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晗:本土服装品牌该如何走出国门?
发表时间:2011-04-18    作者:万晗 发表评论

    上个月,央视节目曝光说所谓意大利品牌“卡尔丹顿”其实是纯国产品牌,并使用了“空壳洋品牌”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这个拥有10余年历史的国内高端男装品牌。此事在行业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

    事发已经一个多月,记者看到的现象是并没有哪一个工商机构去取缔这个品牌,原因是卡尔丹顿所有注册程序都是合法的,这证明了卡尔丹顿全国570多家店铺和品牌运用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第二个现象是从央视一套黄金剧场栏目中,我们看到了卡尔丹顿最新的广告宣传片––“卡尔丹顿:中国的,世界的!”

    在记者看来,国内类似卡尔丹顿这样在国外注册商标、在国内生产加工的品牌屡见不鲜,因此也就产生了水平参差不齐、鱼目混珠的局面。有的品牌大肆炒作出“来自欧美”等感觉,以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迎合国内一部分消费者追求奢华的心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则是为未来的国际化战略先铺垫好,像卡尔丹顿,它是一个典型的先做国内市场、再迈向国际的高端品牌,能在意大利和其他欧美国家先注册,可以看出该企业有着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

    中国一直鼓励民族品牌自主创新,迈向国际,但这不仅仅是由品牌、企业独自承担的,还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商场等各个部门打造和谐的环境。要想去引导消费者更爱国货而不是盲目崇洋媚外,不是仅仅提出一些口号、动动嘴皮子就行的。当你再去逛各大商场,发现最好的楼层、最好的档口依然被国外服装品牌占据而丝毫看不到自主品牌的时候,我们的民族品牌创新从何谈起?当一个个正要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品牌出现时,却遭遇“空壳洋品牌”、“虚假品牌”张冠李戴的尴尬时,自主品牌的国际化道路又在何方?

    除了鼓励消费者重视国货、营造好的商业氛围之外,更需要对像卡尔丹顿这样的本土品牌精心呵护,否则损失的不仅仅是一个卡尔丹顿,更可能是:威可多、萨巴蒂尼、沙驰、奥德成、雅格狮丹等等。

    中国本土品牌的国际化之路还很漫长,企业家们大都也在摸着石头过河。与LV、GUCCI这样的百年世界品牌相比,我们的品牌都还很年轻。是扼杀在摇篮里,还是耐住性子去培育,这已经不是一个行业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相关领域和部门应当担起的责任。

稿件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