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评论》封面文章:产业链垂直极限
发表时间:2010-05-19 发表评论
有人从田间到餐桌,有人从棉田到终端,有人从商人变成企业家,有人从大侠到盟主。他们都在抢占产业链。链式竞争的格局已经打开,但不是每一个参与者都会胜出。
谁会赢得链式竞争
■文/白立新,IBM(中国)运营战略首席顾问
关于链式竞争本身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早在十几年前,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M?克里斯坦森对此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而今天旧话重提,是因为在中国这块大陆上我们又看到诸多来势凶猛的现象。
比如,盛大在整合游戏、文学、音乐、影视等众多产业链上游资源后,进一步整合终端;中粮、新希望(9.52,-0.16,-1.65%)在做农牧业的全产业链;比亚迪放弃了汽车业传统的水平整合、专业分工模式,从购买模具厂开始,自建造工厂、生产线甚至生产设备,几乎将所有的制造环节都纳入到自己旗下;还有传统行业的雅戈尔(10.91,-0.18,-1.62%)将业务链条触及到服装产业的所有环节——棉田、印染厂、棉纺厂、制造厂、物流中心、零售终端等。
为什么此时企业界爆发式地一致对产业链整合摩拳擦掌?是中国企业本身到了不得不进行整合升级的时段吗?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相当多的财富,包括资本与人力。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给企业做产业链提供了庞大的资金支持,使并购成为企业做大的常态,再加上社会环境成熟,高级管理人才辈出并自由流动,企业集团管控能力在增强。这些都成为了企业做产业链的必要条件。
如果仅仅因为这些因素,就一头冲进产业链洪流,淹死比远航的几率要大。为什么呢?
向产业链要什么?
我们来提出并回答一个问题:企业为什么要垂直整合要做产业链,做产业链的价值点在哪儿?
首先,从产业链理论的角度去看,新产业孕育新机遇。
当产业链不成熟的时候,也就是各个链条各个环节界面不清晰的时候,由一个公司来整合这些链条,效率是最高的。垂直一体化的起点在哪儿呢?就是从福特开始,当时“铁矿石进去,汽车出来”就是在福特的链条上实现的。因为那时,福特找不到合适的协作单位,大家对他的商业模式理解不一样,让别人做成本也高,所以这个时候自己做是比较好的。几乎所有的产业开始都是这样,包括IBM,当初PC全部是自己做,那时候IBM就是PC,PC就是IBM,那时IBM的利润是奇高无比啊。
产业不成熟的时候,行业的龙头企业最好的策略就是产业链条上自己什么都做,而当产业成熟的时候,就应该只抓核心,把相关利润小的配套外包出去。
第二,从成本分布的角度来看,产业链条上的成本压缩与转移,短期有利可图。
我曾经去奥克斯拜访集团董事长郑坚江,他就讲,“奥克斯的很多零部件都是我自己做,外包给别人成本又高,做得又不如我好,零部件自己做,供应链协调就很高,分厂又有利可图。这是经济账,很好算。对我来说短期之内是有利可图的,但长期我不会做,因为这会分散精力。”
郑坚江其实跟克里斯坦森是一个思路。很多制造型企业选择这样做的缘由,很多是出于成本的考虑,这不是说产业链不成熟,而是目前我国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不成熟,企业为了自身利润不得不做出的一种选择。但这不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只能是短期行为。
第三,从价值网构建角度来看,当产业边界被打破的时候,跑马圈地是最好的选择。
今天不论盛大、百度,还是苹果,他们似乎做了很多奇怪的事情。其实,他们不是在做产业链的上下游,他们是在做价值网络。
考虑到“三网合一”的趋势,未来几年,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而此时,三网之间的边际被打破了,蕴藏着很多机会,是不太容易看得清分得清的。你不知道这是你的链条还是他的链条,当链条混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你只做其中一条,这样你会错失很多机会,这就相当于汽车与电脑的初期,最好的方式就是全做,进行整合,搭建一个价值平台。所以盛大他们做那些事情一定是对的。当你看不清的时候,如果你有足够的资源,你多伸一只触角出去,你就多圈了一块地,这从战略上是说得圆的。
这是一场高难度的技术活
如果以这三个角度来审视当下做垂直一体化的企业,可以发现一些端倪,有的企业顺势而为是符合其行业趋势的,而有的企业垂直一体化,却并不明智。
民以食为天,我们可以先谈谈农牧产业。
中国的农业现在是处于农业工业化的初期,低水平建设、食品安全等问题此起彼伏。要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保障食品的可追溯,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全归于自己旗下,做全产业链。
这跟产业链理论和成本分布理论相契合,在不成熟的产业里,由龙头企业构建好产业链,形成大的托拉斯,而农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利润比较薄,如果一个企业掌控了产业链,就可以做适当的成本转移,让投入和产出在链条上游走,哪怕在一个环节亏损,在另外一个环节就能找回来,从而保持整个企业的稳定利润。国际上的农牧业龙头都在做产业链,包括中国的中粮与新希望。他们这种选择是很正确的战略,一能产生经济价值,二能产生社会价值。
再来看制造行业。按照常理来说,中国制造业虽然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低端,但总的来说是比较成熟的行业,这个行业其实并不适合做产业链。这里面也有些特例,他们也在做了,但是做得效果怎么样,由于细分行业的不同又有不同的表现。
在本次特别策划中将会谈到比亚迪的产业链构造,我认为比亚迪其实是个特例,不能作为汽车制造行业的趋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与中国其他汽车生产商相比,比亚迪太特殊了。
虽然同是汽车产业,比亚迪踩了新能源产业的东风,有核心技术。它与一汽上汽不一样的是,一汽上汽啥都没有,跟合作伙伴拿来一个车型,只要一组装就能有好几十亿的销售额,虽然企业搞得很大,其实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虽然说是80%的国产化率,但那是算零部件数量,并没有算核心价值,组装车对国民经济对老百姓创造的价值都相对有限。按照观察企业的三个角度来看,比亚迪大体上接近福特初期的状况,整个电动车领域不成熟,走在前面的比亚迪不仅自己做核心技术,零部件自己做效果也好。但它毕竟不同于福特时期,目前电动车的配件外围也是有生产的,只不过它整合起来更有利可图。
一汽上汽等没有资格进行装配模式的创新,因为所有的都是拿来的,人家让你别动,你就不能动。比亚迪不一样,它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因此它就可以开辟一条全新的汽车生产的方式,也就是“机器+人”的模式。其实,在比亚迪和奇瑞看来,汽车工业发展100多年历史已经没有多少秘密了,之前搞得那么神秘是因为几大厂商垄断,事实上这是可以打破的,很多专利都过期了,可以直接拿来用,现在的游戏规则已经比较透明了。
同是制造业的雅戈尔做产业链,从战略上来说这并非高明的举措。
雅戈尔如果不是将资金投了很大部分到几个银行去的话,他的业绩不会乐观。他的主营业务对集团营收的贡献度很小,尽管他将业务链条伸到了整个服装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印染厂、棉纺厂、制造厂、甚至棉田,但这并不是成功的策略。在几年前,它投资面料厂的时候,雅戈尔说要做最大的西装基地,在这种状况下,供应商离自己近一点当然比较好,但是自己做全产业链并不高明。像服装这种成熟的行业,雅戈尔可以做一个产业园,让别人来投,但是你自己用不着全部做。
从消费品领域来看,这个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虽然趋于成熟但还是有漏洞,有做产业链空间,只是空间比较小。像策划中提到的华泽集团在渠道做通后向上端延伸,其实就是供应链的向上整合,从战略上来看一点也不奇怪。但是,如果你是投行,你可能就不太会追捧金六福这样的企业。
消费品最重要的就是渠道。像五矿,它是做贸易的,一般就可以建议它,你渠道这么通了,自己去买一个铁矿很简单,你就可以卖自己的铁了嘛,就从商人变成一个企业家。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和产业链整合并没有多大关系,当分销的渠道越来越成熟的时候,找新的整合机会是必然的事。
别仅仅盯着成本
在深入观察后,其实你会发现,在产业链整合的时候,重工业容易向下延伸,以品牌为核心的轻工业容易往上走。
一个做全产业链的企业并不一定是仅从成本利益出发,而多数是从价值出发。虽然搭建完整的产业链成本的转移是结果,动因往往却是为客户服务,尽管很多企业做的时候并未发觉。当年福特做全产业链不是为了多赚几个钱,而是要保证质量,因为它不这样做,它生产的汽车就没法开,而新希望不做全产业链,它的产品质量就容易出问题,公司就容易关门。虽然也有如奥克斯的郑坚江那样短期目的是转移成本的需要,但那也不是长期目的,当时郑坚江可能给定的时间就只有几年。
也有人会疑惑,当企业建立了全产业链后,会不会形成垄断,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担心。一个行业中有很多链条,就拿与我们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农产品(14.98,0.30,2.04%)行业来说,要想垄断你必须有庞大的资金,如果你占有了80%的猪市场,那么有可能存在垄断,但是这也是个市场博弈的过程,你做,别人也在做,除非你控制其中的关键环节,否则你没法垄断。
从战略管理理论上来说,产业链整合本身是一套成熟的理论,我们重提此话题是因为它在当下的中国有了新的表现。除了中国已经有了企业能够进行产业链整合的社会环境,诸如资金、管理能力增强等必要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是中国产业出现了新的格局。农业工业化,“三网合一”,新的情况出现了,需要垂直一体化。如果中粮不做,新希望不做,美国的嘉吉、泰国的正大也会来做,如果盛大做不了,腾讯也一定会做。这是一个趋势性问题。
总的来说,产业链不成熟的时候适合纵向整合,成熟的时候适合横向协同。成熟的产业不适合做全产业链。如果想检验一个企业做产业链是否符合趋势的话,我们可以看VC和投行们的动作,这些人是最精的。
谁会赢得链式竞争
■文/白立新,IBM(中国)运营战略首席顾问
关于链式竞争本身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早在十几年前,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M?克里斯坦森对此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而今天旧话重提,是因为在中国这块大陆上我们又看到诸多来势凶猛的现象。
比如,盛大在整合游戏、文学、音乐、影视等众多产业链上游资源后,进一步整合终端;中粮、新希望(9.52,-0.16,-1.65%)在做农牧业的全产业链;比亚迪放弃了汽车业传统的水平整合、专业分工模式,从购买模具厂开始,自建造工厂、生产线甚至生产设备,几乎将所有的制造环节都纳入到自己旗下;还有传统行业的雅戈尔(10.91,-0.18,-1.62%)将业务链条触及到服装产业的所有环节——棉田、印染厂、棉纺厂、制造厂、物流中心、零售终端等。
为什么此时企业界爆发式地一致对产业链整合摩拳擦掌?是中国企业本身到了不得不进行整合升级的时段吗?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相当多的财富,包括资本与人力。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给企业做产业链提供了庞大的资金支持,使并购成为企业做大的常态,再加上社会环境成熟,高级管理人才辈出并自由流动,企业集团管控能力在增强。这些都成为了企业做产业链的必要条件。
如果仅仅因为这些因素,就一头冲进产业链洪流,淹死比远航的几率要大。为什么呢?
向产业链要什么?
我们来提出并回答一个问题:企业为什么要垂直整合要做产业链,做产业链的价值点在哪儿?
首先,从产业链理论的角度去看,新产业孕育新机遇。
当产业链不成熟的时候,也就是各个链条各个环节界面不清晰的时候,由一个公司来整合这些链条,效率是最高的。垂直一体化的起点在哪儿呢?就是从福特开始,当时“铁矿石进去,汽车出来”就是在福特的链条上实现的。因为那时,福特找不到合适的协作单位,大家对他的商业模式理解不一样,让别人做成本也高,所以这个时候自己做是比较好的。几乎所有的产业开始都是这样,包括IBM,当初PC全部是自己做,那时候IBM就是PC,PC就是IBM,那时IBM的利润是奇高无比啊。
产业不成熟的时候,行业的龙头企业最好的策略就是产业链条上自己什么都做,而当产业成熟的时候,就应该只抓核心,把相关利润小的配套外包出去。
第二,从成本分布的角度来看,产业链条上的成本压缩与转移,短期有利可图。
我曾经去奥克斯拜访集团董事长郑坚江,他就讲,“奥克斯的很多零部件都是我自己做,外包给别人成本又高,做得又不如我好,零部件自己做,供应链协调就很高,分厂又有利可图。这是经济账,很好算。对我来说短期之内是有利可图的,但长期我不会做,因为这会分散精力。”
郑坚江其实跟克里斯坦森是一个思路。很多制造型企业选择这样做的缘由,很多是出于成本的考虑,这不是说产业链不成熟,而是目前我国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不成熟,企业为了自身利润不得不做出的一种选择。但这不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只能是短期行为。
第三,从价值网构建角度来看,当产业边界被打破的时候,跑马圈地是最好的选择。
今天不论盛大、百度,还是苹果,他们似乎做了很多奇怪的事情。其实,他们不是在做产业链的上下游,他们是在做价值网络。
考虑到“三网合一”的趋势,未来几年,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而此时,三网之间的边际被打破了,蕴藏着很多机会,是不太容易看得清分得清的。你不知道这是你的链条还是他的链条,当链条混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你只做其中一条,这样你会错失很多机会,这就相当于汽车与电脑的初期,最好的方式就是全做,进行整合,搭建一个价值平台。所以盛大他们做那些事情一定是对的。当你看不清的时候,如果你有足够的资源,你多伸一只触角出去,你就多圈了一块地,这从战略上是说得圆的。
这是一场高难度的技术活
如果以这三个角度来审视当下做垂直一体化的企业,可以发现一些端倪,有的企业顺势而为是符合其行业趋势的,而有的企业垂直一体化,却并不明智。
民以食为天,我们可以先谈谈农牧产业。
中国的农业现在是处于农业工业化的初期,低水平建设、食品安全等问题此起彼伏。要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保障食品的可追溯,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全归于自己旗下,做全产业链。
这跟产业链理论和成本分布理论相契合,在不成熟的产业里,由龙头企业构建好产业链,形成大的托拉斯,而农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利润比较薄,如果一个企业掌控了产业链,就可以做适当的成本转移,让投入和产出在链条上游走,哪怕在一个环节亏损,在另外一个环节就能找回来,从而保持整个企业的稳定利润。国际上的农牧业龙头都在做产业链,包括中国的中粮与新希望。他们这种选择是很正确的战略,一能产生经济价值,二能产生社会价值。
再来看制造行业。按照常理来说,中国制造业虽然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低端,但总的来说是比较成熟的行业,这个行业其实并不适合做产业链。这里面也有些特例,他们也在做了,但是做得效果怎么样,由于细分行业的不同又有不同的表现。
在本次特别策划中将会谈到比亚迪的产业链构造,我认为比亚迪其实是个特例,不能作为汽车制造行业的趋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与中国其他汽车生产商相比,比亚迪太特殊了。
虽然同是汽车产业,比亚迪踩了新能源产业的东风,有核心技术。它与一汽上汽不一样的是,一汽上汽啥都没有,跟合作伙伴拿来一个车型,只要一组装就能有好几十亿的销售额,虽然企业搞得很大,其实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虽然说是80%的国产化率,但那是算零部件数量,并没有算核心价值,组装车对国民经济对老百姓创造的价值都相对有限。按照观察企业的三个角度来看,比亚迪大体上接近福特初期的状况,整个电动车领域不成熟,走在前面的比亚迪不仅自己做核心技术,零部件自己做效果也好。但它毕竟不同于福特时期,目前电动车的配件外围也是有生产的,只不过它整合起来更有利可图。
一汽上汽等没有资格进行装配模式的创新,因为所有的都是拿来的,人家让你别动,你就不能动。比亚迪不一样,它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因此它就可以开辟一条全新的汽车生产的方式,也就是“机器+人”的模式。其实,在比亚迪和奇瑞看来,汽车工业发展100多年历史已经没有多少秘密了,之前搞得那么神秘是因为几大厂商垄断,事实上这是可以打破的,很多专利都过期了,可以直接拿来用,现在的游戏规则已经比较透明了。
同是制造业的雅戈尔做产业链,从战略上来说这并非高明的举措。
雅戈尔如果不是将资金投了很大部分到几个银行去的话,他的业绩不会乐观。他的主营业务对集团营收的贡献度很小,尽管他将业务链条伸到了整个服装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印染厂、棉纺厂、制造厂、甚至棉田,但这并不是成功的策略。在几年前,它投资面料厂的时候,雅戈尔说要做最大的西装基地,在这种状况下,供应商离自己近一点当然比较好,但是自己做全产业链并不高明。像服装这种成熟的行业,雅戈尔可以做一个产业园,让别人来投,但是你自己用不着全部做。
从消费品领域来看,这个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虽然趋于成熟但还是有漏洞,有做产业链空间,只是空间比较小。像策划中提到的华泽集团在渠道做通后向上端延伸,其实就是供应链的向上整合,从战略上来看一点也不奇怪。但是,如果你是投行,你可能就不太会追捧金六福这样的企业。
消费品最重要的就是渠道。像五矿,它是做贸易的,一般就可以建议它,你渠道这么通了,自己去买一个铁矿很简单,你就可以卖自己的铁了嘛,就从商人变成一个企业家。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和产业链整合并没有多大关系,当分销的渠道越来越成熟的时候,找新的整合机会是必然的事。
别仅仅盯着成本
在深入观察后,其实你会发现,在产业链整合的时候,重工业容易向下延伸,以品牌为核心的轻工业容易往上走。
一个做全产业链的企业并不一定是仅从成本利益出发,而多数是从价值出发。虽然搭建完整的产业链成本的转移是结果,动因往往却是为客户服务,尽管很多企业做的时候并未发觉。当年福特做全产业链不是为了多赚几个钱,而是要保证质量,因为它不这样做,它生产的汽车就没法开,而新希望不做全产业链,它的产品质量就容易出问题,公司就容易关门。虽然也有如奥克斯的郑坚江那样短期目的是转移成本的需要,但那也不是长期目的,当时郑坚江可能给定的时间就只有几年。
也有人会疑惑,当企业建立了全产业链后,会不会形成垄断,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担心。一个行业中有很多链条,就拿与我们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农产品(14.98,0.30,2.04%)行业来说,要想垄断你必须有庞大的资金,如果你占有了80%的猪市场,那么有可能存在垄断,但是这也是个市场博弈的过程,你做,别人也在做,除非你控制其中的关键环节,否则你没法垄断。
从战略管理理论上来说,产业链整合本身是一套成熟的理论,我们重提此话题是因为它在当下的中国有了新的表现。除了中国已经有了企业能够进行产业链整合的社会环境,诸如资金、管理能力增强等必要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是中国产业出现了新的格局。农业工业化,“三网合一”,新的情况出现了,需要垂直一体化。如果中粮不做,新希望不做,美国的嘉吉、泰国的正大也会来做,如果盛大做不了,腾讯也一定会做。这是一个趋势性问题。
总的来说,产业链不成熟的时候适合纵向整合,成熟的时候适合横向协同。成熟的产业不适合做全产业链。如果想检验一个企业做产业链是否符合趋势的话,我们可以看VC和投行们的动作,这些人是最精的。
稿件来源:《商界评论》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