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业:程序与情绪心态决定服装内销市场的成与败
发表时间:2010-08-13    作者:王建业 发表评论

  传统的市场营销概念中,包含了4P的营销组合策略——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随着坊间越来越普遍的相互模仿,顾客满意度逐渐从传统的4P营销策略中派生出来,并成为第5个P——People(人)。

  在服装品牌的零售管理中,人(People)是举重若轻的一环。通过以下事例可以发现人在零售中持不同心态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有一位顾客,在某服装品牌店购买了一件新衣服。直到一周后想起来要穿时,才发现衣服上有小的瑕疵,遂拿回店铺更换。我们看一下大部分品牌在处理这种问题时的表现。

  顾客:“我在你们这儿买了一件衣服,有点问题。”听闻此言,店铺员工便会立即“考问”顾客,我们来看看这个问答游戏:

  店员:“什么时候买的?”

  顾客:“哦,上周买的。”

  店员:“在我们这家店买的吗?”

  顾客:“是啊,就在你们店买的。”

  店员:“有小票或收据吗?”

  顾客:“啊,我的小票都不知道哪儿去了!”

  此时,店员会立刻说:“不好意思,没有小票是办不了退换的。”

  然后,客人着急发火了:“什么?没有小票不能退换?这就是在你们这儿买的东西,你看清楚!”

  在众多品牌的店铺中,这种处理手法相当普遍。店铺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只按照“程序”去解决问题,却忽略了顾客的“情绪”。虽然大多数店铺在最后还是为顾客办理了调换或退货,但因为有前面的对话,这个顾客还会成为回头客吗?

  如果店员能正面地从顾客角度考虑,为顾客解决问题,就不能仅按照“程序”来处理顾客问题,而是先安抚顾客的“情绪”和感受。如果这样说:“对不起,衣服有问题给您添麻烦了,让您专门再来一趟。实在抱歉,请稍等,我马上帮您处理,请问您贵姓?”这时,顾客的心情又会如何呢?

  顾客最终还是达到了预期的退换货目的,而因为店员的妥善处理,这位顾客便很可能成为回头客。哪一种是你想要的效果?不同的方法和态度导致不一样的效果,效果取决于你的心态。

  假设店员一看到前来退货的客人,就马上想“这个顾客有问题”,那么他潜意识里就会将顾客置于对立面,自然不会采取合作态度,百般刁难,以避免因退货带来的生意损失。若店员的心态转换成“这个顾客有一个问题”,他将更愿意去帮顾客解决这个问题,期望会带来更多的销售机会。

  店员的心态要实现这样质的转变,就要深刻理解生意的来源。产品是怎样转变为利润的呢?是店员在与顾客沟通的过程中,将一件一件衣服介绍出去,博取了顾客的信任与喜爱,这时产品才能转换成了店铺销售额、员工提成。明白了这个道理,店员就不再觉得“这个顾客有问题”。

  做生意的方法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让顾客满意并且让他回头”这个真理。成功的生意有赖于长期的顾客,长期顾客的维系需要明白顾客所需、理解顾客所想、解决顾客问题,处处从顾客的出发点考虑问题,而非事事与顾客计较输赢对错。

  很多管理者都走入了一个误区,以为品牌越是知名生意越好做。殊不知,品牌越知名,店铺管理的压力也会越大。因为顾客对于品牌最直接的感受和体验,乃至决定购买,都是通过店铺零售实现的。而店铺员工对顾客的态度,则是影响生意的关键所在。即使你有再好的产品和品牌,但不能发自内心地将顾客视为生意的来源,又怎能善待顾客和帮助顾客解决问题呢?由此可见,零售管理更应从心态出发。

  有的公司十分重视员工的沟通技巧,认为掌握了八面玲珑的技巧便可以应付顾客层出不穷的诉求。没错,适当的沟通技巧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如何表现这样的技巧则在于员工的心态和看问题的角度。若只由技巧着力,而忽视心态的管理,则如同武侠小说中常出现的情形,带着心魔练盖世神功,是要走火入魔的。

稿件来源:服装时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