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x专栏:李宁和耐克差在哪?
发表时间:2011-01-25     发表评论

  “中国的耐克(Nike)”?不尽然。如果李宁(Li Ning)因循当前的发展轨迹,它与耐克的相似点就将止于那个与耐克相似的商标。

  由体操运动员李宁创立的同名运动产品制造零售商总部位于北京,在2002年至2009年之间,公司营收增加了9倍,每股收益增长了10倍。然而,到去年1月李宁在耐克的大本营——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开设第一家美国零售店时,这种发展定式的弊端开始显现无疑。

  李宁打造了中国最大的运动品牌销售网络,拥有7748家零售店铺,但其中只有474家由李宁公司直接管理,其余的店铺中有60%由约2000家缺乏经验的零售商运营,他们不愿意降价清空过季存货,因此留给新款高价产品的空间很少。去年6月,订单疲软问题始终未能解决的李宁对商标进行了轻微改动,并推出了新口号:“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

  投资者正是这样做的。他们不只抛售李宁(自那以来股价已下跌42%),也抛售存在类似分销问题的其他制造商和零售商,如安踏(Anta)、特步(Xtep)和361度(361 Degrees)等。在此期间唯一上涨的中国运动服装类股票是宝胜(Pou Sheng),其股价上涨了37%。宝胜是一家纯零售商,经销耐克、阿迪达斯(Adidas)、锐步(Reebok)和彪马(Puma)等品牌的大型零售店。

  如果能向偏爱的特许经销商再出让几个百分点的批发折扣,李宁或许能在未来两年对国内分销网络进行合理化改革的同时保住市场份额。但耐克也会在轻松成为其最盈利市场的中国大举投资。与此同时,瑞信(Credit Suisse)有关中国运动服装消费的数据显示了李宁面临的挑战难度。当家庭月收入超过7000元人民币(合1000美元)时,中国消费者的偏好便会从国内品牌转向国外品牌。和其它大额消费品一样,在运动鞋和运动背心市场,中国那些想要成为全球冠军的企业似乎还远未征服本土市场,更不用说其它国家了。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家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

稿件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