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慕寒:形势火热背景下纺企当家人更要头脑冷静充满忧患意识
发表时间:2011-01-27    作者:陆慕寒 发表评论

  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困顿相反,刚刚公布的中国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热火朝天”之中。
  
  1月20日公布的2010年经济数据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CPI上涨3.3%。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2日发布的“2011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年度报告预测,2011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预计全年GDP增长速度为9.8%左右,增速较2010年略低,全年CPI涨幅将达3.7%左右,不会发生严重通胀。
  
  该报告强调,2011年中国缺乏严重通货膨胀的物质基础。尤其是随着人民币升值,用人民币度量的进口产品的价格将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报告预计,2011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难以维持高速增长,增速将回落。
  
  尽管此前多家机构预测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年初全国各地“两会”传出的地方政府“十二五”经济增长目标则让许多经济学家为中国经济可能过热担忧。
  
  许多地区的“十二五”经济增长目标都定得很高,类似“翻一番”这样的字眼频繁出现,仅在省级规划之中,就有许多地方的年均经济增长目标达到两位数。
  
  例如重庆市提出:到2015年,地区GDP年均增幅保持在12.5%左右,在2010年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8000美元,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城镇居民收入增长75%。

  安徽省提出:力争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GDP破2万亿元,主要指标增速位居中部前列。

  广西也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的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期末翻一番。
  
  黑龙江省提出:到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使“十二五”成为该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地市级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更是宏大。如昆明提出的“十二五”目标是: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珠海提出的是:“十二五”期间GDP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超过两万美元。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如果能保持平稳,全面实现小康的各项经济指标是没有问题的。然而现在来看,各地都准备在这个五年里大干一场,特别是今明两年,各级地方政府又要换届,这一因素很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过高热情,已经引发了部分主流经济学家的担心。一些专家认为,地方政府追求过快的经济增速,将导致出现过热苗头,甚至可能影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结构转型。

  “如果经济增长过快,一方面物价稳不住,另一方面结构调整又要泡汤了。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千方百计想办法踩刹车,让经济保持适当的速度,防止过快过热。”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就这一问题谈到,“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保持8%~9%之间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好的。2009年中国经济保持在8%多一点就够了,没必要干到9.2%。如果是8%多的话,也就不需要投放那么多的货币,也就不会在2010年推高物价了。我觉得我们应该确立一个思想,中国经济比较好的增长速度是9%左右,不宜太高。”

  同样,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刚刚公布的2010年行业经济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尽管有国际市场萧条、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暴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出历史新高。对于2011年,纺织企业的当家人大多存在“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的冲动,而忧患意识明显不足。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增长第三个30年的开局之年,是关键的一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个30年,用计划经济推进了工业化;第二个30年实行了改革开放;而第三个30年是要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作为开局之年,路径选择非常关键。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当前最重要的是,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因此,在“热火朝天”中,我们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