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议转型:东莞复苏掠影
发表时间:2010-05-04    作者:郭涛涛 发表评论

  世界上有两种创造财富的形式,一种是汗水型,一种是智能型,我们此前走的是汗水型道路,并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智能型的财富模式,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自主创新

  相比于已然沉醉于经济复苏呼声中的喧嚣外部世界,曾被誉为“中国制造之都”的东莞,在第107届广交会期间,“经济转型“成为热议词。

  回顾彼时,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汹涌来袭,由于海外订单锐减,传统制造业利润微薄,频频传出企业倒闭,老板外逃,产业工人讨债消息的东莞,一片哀鸿遍野,“中国制造”也在海啸中落幕。

  东莞,曾经多年领涨中国GDP增幅;中国,又一直领涨全世界经济增长;转型中的东莞,便是转型中国的缩影。那么, 两年之间,东莞又有何作为?东莞又在发生着什么变化?藉此,《环球财经》记者三次探访东莞,以求寻找到相关答案。

  东莞“鞋”印

  东莞名镇厚街,东北连东莞市区,南临虎门港,由于地处穗港经济走廊中段,长期以来,它一直是东莞制造业中心中的中心,有着“展览名镇”、“家具之都”和“鞋业名镇”之称,第一站采访便从这里开始。

  2010年2月28日上午9点,从深圳福田汽车站乘坐大巴出发,11点半便抵达厚街车站。刚刚走到车站门外,一群招工人员便无比热情地冲了过来,他们迅速地将招工传单塞到记者手中。走出包围圈,在厚街的街道上,大红纸糊在木板上制成的简易招工广告牌比比皆是,隔三差五便会看到到处充斥的招聘广告。

  在厚街白濠工业区,经过走访发现,这里几乎没有一个企业不缺人,相比于东莞街道,在厂区,凡是在人流量较大的主干道,全部密密麻麻排满了工厂招聘展台,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街道上稀少的行人。

  做女鞋出口贸易的集达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华江表示,目前公司的订单出现了明显回升,15万双以上的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1倍,而订单总量则已超过金融危机前。“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5月份,而往常这个时候订单最多下到3月份。” 许华江说。

  华成鞋业公司总经理许荣木则表示,华成鞋业之前一直以做内销为主,由于2009年下半年公司开始接到许多外销订单,于是,他决定新开一个工厂生产外销产品。

  由于厚街工厂订单的增加,进而导致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增加,厚街所有工厂都在招人也就成为必然。另据MINI中国企业信心调查显示,受订单增加影响,当月雇员需求指数从1月份的53.8上升至61.3,这也为该调查5年来的历史峰值。

  企业家之思

  然而,出口订单的恢复和产业工人的紧缺,并非东莞产业复苏全貌。3月19日,《环球财经》记者走进中国最大的女鞋制造企业华坚集团。就在华坚集团一直传出有节奏的“哒哒”声音的生产车间隔壁,超过300家鞋企老总聚集在一起,则在探讨复苏之外的另一个话题——产业转型。

  当天下午,在华坚集团举行的“冲破传统——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先锋论坛”上,作为东道主,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一开始便在台上给座无虚席的企业老总们上了一课。

  张华荣将安踏体育用品公司(2020,HK)和东莞鞋业做了一个对比。他说,安踏1999年开始做国内市场,非常了不起,安踏有自己的制造和销售、采购,也有自己的品牌,在香港上市市值320亿。而我们做规模效应,靠的却是控制成本和廉价劳动力。

  “在发展战略上调整思路,我们做品牌行吗?很实在地告诉大家,我做的满头是包。“张华荣说。

  而在此之前,张华荣在办公室接受《环球财经》杂志等媒体采访,被问及如何面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反倾销,以及产业工人紧缺挑战时,张表示,从鞋业来讲,他觉得练好内功更重要,虽然有一些不利的外部因素,但是多年积累的经验,也有各种应对措施。

  依据中国拥有广阔的内销市场,以及中国是一个劳动力大国的事实,张华荣认为,在未来20年到50年的时间里,中国鞋仍会有很好的竞争力,但是要靠高质量、快速服务的中高档产品。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培养团队是漫长的道路,20年过去了,有了今天的市场格局,我们搞制造的想跟着别人新的模式进入市场,人家已经会跑了,你连爬都不会爬,怎样跟别人竞争呢?要找到一种进入市场的新模式。”在对比了安踏、百丽鞋业、宝元鞋业等战略发展模式后,张华荣说。

  转型——鞋企的作为

  对内,市场有既定的市场格局;对外,市场则有反倾销,加之人民币升值的不确定性和产业工人成本上升,以往依靠廉价劳动力和控制成本代工,进而占据全球鞋业市场75%生产份额的东莞鞋业该怎么走?

  这一步就迈在厚街。张华荣与香港宝威集团等企业合作,总投资40个亿,正在厚街镇生态工业园区打造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制鞋基地——世界鞋业总部基地。

  华坚集团副董事长卢瑞权表示,世界鞋业总部基地,将为未来产业升级做一个服务平台,同时,它也是世界鞋业科技进入中国的承接平台。按照预计,届时它将汇聚3000家全球鞋企,其中包括500个海外鞋企,500个外省鞋企和2000个广东鞋企。

  “就像美国硅谷一样,全世界的高科技、IT都在硅谷,全世界鞋业的新潮流和新技术,都在东莞和厚街,想有什么就有什么,对中国产业有很大帮助。”卢瑞权解释说。

  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蓝玄圃分析认为,东莞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内部需求的结果,东莞已成为全球成品鞋、皮料、鞋材、鞋机等相关产品最重要的集散地,拥有制鞋完善的配套供应链;另一方面,也是东莞鞋业由制造向流通升级的外在需要。

  “温州和福建虽然近年来开拓内销市场不错,树立了很多本土品牌,但是鞋业制造规模与东莞相比,相差还远,东莞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鞋业制造中心,由于制鞋业高度密集,鞋业专业市场的发展是市场自发的需求。”

  转型要稳扎稳打

  “过程需要时间,我们需要一步步,包括设计人才等,都有一个组合,才能将行业打造出来。”相比于早已被热议的产业转型,卢瑞权冷静地说。4月13日,因为第107届广交会,《环球财经》记者第三次探访东莞。

  仍然是在东莞厚街,两边酒店已打出欢迎参加广交会各界来宾横幅,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不少酒店客房已被预订七成,无疑,这是外贸持续向好的表现。与此同时,“扩大产品内销力度”和“升级产品质量”,几乎成为热议产业升级的标准答案。

  参照历史,产业升级并非如此容易。从二战后的日本转型过程,便可见一斑。

  二战后从废墟中崛起的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遭遇能源危机而被迫转型,此后,日本制造业中的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传统制造业发展放缓,取而代之的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教育体系远比中国发达的日本,直至1990年代初才完成这一过程。

  也是因此,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力此前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说,东莞的转型一定要稳扎稳打,不能操之过急,而应当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丁力引述拉丁美洲国家转型失败说,他们想摆脱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没能力摆脱,从而陷入尴尬境地。

  “美国有学者曾说过:世界上有两种创造财富的形式,一种是汗水型,一种是智能型,我们此前走的是汗水型道路,并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就需要转入智能型之路,而智能型的财富模式,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自主创新。”丁力说。

稿件来源:环球财经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