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改五年:有人欢喜有人忧
发表时间:2010-07-28    作者:李雨谦 发表评论

  回顾人民币汇改以来的这五年,在重重压力下,人民币市场化稳步推进,在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保证了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这种难得的双赢局面我们喜闻乐见。不过,在未来的五年中,我们仍然有理由期待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更加国际化,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人民币汇改自2005年7月21日启动以来,一步一步向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既定目标迈进。尽管去年经受了国内外市场风云莫测的变化,但其国际化的趋势并未改变,而且人民币汇率也正逐渐趋于均衡汇率的水平。

  五年升值近22%

  7月2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778,相较于五年前,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22%,年均升值幅度超过4%。

  而在2005年汇改前,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8.27。从2005年启动汇改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单边上升的态势,尤其是在2006年和2007年两年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明显加快:其中2006年升值幅度5.5%, 2007年则高达10.9%,成为汇改以后升值速度最快的一年。

  进入2008年第三季度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致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采取了非常做法。中国货币监管当局采取了人民币实质盯住美元的特殊汇率机制,人民币日均波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收窄至千分之三,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相对稳定,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就人民币汇率而言,自2008年7月30日开始,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走出10个交易日的“连阴”,更创出自汇改以来最大的一波贬值行情。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加之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持续升值,2009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压力重新袭来。面对国内和国外经济形势的变化,2010年6月,央行宣布重启汇改进程,被外界称为“二次汇改”。

  从走势图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弹性凸显,单边升值的情况现在看来还未出现。对于未来人民币升值空间,多数市场人士给出了中性谨慎的判断。中国银行外汇交易员周晓沧表示,人民币汇改重启更多体现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上,并非意味着继续单向升值。

  北京某投资公司外汇投资顾问小罗也对人民币之后的走势持近似看法。他认为,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加之美元的强势地位,因此现在人民币兑美元还没有大幅升值的市场基础。不过,未来几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取决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如果美元继续数量扩张,美元对主要货币贬值,那美元对人民币同样有贬值压力。因此,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将会处在不断上下波动的调整过程中。

  亦喜亦忧

  汇改五年人民币汇率的显著变化,使得一些企业和个人的感触也不尽相同。

  “这五年来,对于我们公司来说,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出境游更加实惠,但是另一方面,入境游的成本相对提升。”中青旅(600138)(600138)董秘刘广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刚从欧洲回来的“驴友”小周则直呼“爽”:“人民币值钱了,出国玩要比以前省钱多了,这样我可以多玩几个地方。”据了解,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10日游今年的报价是1.14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去年同期是1.35万。

  有人欢喜有人忧。在这五年中,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需要依靠不断提价来消化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以致有的企业不得不宣布破产。回顾过去,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7月,人民币升值加速,9个月升值将近11%,使得中国出口受到重创,当时珠三角、长三角几万家外贸企业倒闭。

  不过,在经历了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成本提高的“阵痛”之后,众多中国外向型企业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土市场。这恰与中国政府扩大内需的发展思路高度契合。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民币汇率在可控前提下的稳步升值,有助中国顺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人民币升值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倒逼机制,促使产业结构开始升级,促使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出口产品中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占比将会越来越高,这对企业自身利润增长、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稿件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