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改还不足以撼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发表时间:2010-06-24    作者:John Kemp 发表评论

  中国出其不意地决定允许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但这并不足以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 

  此举使得美元计价的商品对于中国客户来说略微便宜,理论上可能会提振消费.但实际上,人民币升值还不足以产生很大影响,政府的着眼点是控制需求,以防国内经济过热。

  只是调整的时机令市场有些措手不及(几乎可以肯定中国货币当局故意这样做).但调整的方向并不出乎意外.一年多来,投资者一直在预期人民币升值。 

  事实上,真正令人惊讶的是声明中最终宣布的调整程度。与2005年7月上次人民币汇改不同,当时人民币/美元一次性升值2%,然後允许扩大日常交易区间.但本次没有一次性的升值,更不用说海外评论员和经济学家一直呼吁的大幅升值了。 

  人民币升值的呼吁者曾暗示,人民币兑美元低估了最多25-50%.但中国人民银行明确排除了一次性升值的可能性,并在周末重申没有大幅升值的基础,称人民币估值已距合理水平不远。 

  这就是做个样子,旨在于本月末召开的G8-G20峰会上不会拿人民币问题开刀.中国承诺未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但并未表态未来人民币的特别汇率水准。 

  倡导升值者关注的是未来数月或数年汇率大幅波动的前景.从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实行弹性人民币汇率的三年时间里,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6%。但中国人民银行并未就重新估值後的特别汇率水准,甚至是长期目标作出任何承诺。 

  对大宗商品的影响应不大,至少中短期是这样: 

  (1)市场一直预期人民币会在中期内升值,因此该因素应早已被消化掉.若是有什麽不同的话,周末小幅的调整恐怕令那些原本寄望有大胆之举的决策者和投资者失望,这可能利空大宗商品价格.总之肯定不会特别利多。 

  (2)因钉住美元的人民币兑欧元的大幅升值,中国出口欧洲的产品竞争力已明显减弱.薪资的上调(至少在沿海省份)也令出口商渐失竞争优势。 

  鉴于利润微薄和中国很多出口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当局不太可能希望看到人民币兑美元的大幅升值,从而进一步损及国家竞争力。 

  (3)一些评论员重点放在人民币重估上,视之为拉动中国需求回归平衡,由依靠出口转向国内消费的前提.而实际上,经济显示出过热迹象。 

  通胀率高于政府目标,薪资也在增加。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上海,这些面向出口的制造业中心最低薪资水平一直在上调。 

  中国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1%,创下19个月来高位,且高于政府3.0%的目标.5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1%,进一步刺激国内消费的空间少之又少.重中之重是如何能减慢经济增长步伐和遏制通胀,而不会引发物价暴跌,失业率骤增。 

  (4)总之,为了给经济增长降温,防止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未来12-18个月的政策可能会更趋于紧缩。 

  尽管今年银行准备金率大幅提高,货币政策依旧具有很大刺激作用.2008年和2009年在全球银行业危机之际,为确保增长而实施的多次降息和调降银行准备金等政策举措尚需扭转。 

  对大宗商品的整体进口需求将继续增加.不过中国央行周末作出的小步伐调整汇率的举措,不太可能大幅推高进口商品需求,或增加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近期的上行压力。

稿件来源:路透社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