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棉价调控要在尊重市场规律前提下去弥补市场的不足
发表时间:2010-11-18    作者:萧然 发表评论

  棉价暴涨和柴油短缺无疑是当下经济领域的两大热点。其实,上述两种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类产品历来就不消停,围绕它们的价格起落以及紧俏、短缺这些年来一直轮番上演。

  一种产品的价格波动和供需失衡应该说都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最终的解决也应该靠市场发挥作用。毕竟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之手才是最强有力的。但市场并非万能,也有失灵的时候,这就需要政府的调控之手来发挥作用。对于棉花和柴油这类重要的资源类产品,更是如此。

  对棉花和柴油,调控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要让用户——用棉、用油企业能承受得了,又能保护生产者——农民种棉和炼油企业的积极性。但两类产品的生产组织、生产过程又有许多不同,在调控措施出台的时机、节奏、力度的掌握上就不可能一样。柴油的生产者是几大石油巨头,对市场信息掌握充分,而棉花生产者是千家万户棉农,难以及时了解市场信号;柴油如果紧张,炼油厂开足马力尚可解燃眉之急,而棉花从播种到收获,至少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可见,政府对棉花的调控难度要更大一些。特别是在当今流动性充裕、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的大背景下,价格的涨跌变的更加复杂,如何让亿万棉农读懂调控信号和调控目标,不至于盲目扩大或者缩小种植面积,造成来年市场的不稳定,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在与时俱进,改善和提升政府调控的手段和能力。

  首先,由于市场已经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多变,特别是随着国际游资的炒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瞬息万变,政府的调控手段要适应这一新变化,就必须做到抓住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而且要更准、更狠。

  其次,应该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抓住主要矛盾。比如对于棉价暴涨,进行市场干预,或者从国际市场上买进供应国内市场,以解燃眉之急,也要从长计议,解决棉花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包括建立棉花生产基地,提高棉花生产抗灾能力,扩大国家储备等。

  当然,作为市场之手的重要补充,调控之手也是要在尊重市场规律前提下去弥补市场的不足。以柴油为例,面对当下柴油的严重短缺,严厉打出囤积居奇和游资炒作是必须的,但是从长远看,为避免重复爆发柴油荒,还是要进一步引入竞争,彻底改变目前石油领域双寡头垄断的局面。

  道理很简单,绝大多数商品的短缺都是源于竞争不足。所以,调控之手无论到任何时候都应该鼓励竞争、规范竞争,而绝对不能限制竞争甚至取消竞争,否则结果一定会适得其反。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