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李宁换标——失败的logo,成功的转型?
发表时间:2010-07-27    作者:刘嘉 发表评论

  李宁换标了,不禁让人想起当年联想“lenovo”的横空出世。有人说李宁此举是为了“去山寨化”;也有人说,新logo失去了原有的圆润和飘逸,多此一举;当然,也有人说李宁换标很失败,但注定成功。

  logo代表了品牌形象、企业实力,而logo的变化则昭示着品牌的转型。李宁公司曾经的市场调查显示,李宁品牌实际消费人群中,年龄在30~40岁的消费者比例超过50%,这与其25岁以下的目标消费人群的定位,显然有着不小的偏差。

  UTA时尚管理集团首席顾问杨大筠曾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品牌可以跟客人“一起慢慢变老”,这样的结果就是品牌消失。“所以,李宁公司其实更加关注年轻人,尤其是14~26岁这个群体。这个群体跟李宁品牌的认同感是不是足够强烈,将决定公司今后发展的成功程度。”李宁公司首席运营官郭建新这么看待年轻一族的意义。

  那么,李宁换掉logo就能成功重塑品牌、“Make the Change”了吗?

  在消费者、品类、渠道与价格都发生改变的今天,一个企业想要生存下去,拼的是综合能力:战略是否清晰,设计风格是不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还有销售渠道、价格、品类结构等方面是否与时俱进,等等。任何一个环节跟不上,品牌成长都会非常困难。

  除了外形的变化,李宁在产品和渠道上的“改变”从3年前就已开始。李宁的产品团队一直在做着一项看上去很简单的调研——看衣橱。他们24小时跟目标消费者在一起,去他家里看衣橱里有什么衣服;给他500块,看他花在哪里,衣服搭配出来会怎样……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设计师更理解目标消费者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在一线城市,李宁推出“六代店”,提供“全新零售体验”,向国际品牌发起反攻。你会看到,这种店具有更强烈的个性,配色一定是大胆的“李宁红”,装饰有道具吊环等,还有可以留言和交友的互动墙,建立跟90后的联系。

  也许,李宁的新logo设计得并不高明,但李宁的这一变化站在了高屋建瓴的规划和传播上。品牌内涵不仅仅体现在其广告语上,更在于他们大量的、持续的、策略统一的广告作品,以线上线下活动、大型公关和终端互动来共同支持品牌主张。

  李宁的改变开始了,你呢?

稿件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