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绝非救世主——浙江产业困局:转型还是转移
发表时间:2010-11-18     发表评论

  生死两妇人,成败一萧何。

  古人对于一代军事天才韩信人生的概括,亦适用于浙江。

  某种意义上说,浙江的崛起过程,就是传统产业兴起的过程。说浙江以制造业立省,毫不为过。而今日浙江的困局,亦是浙江制造业的困局的折射。

  从国家层面来说,本次十二五规划的 “调整经济结构”,被寄望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其二是发展新兴产业,国务院已经确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方面目前已经确定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分别为: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核电关联产业等。

  不过,据相关方面估计,就全国而言,很多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可能不到10%。尽管潜力巨大,但是,从潜力到现实,尚且是未知数。现在出现的一个不好的现象是,各地对于新兴产业蜂拥而上,而对于传统产业,大有将传统产业当作“落后产能”的趋势。

  就新兴产业而言,以太阳能产业为例,现在全球有46个国家将太阳能产业作为未来新兴产业的支柱,而在国内,几乎所有的省市,都将太阳能产业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江苏、河北、河南、浙江、江西等已经引领先声。湖北、湖南、福建和海南等也蓄势待发,如此,很容易导致新兴产业的同质化。

  此外,中国是典型的诸侯经济,什么地方适合搞新兴产业,什么地方不适合,均非市场自然选择,而是以行政手段规划。同时,国内关卡林立,集中了全球70%的收费高速公路,导致交易成本上升。在此情况下,部分本来有优势的地区,其新兴产业也难以发挥优势。

  新兴产业,绝对不是救世主,切不可寄托太多期望。欲以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更似一种投机主义。

  在某种意义上说,新兴产业战略,更似整个国家的蓝海战略,但是,鉴于中国庞大的传统产业,以及居民收入普遍不高的现状,在未来时代,中国更需要传统产业的转型。在蓝海成熟之前,还需要以传统产业作为产业基础。

  事实上,中国传统产业的利润空间很小,未来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用几乎10倍甚至更高的能耗与物耗创造出与日本基本相等的国民财富,如果我们在资源利用效率上,能够达到日本一半的水平,就不得了,我们的GDP,就可以翻番。而在制造业领域,目前平均利润率不到8%,如果国家能够出台工业用地占用税,鼓励并强制企业少占用土地、不闲置厂房,制造业的成本将立竿见影地下降10%以上,或者说制造业创造的财富能够翻倍。

  对于更广大的内陆地区而言,未来最严峻的任务,可能并非发展新兴产业,而是传统产业的转型与突围。作为一个强大但是却人均收入低的国家,国内民众庞大的内需,仍然需要通过传统产业来满足,这也是传统产业仍然是中国经济支柱的核心原因。

  中国目前制造业的困境,并非制造业本身出了问题,而是社会结构出了问题,由于贫富分化严重,权贵和富豪阶层的奢侈品消费流行,中国以穷国之资,竟然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是不正常的。而在另一端,则是庞大的低收入人群所构成的低端消费市场,而在此中间,大众消费,或者说是“中端消费“严重匮乏。在内需无法启动的情况下,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外贸困局,使中国制造业面临两线作战的险地。

  坚守传统产业,对于浙江来说,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浙江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在全国制造业500强中,浙江占了70家。同时,浙江经济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特色经济。所谓的传统产业,就意味着这些民营中小企业,而这些,恰恰是浙江的根本,动摇不得的。

  与浙江类似的广东,曾一度欲实现腾龙换鸟。但是,就目前的情况下,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实业衰退,新兴产业也无法崛起的怪局。可谓是两头落空。其中以东莞最为典型,东莞实行腾龙换鸟之后,其经济增速从2008年的14.0%,猛降到2009年的5.3%最近两年经济下滑厉害,而其松山湖高新技术区,占全东莞GDP总量的5%都不到,现实让人警醒。

  而浙江坚守制造业,虽然会有暂时性的危机,但是长远来说,却恰恰是正途。2009年浙江生产总值增长8.9%,在全国范围来说,甚至可以说排位很靠后,但是,在今年上半年,在实现“保稳促调”之后,浙江省经济增长为13%,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基本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实属不易。而在这种变化的背后,即是实现了传统产业的转型。

  而在广东省确定要驱赶的9大产业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仍然成为浙江仍然在坚持的传统产业。

  在广东下达“逐客令“的服装、制鞋、纺织等行业,浙江同样也曾遭遇了困境,但是,浙江寻找的出路,不是向外部”转移”,而是从内部“转型”。

  传统产业的转型,绝非仅仅是产业升级如此简单,最近几年,中国的纺织企业成批倒闭,遭遇重创,但是,浙江的纺织行业,却逆流而上。浙江纺织行业产业转型模式,值得借鉴。

  余杭有一个叫布老虎的家纺企业,但是,布老虎不卖布,而是卖设计,他们为客户做整体设计安装,布主要靠采购,这家企业的年营业额只有6000万,但是,其利润,却高达50%,而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则不到10%。布老虎的经历说明,在传统产业,一样可以实现微笑曲线。

  而另外一家家纺企业奥坦斯,则靠市场转移,获得了新的发展。奥坦斯本来是以外销为主,外销高峰期,超过70%,而在遭遇海外市场重创之后,奥坦斯通过转移,在国内推行千店工程,两年时间,内销竟然占到70%,完成逆转,企业也度过危机,实现了二次飞跃。

  在 “领带之乡”嵊州,以前的“一根领带打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家纺、丝巾、服装等相关产品风起云涌,使产业链更为丰富。而以前致力于专业生产服装的雅戈尔(600177,股吧)、杉杉等服装巨头,则开始把产业链延伸到纺织制造领域。

  而在其它传统产业领域,浙江的产业转型,亦值得借鉴。

  另外一个案例,是金华的汽车产业,以前金华的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配件方面,最近几年,金华从配件基地,向整车基地进军,涌现出了青年集团等新兴汽车制造企业,而这种模式,则是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移的模式。

  对于广大的内陆地区来说,浙江具有重大意义,很多人认为,沿海比内陆发达,故沿海更应该搞新产业,但是,浙江却仍然坚守传统产业,通过市场转移,产业链的完善与拓展,在设计与销售领域的提升等方法,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当很多地方认为传统已经日落西山的时候,浙江却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浙江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启示之一即是,在中国,仍然需要以传统产业立国,同时,加大对于新兴产业的培育,将其作为未来时代的希望进行布局,而非寄托现实的诉求,才是正途。

稿件来源:中国经营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