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美国纺织业坚持“绿色”变革
发表时间:2011-06-03    作者:Ian R. Hardin 发表评论

  美国纺织工业的变革要从19世纪末期说起。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南部的经济相对落后,工人的薪资水平普遍较低。对于纺织服装企业来说,在该地区投资建厂具有得天独厚的低成本优势。伴随着纺织企业大举向南部转移,南部地区已基本确立了美国纺织产业中心的地位。进入20世纪以来,许多关于美国进口纺织品服装的政策相继出台,而这也反映了南方政客与纺织工厂的紧密合作伙伴关系。直到罗纳德·威尔逊·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就任美国总统后,他拒绝与南方的纺织企业站在同一联盟上,美国才为进口纺织品服装敞开大门。

  如今,美国已取消对进口纺织品的配额限制,在纺织品服装贸易方面的政策遗留痕迹就是关税依然存在。不过,美国政府也在积极推进各种免税措施,比如,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CAFTA-DR)就给予了由美国纱线和面料制成的进口服装特惠待遇。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美国纺织业生产规模日益缩减,纺织企业在研发投入上有所减少。20世纪60年代,美国许多企业建立了纺织品研发基础与应用中心,包括Milliken(美利肯公司)、 J.P. Stevens、Burlington 等面料企业以及Dupont(杜邦)、Chemstrand、Dow Badische等纤维制造商,但现在只有美利肯公司的研究所尚存,包括杜邦在内的大多数公司的基础纤维研究中心已经消失了。

  尽管如此,我仍对美国纺织业在产品研发上的优势充满信心,特别是针对“绿色环保”的纺织品的研发。美国纺企不仅注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而且产品自身的特点也越来越趋向于“绿色”。据我了解,美国农业部特别支持企业和院校在棉花、羊毛和亚麻等天然纤维应用领域的研究,农业部研究中心会为相关研究提供技术设备和资金资助。

  在过去15年里,美国纺企在纺织品、纤维、高分子聚合物和材料之间的科研结合取得了卓越成绩,我相信这种研发趋势还会持续,美国纺织行业将会坚持产业与研发相结合,走在技术创新的前沿。

  未来,我比较看好纳米纤维纺成的纱线在服装面料中的应用。基于纳米纤维直径细、吸附染料多、成本高的特点,在实际生产方面很多工厂持审慎态度,但纳米材料的光滑、柔顺等优良性能还是一些材料无法比拟的。

稿件来源:纺织中国在线/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