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社评:人民币宜小步迈向储备货币
发表时间:2010-08-27     发表评论

  重大的全球实力转移,往往伴随着国际储备货币的变更。因此,中国正采取措施拓宽国际投资者使用人民币的范围,是很说明问题的。北京方面相信,主导全球经济与主导全球货币体系是分不开的。

  国际化人民币的措施并非新事。香港各银行提供离岸人民币账户已有六年多,而中国与外国央行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自2000年以来一直存在。但近期中国在这方面的步伐却有所加快。针对海外人民币转移的限制已经放松,允许企业用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的一个项目得到扩大。上周开放国内债券市场的决定,意义尤其重大。在那之前,人民币的海外持有者几乎没有投资机会。

  不过,这只是些小步骤。对于中国能否走完人民币迈向储备货币地位的旅程,情况远非明朗。

  要成为储备货币,人民币必须能够完全自由兑换——无论是在资本账户还是在经常账户上。但这将意味着使中国受到全球资本的摆布,而这正是中国一直在防范的(其庞大的外汇储备就证实了这一点)。更自由的资本流动,也可能对中国国内银行产生破坏稳定的作用,在繁荣时期制造流动性泡沫,在局面恶化时切断信贷供应。银行业将再也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工具(就像它在本次危机期间按照政府指令大举放贷那样)。它将成为经济动荡加剧的来源,而非药方。

  对中国政府来说,更难以承受的前景是丧失对人民币的控制。在大量资本流入的情况下,保持盯住汇率是极其困难的。而如果外国对人民币需求的上升推高人民币的币值,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这种模式有赖于人民币低估)可能会变得不可持续。

  几十年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人民币最终取得储备货币地位是顺理成章的事。中国不宜过早推进这一过程,以免影响经济稳定。但是,中国越早启动国内改革、让自己对这一转变做好准备,就越容易适合新的国际角色。

稿件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