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使得下一步货币政策备受关注,短期是否会加息再起热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月份CPI同比增长2.7%,这也是18个月以来,我国的CPI首次超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一次实际利率为负发生在2007-2008年,央行在CPI超过3%的时点启动了加息措施。不过,对利率工具的使用应慎之又慎,而且2月CPI还含有春节效应。此外,美联储日前表示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极低利率水平不变。美联储不加息,使得短期内中国对加息也更谨慎。
正方
当前物价上涨压力比较大,房价持续走高,在半年内加息是很有可能的。从银行的情况来看,很多银行都先后取消了贷款优惠,这种情况等于是变相加息。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我认为最近一次的加息时间窗口是在6、7月份。
加息一般是有这样两种情况出现,一是通货膨胀月度超过3%;二是月度GDP增长接近或者超过12%。这两个量化指标是中国经济政策发生较大转向的关键。尤其是通货膨胀数据,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指标。中国经济增长每两个百分点代表一个层次,如果达到10%-12%,管理层就会有经济过热的担心,政策就会启动,一般情况下,GDP月度增长超过11%,管理层就会有预警;超过12%,就是经济发展过热,政府必须紧缩货币政策。而在国际上,美国加息与中国加息还有一个联动性,虽然这种联动性并不紧迫。即便是产生了联动,一般而言,从美国加息到中国加息还有一个时间窗口,这个时间窗口大约是1个月左右。
●财经评论人士叶檀:加息的第一时间窗口可能会在5、6月份。
其实目前民间与官方已经等于变相加息了。从银行的情况来看,很多银行都先后取消了贷款优惠。目前除重要国企的贷款利率仍享受下浮10个百分点的优待外,其他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10%;在民间,一些民营企业今年的利率上浮了大约20%-30%,有的贷款利率甚至上浮到50%以上。这种情况说明,央行与银监会的紧缩政策已经收到了效果,虽然没有正式公布加息消息,这种情况等于是管理层变相加息。从目前股市的情况也可以看到,还没有加息,市场已经担忧流动性,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已经十分强烈了。
●商务部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
在半年内加息是很有可能的。一方面,宏观经济走好,加息虽然会对投资有一定不利影响,但不会直接制约经济发展速度。另一方面,政府一再表示要调控房价,这就需要有更加有力、更加直接的措施。房价短期内虽然很难大幅下跌,但是3-5年内一定会出现回调,这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必然。同时,当前物价上涨压力也比较大,也客观上对加息提出了要求。虽然加息会对经济有一定波动影响,但是我认为这个影响目前是可以承受的。
反方
短期不是一个加息的很好的时点,还需要等待和观望。2月份CPI上涨很快只是一个短期指标,不代表一个长期趋势。而且人民币升值压力非常大,中美利差已经非常明显,在这样的前提下加息,会造成国际热钱、资产泡沫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问题。
●北京大学金融研究中心证券研究所所长吕随启:
短期不会出现加息的情况。两会刚刚结束,两会的利好还没有消化完,政策上加息的大利空出现后与市场的氛围不相符合,两会上,中央强调CPI的上涨在意料之中,并没有那么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而从证券市场来看,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的退出都需要稳定的环境,如果加息必然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制度创新需要稳定;而从汇率的角度来看,美国指责中国是汇率操纵国,如果中国这个时候加息,会陷入一种尴尬。其实,解决通货膨胀等市场现象的途径并非加息一条路,只不过人们现在只注意到加息,只担心加息,国家其实还可以通过发央行票据等途径解决问题。我个人认为,理论上上半年不会也不应该加息。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
短期不是一个加息的很好的时点,还需要等待和观望。首先,2月份CPI上涨很快只是一个短期指标,不代表一个长期趋势;其次,人民币升值压力非常大,中美利差已经非常明显,在这样的前提下加息,会造成国际热钱、资产泡沫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问题;第三,加息不是解决房价问题的唯一途径。中国的问题主要在于结构问题、效率问题,加息并不能直接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还会对经济造成更多不利影响。调控价格,除了加息,控制信贷规模、央行票据回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辅助手段可能会更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
半年内会不会加息,关键取决于4月份的经济数据。何时加息主要由4个指标决定,负利率、CPI、利率和汇率政策的配合、国际货币政策的变化。目前看来,除CPI外,其他几个指标大幅变异的可能性很小。2月份CPI确实偏高,但这里面有春节因素的影响,数据参考价值有限;CPI在3月份很有可能会回落,从而缓解加息压力。
但是如果连续有二三个月的CPI超过预期,那么加息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不过我认为加息不太可能拖到明年,也不一定会在欧美加息之后。一方面国内房价过快上涨需要加息来调控,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金融层面问题不大,当前实体经济的恢复情况也可以抵御加息对投资带来的不利影响。而欧美由于金融层面本身存在问题,他们对加息会更加审慎。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