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剑:出口导向型增长的终结与中国对策
发表时间:2010-07-07    作者:苏剑 发表评论

   一、金融危机: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宿命

  从近五、六十年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最终归宿是金融危机。墨西哥、巴西、日本、韩国、泰国、中国香港等经济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经济不断增长,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且增加速度很快,经济增长率有些年份甚至达到百分之十几。然后突然来了一场金融危机,如1982年的拉美经济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等,金融危机之后,这些经济的增长率就迅速下滑。随后这些国家的增长率又缓慢恢复,外汇储备接着迅速上升,好似回光返照,然后增长率再一次不断下滑,有的经济最终几乎达到停滞状态。

  为什么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最终会导致金融危机呢?我们以泰国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泰国经济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走向繁荣。当时,在日元升值的刺激下,日本开始把制造业迁往亚洲各国,泰国就是其目的地之一。1986年,泰国经济开始复苏,其后国内生产总值以两位数的速度迅速增长。

  外汇的流入导致泰国的外汇储备从1984年的19亿美元一路上涨到1996年的377亿美元,12年间增加了将近19倍。这些外汇最终都迫使泰国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导致泰国国内货币大幅度扩张。1988年,泰国的国内信用扩张了29.3%,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3.3%,此后的7年中,泰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每年平均增长29.5%,国内信用每年平均扩张28.7%,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

  这种信用扩张导致了严重的资产那价格泡沫。到了1990年,泰国的房地产价格增长幅度达到了400%-1000%,同时股市也从1988年的400点左右涨到了1993年的将近1700点。泰国语1994年初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使泰国股市开始了大幅度调整。

  这种经济扩张是以投资的形式推动的。当时泰国的所有产业的加速提高其生产能力,结果是在各个产业最后都形成了巨大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结果就是产品价格的下降,因此,随着信用的扩张,一方面在商品市场上出现了通货紧缩,另一方面在资产市场上出现通货膨胀。最后,当价格的下降导致利润的大幅度下降时,资产泡沫就破灭了。这就是1997年 的金融危机。

  从以上历史经验看来,中国的出口导向型战略也已经走到了尽头。中国的外汇储备从1978年的1.67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2.4万亿美元,增长了14371倍,年均增长率为30.9%,比泰国金融危机前外汇储备的增长率还高1.4个百分点。中国的M2也从1990年末的15293亿元增长到2009年末的60622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9.4%。从2000年到2009年底,北京的房价已经增加了将近10倍,跟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增幅相当;仅2009年一年,北京的房价就增长了70%。股市经过政府多次打压,目前的泡沫还不算太大。

  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中国自己也将面临一场金融危机。中央提出转换经济发展方式,把这个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来抓,我认为非常即时,因为出口导向型战略不可持续。而这种转换的核心就是扩大内需。而在内需中,我国目前投资占GDP的比例已经很大,因此扩大内需的重任只能落在消费上,因此,扩大消费就是我国目前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如何扩大消费?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弄清楚两个问题。首先,消费该扩大多少?这个问题决定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我国2007年私人消费占GDP的48.8%,美国、中国台湾和香港私人消费占GDP的比例也高达70%左右。因此,如果我国的消费要达到这些经济的水平,消费占GDP的比例就该提高将近21个百分点。另外,也可以从出口占GDP的比例上来看这一问题。2007年我国的出口占GDP的比例高达35.5%,而美国出口占GDP的10%左右。显然,作为大国,我国的这一比例太高,如果达到美国的水平,我国的内需也要扩大25-30个百分点,如果主要靠扩大消费来扩大内需,我国消费占GDP的比例也必须提高25-30个百分点。不管怎么说,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消费占GDP的比重应予大幅度提高则是不可避免的。现在看来我国至少应该把这一比例提高10-15个百分点。

  其次,在多长时间内把消费扩大这么多?也就是扩大消费的速度问题。目前,人民币升值几乎是迫在眉睫,即使没有外国政府的压力,我国经济自身也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压力。如果人民币不升值,外汇将继续大规模流入中国,导致国内货币的大量投放,加剧资产价格泡沫。而且,随着外汇供给的增加,人民币升值也将无法避免。如果人民币升值真的迫在眉睫,那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迅速实现扩大消费的目标。

  要在短期内扩大消费这么大的幅度,传统的财政政策很显然力度不够。减税能解决问题吗?中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弱,减税的结果很可能只是增加了居民储蓄,而不是消费。转移支付政策效果也一样,而且转移支付的力度也不可能大,因为转移支付过大会扭曲激励机制。消费补贴管用吗?短期内可能管用,但不可持续,力度估计也不足。目前我国学术界提出了几条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

  第一,鼓励自主创新。创新能够开发新产品,开发出新的消费热点,进而扩大消费。从目前的中国经济状况来看,虽然中国的出口规模很大,但中国净出口其实不多,也就是说我们消费了很多的进口品。如果能够把进口品的消费转化成内需,那么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得到解决。但问题是怎样能让百姓更喜欢国货?也就是说必须生产出跟外国货质量和科技含量差不多的商品。这就必须通过创新。这个可能性当然有,但是扩大消费的速度太慢,远水解不了近渴。

  第二个办法是调节收入分配,这也是这次两会重点讨论的问题。温总理也指出要调节收入分配,依据是什么呢?依据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穷人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而富人较低。穷人的愿望和需要没有得到完全满足,因此得到收入就会去购买,而富人基本满足了需求,额外的收入对于他们只会变成储蓄。但是近期能够做到吗?调节收入分配都有什么方法?首先咱们说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给多少?给谁?怎么给?转移支付的力度实际上不会很大。再比如税收,提高到什么程度?得到的收入怎么转移支付呢?如果转移支付和税收双高,很有可能就出现劳动者的懒惰和社会生产的萎缩,国家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就像上世纪80年代西欧一些国家出现的状况。而且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内需,遇到的各方面的阻力会很大。所以说调节收入分配在短期效果也有限。苏剑

稿件来源:中国经济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