形势下,2009年我国船舶工业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运行态势,全年造船完工量达到4243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47%,占世界市场的份额由2008年的29.5%上升到34.8%,稳居世界第二位。在出口买方信贷等政策支持下,2009年我国造船企业新接订单达2600万载重吨,占全球新船订单的61.6%。今年1-2月,造船完工量达到9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8倍;新接订单达5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67倍,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上海长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广州龙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等相继建成投产,长江口、环渤海湾、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初具规模,造船基础设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重复建设造成的产能过剩问题隐忧显现。我国造船产能已达到6600万载重吨,由于新接订单主要集中在少数骨干企业,已有为数不少的企业面临订单不足产能放空问题。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大部分企业主要生产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油船等常规船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生产能力不足(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不到10%),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总装技术以及核心配套设备仍主要依靠国外。
(三)消费品工业
在国内消费支撑和出口回升的形势下,消费品工业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2009年,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9.4%的消费品工业增速达到10.8%,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今年1-2月达到15.9%。2010年,消费品工业能否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主要取决于出口能否实现回升向好。在全球经济回暖的情况下,预计今年出口形势要好于去年,生产增速有望达到11%左右。
提高出口退税率,减缓了轻纺等产品出口大幅下滑趋势。 2009年,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4.1%,其中轻工、纺织行业分别下降5.4%和3%。消费品出口经历了从2008年11月份到去年9月份连续11个月的萎缩,其中上半年各月出口交货值基本回落到2007年同期水平。随着国际市场需求回升,外贸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进入下半年脱离2007年运行轨道放量回升,到10月份以后回升态势趋于稳定,11月、12月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增长5.9%和12.1%。今年1-2月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6.5%,预计全年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增幅在10%以上。
纺织行业
2009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1%,增速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纱产量2394万吨,布产量740亿米,化学纤维2730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2.7%、4.2%和13%。今年1-2月,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纱、布、化纤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6.6%、51.2%和17.1%,增幅同比分别提高20.7个、56.2个和13.2个百分点。
国际市场份额基本保持稳定。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9年,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在美国市场所占份额为39.3%,销售情况要明显好于越南、印度等国产品;在日本市场所占份额为78.6%,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去年下半年特别是10月份以后,国际订单明显增多,企业出口快速恢复。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2009年,我国自主生产的纺机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化学纤维差别化率提高到4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淘汰化纤行业落后产能137万吨,淘汰无锡、苏州、常州等环太湖地区半数以上落后印染设备。
控制产能和淘汰落后任务艰巨。我国纤维加工量已接近全球加工总量的50%,近几年来产能扩张迅速,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中高水平同质化发展的倾向明显,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竞争对手快速成长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同时,落后产能还占相当比重,与先进产能争市场、抢资源,妨碍产业发展和产品质量提高。
轻工行业
2009年,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2%,增速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今年1-2月,轻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
“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效果明显。2009年,家用电冰箱、洗衣机产量分别达到5931万台和4936万台,比上年分别增长24.7%和13%;房间空调器产量8078万台,虽然下降1.9%,但8月份以后增速连续保持27%以上。今年1-2月,重点监测的12种主要家电产品产量同比均保持了一定增幅,其中家用电冰箱、洗衣机、房间空调器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5.8%、27.7%和47.5%。
出口降幅逐月缩小,在美欧日等主要国际市场份额基本稳定。据海关统计, 2009年,我国轻工产品出口比上年下降10.2%,降幅明显小于全国外贸出口整体降幅,比1-2月和前8个月分别收窄4.9个和3个百分点,食品饮料、家具、家电邓重点出口行业下降幅度均比年初和上半年有较大幅度减缓。
产业转移加快,但面临不少问题。目前,我国东部地区轻工业产值占全国轻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70%以上,受能源、资源、环境和用工等因素的制约,东部地区部分轻工行业发展难度越来越大,而中西部地区则具有相对优势。家电、皮革、陶瓷和发酵等传统产业已开始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安徽、湖北、重庆、四川等省市都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但从总体上看,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产业转移层次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不衔接、产业配套性差,如何把有序引导产业转移和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有机结合起来,需要加强政策研究和科学规划。
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任务艰巨。轻工业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的50%,废水排放量占28%,污染排放量较大的食品、造纸和皮革等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2009年,共淘汰落后的造纸产能50万吨、酒精产能36万吨、味精3.5万吨,仍有200万吨造纸产能达不到产业政策要求,需要在2011年底前淘汰,淘汰年加工能力在3万标张以下制革生产线难度也很大。
(四)电子工业
由于外贸依存度高,电子制造业在工业各大门类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为明显。2009年,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8%的电子工业增速为5.3%,低于全部工业5.7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5.5%,降幅小于全部工业4.6个百分点。今年1-2月,电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3%,出口交货值增长27.8%,生产和出口已开始稳步回升。可望今年出口形势会继续有所好转,全年电子制造业生产增速可达10%左右。
努力克服外需大幅萎缩不利影响,重点产品国际市场份额有所增加。2009年,我国手机产量6.19亿部,彩电产量9899万台,微型计算机产量1.82亿台,比上年分别增长10.7%、9.6%和33.3%,分别占全球出货量的50%、48%和60%(比上年分别约提高8个、4个和14个百分点)。今年1-2月,手机、彩电、微型计算机产量分别达到1.08亿部、1801万台和3197万台,同比分别增长29.7%、68.6%和41.3%。
内资企业发展加快。2009年,内资企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7.6%,占行业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3.4%提高到26.7%;投资同比增长49.5%,占行业比重由上年的49.5%提高到63.5%。
行业整合取得突破。CEC入主全球最大的显示器生企业台湾冠捷科技,成为第一大股东;深圳比亚迪收购宁波中纬积体,将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国内大的IC封装企业江苏长电科技间接收购新加坡APS公司,掌握了叠层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显著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仍然不强。由于新型元器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基础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彩电、计算机、通信设备等下游整机产品的需求增长难以带动这些上游产业同步回升。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着力解决核心技术缺失和配套能力不强等制约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四、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战略任务。2010年,要在巩固回升向好基础的同时,要把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继续扩大内需,着力提高消费的拉动作用。扩大内需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大力开拓国内市场,改善供给结构,引导促进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刺激近期消费向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转变,注意从短期政策向长期政策过渡。加快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着力加快产品创新,培育消费热点。鼓励支持企业适应城乡消费升级需求,生产适销对路、能引导消费的产品。
(二)抓住重点难点,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要在巩固工业回升向好基础的同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使工业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针对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投入。完善产业政策,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改善政策环境,减轻重组成本,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推行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安全生产,加强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三)落实政策措施,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鼓励各地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贴基金,加快建立国家和各地区再担保机构,完善财政风险补贴机制等,切实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小企业创业基地。支持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服务体系建设。
(四)加大支持力度,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努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自主技术和标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实现发展新兴战略产业与资本市场的有效链接。
(五)积极推进改革,着力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快改革收入分配体制,积极推进资源及资源产品的价格体制改革。落实放宽市场准入的各项政策,拓展民间资本投资领域。着力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稳步推进制约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的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市场规范,鼓励有效竞争,促进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市场化发展。
(以上数据除特别注明外,均引用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或据此测算,请引用时加以注明)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10年春季报告
(2010年3月18日)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我国工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产品出口持续下滑,工业价格低位运行,生产增速在年初跌至近十年最低点。在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一揽子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的持续作用下,我国经济成功地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工业经济较快扭转了增速大幅下滑势头,呈现出回升向好的运行态势。
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积极成效
工业生产止跌企稳,回升向好态势逐步巩固。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由2008年6月份的16%一路下滑到2009年1-2月的3.8%,之后止跌回升,3月份增速达到8.3%,11月、12月分别达到19.2%和18.5%,2010年1-2月增速达到20.7%,呈现明显的“V”字形运行轨迹。2009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9.7%和 11.5%,2010年1-2月分别增长14.5%和23.7%。
东部地区稳步回升,中、西部地区加快增长。2009年,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9.7%、12.1%和15.5%。今年1-2月,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9.4%、24%和22.1%。
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回升,企业效益状况明显改善。工业品出厂价格在经历了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近半年的大幅下滑后,从2009年4月份开始到今年2月份,环比保持了连续11个月的回升。今年1-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增长4.9%。
2009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2.59万亿元,同比增长7.8%;上缴税金总额2.11万亿元,增长14.8% ;企业亏损面由1-2月25.3 %缩小到17.4 %,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33.5 % 。
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有所缓解,吸纳就业能力明显增强。2009年,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6%;今年1-2月增速达到21.6%。2009年1-11月实现利润1.75万亿元,上缴税金1.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8.2%和14.2%,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67.4%和55.2%。随着生产形势好转,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数逐月攀升。2009年9-11月,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6870万人,比3-5月增加453万人,比6-8月增加315万人。
工业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出口形势初步转好。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9.4%;其中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0.1%,降幅比前三季度缩小4.6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占全部销售产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6.7%下降到13.7%。今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37.5%;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2.5%,仅占全部销售产值比重的12.9%。月度出口逐步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同期水平。
工业投资持续增长,技改专项拉动效果显著。2009年,工业投资8.0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4%;其中制造业投资5.88万亿元,增长26.8%。今年1-2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技术改造专项资金200亿元,主要采取贴息方式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下达投资计划4441项,总投资6326亿元,拉动社会投资28倍。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通过联合重组,粗钢产能超过1000万吨大型钢铁企业达到11家,其中宝钢、武钢、河北钢铁超过3000万吨,鞍本钢、山东钢铁、沙钢超过2000万吨。中铝、中冶、五矿等大型企业跨省区联合重组取得积极进展。汽车销量超百万辆的企业集团达5家。经过努力,全年淘汰落后的炼钢、炼铁、水泥产能分别为1691万吨、2113万吨和7416万吨,平板玻璃、电解铝、焦炭、铁合金、电石、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等行业基本完成年内下达的淘汰任务。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9%左右,用水量降低8.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5%。
二、2010年工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从国际看 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多家机构预测,全球2010年经济增长大致在3.2-3.9%之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经济收缩0.8%,预计2010年将增长3.9%;2009年全球贸易量下降12.3%,预计2010年增长5.8%;欧元区、美国、日本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3.9%、-2.5%和-5.3%,预计2010年分别增长1%、2.7%和1.7%;预计2010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增长率将比先进经济体高出近4个百分点,其中发展中亚洲为8.4%,中国10%,印度7.7%,东盟五国为4.7%,中东为4.7%。近几年,我国对印度、巴西、东盟等新兴经济体出口比重逐年上升,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快速恢复有利于我国出口增长。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世界经济实现全面复苏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将经历缓慢复杂曲折的过程。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形势未见好转,消费不振,产能利用率较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震荡走高。潜在金融风险仍未消除。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强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新的科技革命对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冲击较大。
从国内看 宏观环境适度宽松。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万亿元,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将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进一步完善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按7.5%征收。反映实体经济运行状况和市场预期的指标均在稳步回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高增幅(今年1-2月分别达到26.6%和17.9%),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均超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得到提升。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将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在看到有利方面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还有许多制约我国工业经济长远发展的因素:一是资源环境制约。我国工业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石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超过50%),二氧化硫、化学耗氧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占到全国的86%、38%和70%,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压力大。我国已提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增长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技术含量低,许多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滞后,工业发展尚未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近年来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钢铁、水泥、电解铝、铜冶炼、焦炭等一些重要行业中落后产能仍占很大比重,风电装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存在无序建设倾向。四是体制机制性障碍。部分地区过分注重数量增长,忽视发展质量。资本、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要素价格扭曲严重,资源过度投入、浪费严重。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面临着认识不到位、政策不配套、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三、主要行业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
今年工业发展环境总体上要好于去年,但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今年工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左右,出口交货值增长8%左右。包括技术改造在内的工业投资增长20%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按进度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任务。
主要行业运行状况、特点和发展趋势如下:
(一)原材料工业
投资是拉动原材料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2009年,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2%左右的原材料工业增速达到12%,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今年1-2月增速达到20.7%,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增速仅为3.1%)。预计随着投资增速的回落, 2010年原材料工业增速会相应有所减缓,全年增速将回落到11%左右。原材料工业面临最大两个问题:一是产能严重过剩和落后产能不能及时退出,钢铁、有色、水泥等行业均存在类似问题;二是能源资源约束,随着煤电油运供需形势紧张,对原材料工业生产将造成极大影响。
钢铁行业
2009年,全国粗钢产量5.68亿吨,同比增长12.9%;全年日均产钢156万吨。今年1-2月,全国粗钢产量1.03亿吨,同比增长25.4%,日均产钢174.4万吨,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年粗钢产量比上年增长10%左右。
节能减排稳步推进。2009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左右)吨钢综合能耗619千克标准煤,耗新水4.4吨,烟粉尘1.1千克,比上年分别下降1.7%、12.8%和10.7%。
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2009年,国内前五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重由2008年的28.6%上升到29.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产能过剩问题突出。2009年,我国钢铁产能已超过7亿吨,当年国内市场粗钢表面消费量为5.65亿吨,其中约有3000万吨进入社会库存,实际消费不到5.3亿吨。产能仍在盲目扩张,2009年钢铁行业固定投资增速保持在20%左右。
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2009年,全国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113万吨,淘汰落后炼钢产能1691万吨。还有约1亿吨炼铁和1129万吨炼钢产能达不到产业政策要求,需要在2011年底前淘汰。
运行要素约束加剧。国内铁矿石需求连年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09年已接近70 %,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进口量已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的75%,用大量进口铁矿石来支撑钢铁发展的风险越来越大。2009年,钢铁行业能源消耗总量在3亿吨以上,占全国能源总消耗的1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量的14%,要完成政府提出的约束性目标,钢铁行业任务艰巨。
有色金属行业在需求拉动下,产能加快释放。2009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650万吨,同比增长5.2%,其中,一季度日均产量5.98万吨,二、三、四季度分别回升到6.95万吨、7.87万吨和8.55万吨,比一季度分别增长16.2%、31.6%和43%;全年电解铜产量414万吨,比上年增长9.1%,电解铝产量1297万吨,下降1.5%,日均产量分别为1.13万吨和3.55万吨。今年1-2月,十种有色金属产量478万吨,同比增长39.4%,日均产量8.11万吨,仍然保持高位;其中电解铜、电解铝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6.2%和45.6%,日均产量分别达到1.19万吨和4.36万吨,预计2010年电解铜、电解铝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5%和10%左右。
通过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主要能耗指标明显降低。2009年,全行业生产增长14.1%,能源消耗下降2%。吨铝直流电耗13118千瓦时,同比降低136千瓦时;吨粗铅冶炼综合能耗459千克标准煤,同比降低14千克标准煤;吨氧化铝综合能耗657千克标准煤,同比降低14千克标准煤。全年淘汰小预焙槽电解铝产能30万吨,淘汰落后铅冶炼产能25万吨。
稳步推进兼并重组,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国内电解铝企业平均产能达到19.5万吨/年,其中规模在50万吨/年以上电解铝企业达到15家,合计产能占总产能的55%,较2008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投资增幅虽有所回落,但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2009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6.5%,增幅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但一些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效应,扩张规模冲动不减。电解铝产能已由2008年的1800万吨扩张到2000万吨,在建还有200多万吨。
价格大幅攀升,能否保持持久具有不确定性。2009年12月份,国内市场铜、铝价格分别达到5.57万元/吨和1.58万元/吨,比2008年末分别上涨107%和45%,到今年2月份,国内市场铜、铝价格分别回升到5.53万元/吨和1.61万元/吨。
建材行业
2009年,全国水泥产量达到16.5亿吨,比上年增长16%;平板玻璃产量5.8亿重量箱,下降1.7%,主要是普通玻璃大幅下降。今年1-2月,水泥、平板玻璃产量分别为1.99亿吨和9911万重量箱,同比分别增长26.5%和12.7%。预计2010年水泥产量接近18亿吨,平板玻璃产量超过6亿重量箱。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比例历史性地突破70%大关。2009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上年增长23.8%,立窑及其他工艺水泥孰料产量则下降6.1%,新型干法比重达到72.5%,比上年提高9.7个百分点。
水泥行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09年,年生产能力在300万吨以上水泥企业(集团)达到49家,在1000万吨以上达到18家,水泥熟料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49.3%和37.6%,比上年各提高5个百分点。已出现水泥产量超过1亿吨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
水泥和平板玻璃产能面临严重过剩。水泥产能已达19.6亿吨,而在建水泥生产线超过400条,新增产能将超过6亿吨;平板玻璃产能已达6.4亿吨,不少地方、企业仍在热衷上项目、扩规模。
淘汰落后任务艰巨。2009年,淘汰落后水泥孰料产能7416万吨,落后平板玻璃产能600万重量箱。还有2.5亿吨水泥、3000万重量箱平板玻璃产能达不到产业政策要求,需要在2011年底前淘汰。
石化行业
2009年,规模以上石油和化学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1%,增速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工业增加值增长15.9%,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原油产量达到1.89亿吨,下降3.1%;天然气产量852亿立方米,增长6.1%;硫酸产量5960万吨,增长16.9%;纯碱产量1938万吨,增长3%;烧碱产量1832万吨,下降1.1%;乙烯产量1066万吨,增长8%;化肥(折纯)产量6600万吨,增长9.8%。今年1-2月,石油和化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其中化学工业增长27.3%,预计全年分别增长12%和17%左右,原油产量接近2亿吨,乙烯、化肥产量分别在1300万吨和6700万吨左右。
产业布局逐步优化。严格控制炼油乙烯项目新布点。建成新疆独山子、福建炼化和天津石化3套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一体化装置以及广东南海石化千万吨级炼油装置,为2011年底前形成20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和11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创造了条件。推动中科炼化一体化等项目前期工程。
淘汰落后取得积极进展。2009年,淘汰落后电石产能46万吨,落后焦炭产能1809万吨,淘汰了占行业总数5%左右的低水平的氮肥和磷肥企业,彻底停止了甲胺磷等5种高度农药品种的生产使用。
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盲目扩张势头不减。目前,我国电石产能约2200万吨,产量只有1500万吨,产能利用率只有68%;焦炭产能约4.4亿吨,产量只有3.45亿吨,产能闲置近亿吨;甲醇产能约2300万吨,产量只有1130万吨,产能闲置过半。据行业协会统计,在建的电石、焦炭和甲醇产能还有约700万吨、3000万吨和860万吨。此外,部分无机盐、无机碱、化肥、农药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问题。
(二)装备工业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给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009年,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8.9%的装备制造业(含汽车、船舶)增速达到13.8%,比上年回落3.3个百分点。今年1-2月,在汽车生产拉动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1%,增速居各行业之首。 随着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各项政策措施到位,包括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投资对装备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汽车产销仍将产销两旺,但增速在去年下半年较高基数上会有较大幅度回落。预计2010年装备制造业增速在13%左右。
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在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的带动下,新产品开发趋于活跃。 2009年,装备制造业新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24.2%,高于全行业总产值增幅6.8个百分点。机床行业结构优化和省级趋势明显,2009年重点联系机床生产企业金属加工、切割和成形机床产值数控化率同比分别提高3.4、3.3和4.5个百分点,金属切割和数控金属切割机床产品平均单价同比分别提高22%和9%。
装备自主化取得重要进展。70万千瓦水电机组技术参数世界领先,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可靠性接近进口同类机组水平,风力发电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全面采用国产技术的百万吨级大型PTA装置建成投产,百万吨乙烯所需三种主要压缩机研制成功,日产5000万吨干法水泥成套装备实施100%国产化。时速250公里高速动车组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自主开发出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我国钢铁工业从高炉、焦炉、烧结到炼钢、冷轧装备,全部实现国产化。
汽车工业
在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征、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作用下,汽车行业产销两旺。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生产汽车1379万辆,销售汽车1364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48.2%和46.1%;其中生产乘用车1038万辆,增长54.1%。我国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位。今年1-2月,累计生产汽车282万辆,销售汽车28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2.4%和83.9%,继续保持较高产销水平,预计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1500万辆,比上年增长10%左右。
政策助推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2009年,1.6升及以下轿车和微型客车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6.8%和83.8%,成为带动汽车市场增长的主力;全年销售1.6升以下排量乘用车1033万辆,市场份额达到70%,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有效支持了节能减排工作。
自主品牌成绩突出。2009年,销售自主品牌乘用车458万辆,占乘用车市场的份额达到44.3%,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自主品牌轿车222万辆,占轿车市场份额的29.7%,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积极推进。已颁布5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和推动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相关技术政策。
船舶工业
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影响,在国际航运和新船市场持续低迷等极为不利的形势下,2009年我国船舶工业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运行态势,全年造船完工量达到4243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47%,占世界市场的份额由2008年的29.5%上升到34.8%,稳居世界第二位。在出口买方信贷等政策支持下,2009年我国造船企业新接订单达2600万载重吨,占全球新船订单的61.6%。今年1-2月,造船完工量达到9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8倍;新接订单达5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67倍,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上海长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广州龙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等相继建成投产,长江口、环渤海湾、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初具规模,造船基础设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重复建设造成的产能过剩问题隐忧显现。我国造船产能已达到6600万载重吨,由于新接订单主要集中在少数骨干企业,已有为数不少的企业面临订单不足产能放空问题。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大部分企业主要生产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油船等常规船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生产能力不足(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不到10%),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总装技术以及核心配套设备仍主要依靠国外。
(三)消费品工业
在国内消费支撑和出口回升的形势下,消费品工业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2009年,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9.4%的消费品工业增速达到10.8%,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今年1-2月达到15.9%。2010年,消费品工业能否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主要取决于出口能否实现回升向好。在全球经济回暖的情况下,预计今年出口形势要好于去年,生产增速有望达到11%左右。
提高出口退税率,减缓了轻纺等产品出口大幅下滑趋势。 2009年,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4.1%,其中轻工、纺织行业分别下降5.4%和3%。消费品出口经历了从2008年11月份到去年9月份连续11个月的萎缩,其中上半年各月出口交货值基本回落到2007年同期水平。随着国际市场需求回升,外贸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进入下半年脱离2007年运行轨道放量回升,到10月份以后回升态势趋于稳定,11月、12月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增长5.9%和12.1%。今年1-2月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6.5%,预计全年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增幅在10%以上。
纺织行业
2009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1%,增速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纱产量2394万吨,布产量740亿米,化学纤维2730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2.7%、4.2%和13%。今年1-2月,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纱、布、化纤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6.6%、51.2%和17.1%,增幅同比分别提高20.7个、56.2个和13.2个百分点。
国际市场份额基本保持稳定。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9年,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在美国市场所占份额为39.3%,销售情况要明显好于越南、印度等国产品;在日本市场所占份额为78.6%,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去年下半年特别是10月份以后,国际订单明显增多,企业出口快速恢复。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2009年,我国自主生产的纺机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化学纤维差别化率提高到4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淘汰化纤行业落后产能137万吨,淘汰无锡、苏州、常州等环太湖地区半数以上落后印染设备。
控制产能和淘汰落后任务艰巨。我国纤维加工量已接近全球加工总量的50%,近几年来产能扩张迅速,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中高水平同质化发展的倾向明显,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竞争对手快速成长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同时,落后产能还占相当比重,与先进产能争市场、抢资源,妨碍产业发展和产品质量提高。
轻工行业
2009年,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2%,增速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今年1-2月,轻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
“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效果明显。2009年,家用电冰箱、洗衣机产量分别达到5931万台和4936万台,比上年分别增长24.7%和13%;房间空调器产量8078万台,虽然下降1.9%,但8月份以后增速连续保持27%以上。今年1-2月,重点监测的12种主要家电产品产量同比均保持了一定增幅,其中家用电冰箱、洗衣机、房间空调器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5.8%、27.7%和47.5%。
出口降幅逐月缩小,在美欧日等主要国际市场份额基本稳定。据海关统计, 2009年,我国轻工产品出口比上年下降10.2%,降幅明显小于全国外贸出口整体降幅,比1-2月和前8个月分别收窄4.9个和3个百分点,食品饮料、家具、家电邓重点出口行业下降幅度均比年初和上半年有较大幅度减缓。
产业转移加快,但面临不少问题。目前,我国东部地区轻工业产值占全国轻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70%以上,受能源、资源、环境和用工等因素的制约,东部地区部分轻工行业发展难度越来越大,而中西部地区则具有相对优势。家电、皮革、陶瓷和发酵等传统产业已开始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安徽、湖北、重庆、四川等省市都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但从总体上看,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产业转移层次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不衔接、产业配套性差,如何把有序引导产业转移和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有机结合起来,需要加强政策研究和科学规划。
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任务艰巨。轻工业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的50%,废水排放量占28%,污染排放量较大的食品、造纸和皮革等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2009年,共淘汰落后的造纸产能50万吨、酒精产能36万吨、味精3.5万吨,仍有200万吨造纸产能达不到产业政策要求,需要在2011年底前淘汰,淘汰年加工能力在3万标张以下制革生产线难度也很大。
(四)电子工业
由于外贸依存度高,电子制造业在工业各大门类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为明显。2009年,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8%的电子工业增速为5.3%,低于全部工业5.7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5.5%,降幅小于全部工业4.6个百分点。今年1-2月,电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3%,出口交货值增长27.8%,生产和出口已开始稳步回升。可望今年出口形势会继续有所好转,全年电子制造业生产增速可达10%左右。
努力克服外需大幅萎缩不利影响,重点产品国际市场份额有所增加。2009年,我国手机产量6.19亿部,彩电产量9899万台,微型计算机产量1.82亿台,比上年分别增长10.7%、9.6%和33.3%,分别占全球出货量的50%、48%和60%(比上年分别约提高8个、4个和14个百分点)。今年1-2月,手机、彩电、微型计算机产量分别达到1.08亿部、1801万台和3197万台,同比分别增长29.7%、68.6%和41.3%。
内资企业发展加快。2009年,内资企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7.6%,占行业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3.4%提高到26.7%;投资同比增长49.5%,占行业比重由上年的49.5%提高到63.5%。
行业整合取得突破。CEC入主全球最大的显示器生企业台湾冠捷科技,成为第一大股东;深圳比亚迪收购宁波中纬积体,将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国内大的IC封装企业江苏长电科技间接收购新加坡APS公司,掌握了叠层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显著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仍然不强。由于新型元器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基础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彩电、计算机、通信设备等下游整机产品的需求增长难以带动这些上游产业同步回升。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着力解决核心技术缺失和配套能力不强等制约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四、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战略任务。2010年,要在巩固回升向好基础的同时,要把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继续扩大内需,着力提高消费的拉动作用。扩大内需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大力开拓国内市场,改善供给结构,引导促进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刺激近期消费向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转变,注意从短期政策向长期政策过渡。加快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着力加快产品创新,培育消费热点。鼓励支持企业适应城乡消费升级需求,生产适销对路、能引导消费的产品。
(二)抓住重点难点,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要在巩固工业回升向好基础的同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使工业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针对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投入。完善产业政策,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改善政策环境,减轻重组成本,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推行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安全生产,加强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三)落实政策措施,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鼓励各地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贴基金,加快建立国家和各地区再担保机构,完善财政风险补贴机制等,切实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小企业创业基地。支持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服务体系建设。
(四)加大支持力度,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努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自主技术和标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实现发展新兴战略产业与资本市场的有效链接。
(五)积极推进改革,着力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快改革收入分配体制,积极推进资源及资源产品的价格体制改革。落实放宽市场准入的各项政策,拓展民间资本投资领域。着力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稳步推进制约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的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市场规范,鼓励有效竞争,促进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市场化发展。
(以上数据除特别注明外,均引用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或据此测算,请引用时加以注明)
稿件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