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价格现全面上涨势头 加大中国通胀压力
发表时间:2011-02-24    作者:阮煜琳 发表评论

  有“中国智库”之称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3日表示,在充裕的全球流动性主导下,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全面上涨势头。受2011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中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研究”课题组表示,2010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全面上涨态势。进入2011年,澳大利亚极端天气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粮食及其他大宗商品市场的紧张。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指出,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7个月上涨,今年1月该指数创历史新高。最近中东局势又骤然紧张,引发石油、黄金价格上涨。

  “在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动因依然存在,目前一些新涨价因素在增多。在新老因素叠加影响下,特别是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或将导致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趋势性上涨且波动加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王军23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第二十期“经济每月谈”上表示,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

  王军建议,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导致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可低估,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措施,统筹兼顾保持物价稳定、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

  一是打破跨国公司对大宗商品定价的垄断,增强中国企业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话语权。提高具有竞争力出口商品的价格,避免出口企业受原材料价格成本上涨利益受损。

  二是加快国内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按照市场化改革取向,利用当前物价上涨总体上还较为温和的有利时机,加快理顺国内资源品价格,尤其是对居民消费价格影响较大的成品油、天然气、水、电等价格机制的调整,消除价格倒挂现象,避免将输入型通胀压力长期化、机制化。

  三是扩大海外投资规模,建立资源海外供应基地。通过获得更多的海外资源的勘探权和开发权,建立稳定的海外资源供应渠道和基地,从源头上消除价格波动的影响。

  四是加快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通过增强汇率弹性、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渐进式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适度的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舒缓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

稿件来源:中新社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