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CPI同比上涨3.5%,环比上涨了0.2个百分点,不仅创下年内的新高,更是成为22个月以来的最高点。
对于这个数据,官方依旧表现出了一贯的轻松和自信,将CPI的上涨归结于翘尾因素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从结构来看,翘尾因素贡献了1.7%,新增的涨价因素,主要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特别是食品价格全面上涨导致:粮食同比上涨12%,鲜菜同比上涨19.2%,肉禽也上涨了,猪肉价格环比上涨了9%,鲜菜上涨了7.7%,蛋上涨了8.3%,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对新涨价的因素贡献了70%左右。
官方的判断是,由于翘尾因素在递减,而农产品上涨因为季节性在逐渐的消除,所以,年内物价上涨的压力并不大,完成物价控制的既定目标还是很有可能的。
这样的解释,在7月份CPI达到3.3%的时候官方也解释过,不过CPI依旧在8月份创造了新高;继续这样的逻辑,如果物价真的如官方所言,诱因都是翘尾或者季节性的短期因素所致,当然不足畏惧,官方做此轻描淡写的解释,无非是告诉大家,既然是季节性因素,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时间,没有必要动用更具杀伤力的货币政策工具。
官方的这种解释,在一些学者中也得到了互相的印证,颇有一些专家认为,由于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最主要因素是农产品,随着季节性因素的减弱,加之今年粮食供应充足,整个物价在8月份将达到年内的高点,第四季度会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因此,没有必要动用加息的利器。
诸如此类的乐观言论,其实在中国每一次通胀来临的时候我们都听到太多太多。每一次价格上涨,农产品推给粮食,粮食推给蔬菜,蔬菜推给鸡蛋,鸡蛋又推给猪肉,猪肉推给天气和季节,最终的结论是不会引发通胀,但历史证明,这种乐观往往背离了物价的本质和真相。既然粮食供应充足,为什么依然上涨12%,猪肉、蔬菜、鸡蛋更是没有丝毫走低的迹象,发改委花大力气抑制的小宗农产品炒作,按下了葫芦起来瓢。很显然,农产品上涨的背后,不仅有病虫害作怪,更有货币的推力。
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452亿元,同比多增了1348亿元,超过了市场的预期,使得前8个月完成货币投放5.7万亿,货币供应相当充足。同时,短期存款利率依旧处在2.25%的低位,从2月份开始进入负利率时代,如果仔细分析农产品价格的走势,其周期和货币政策进入负利率之后相吻合,和季节并没有多少关联,在负利率的情况下,储蓄的贬值导致钱寻找出口,这都成了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以8月份为例,在整个8月份的物价结构中,翘尾占的比例不到50%,而在7月份,翘尾贡献了三分之二的物价上涨,笔者认为,恰恰是这么一个结构性的变化,可能成为年内,甚至明年初,物价快速上涨的一个信号和拐点。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通胀,预防物价向恶性通胀发展的手段之一,当然离不开货币政策,不管如何,利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会一直倒挂下去。目前反对加息者的理由无非三点:一是农产品价格并非需求推动,而是季节性因素导致,加息改变不了目前物价的走势;二是认为宏观经济本身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加息对宏观经济的复苏不利;三是认为在欧美都实行低利率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贸然加息,热钱必将涌入,让政策的选择更加复杂。
事实上,笔者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加息不会给宏观政策造成麻烦,反而能够使目前复杂的态势简单明朗化,这个时间窗口不仅不应该躲躲闪闪,而是应该主动抓住:其一,目前宏观经济的整体表现恰恰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比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实现了今年以来工业增速连续下滑后的首次反弹,进出口依旧强劲,而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消费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第三季度GDP增长达到9.5%左右没有任何悬念;其二,负利率导致居民财富缩水的同时,也助涨了资产价格泡沫,房地产新政出台5月之久,成效乏善可陈,和负利率情况下,人们的投资心理不无关系,而资产价格泡沫如果不果断治理,必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心头大患;其三,对于中国的物价走势,不能鼠目寸光,就看眼前,就物价的长期走势看,即使今年能够完成控制目标,明年的走势依然不乐观,货币泛滥,人力成本的上涨,农产品又一轮的季节性上涨周期,明年可能是通胀最严峻的时刻;其四,不管加不加息,只要中国有外贸盈余,热钱都会赌人民币升值而进入,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其五,在加息的问题上,我们不能看欧美,因为欧美依然深陷衰退的泥潭,而我们经济增长态势良好,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别人得了痔疮,我们总不能和自己好好的屁股过不去吧。
讳言加息,关键还是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是让民众承担复苏的成本,还是政府来承担,很显然,我们的政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但这种选择本身无疑非常短视,让民众财富缩水的同时,高涨的房价和恶性通胀将使得未来的形势更加复杂。如果现在选择加息,不仅可以为明年的物价形势走坏提前布局和预防,而且可以给顽固的房价致命一击,也可以舒缓民众对财富缩水的焦虑,一石三鸟,有百利而无大害的选择,却顾左右而言它,简简单单的问题,从此复杂到不知所云。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马光远,经济学博士,资深并购律师。致力于公共政策、资本市场和公司并购的研究,关注中国的转型和法治变迁。兼任CCTV《今日观察》评论员,《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南方周末》等报刊的专栏作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时代青年领袖”。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