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紧缩促使中国中小企业转型
发表时间:2011-07-18     发表评论

  朱乐芳(音)晃着一张纸,上面列着他的小投资公司感兴趣的一串公司。他的公司就位于拥有900万人口的温州。
 
  “公司越难拿到贷款,我们的生意就越多,”他说道。“过去6个月,我们非常非常忙。”
 
  随着中国政府试图遏制居高不下的通胀率,各种收紧放贷的措施已引发各界担忧:由于信贷都流向了政府支持的大企业,中国中小企业将遭受沉重打击。
 
  但实际情况更为复杂。中小企业与其说正面临大范围信贷紧缩,不如说正经历一场痛苦的重组。资本正被导向高科技和绿色能源相关企业,而传统的低端制造商则付出代价。
 
  在中国中小企业的腹地温州,许多制鞋和制衣工厂目前在艰难求生。
 
  担任温州数个中小企业协会会长、现已成为温州商界主要发言人的周德文表示:“金融危机期间是没有订单。现在有订单了,但没人敢接,因为不可能从银行获得贷款。”
 
  周德文表示,在温州总共36万家中小企业中,今年至少有20%已缩小运营规模或干脆停业。官方媒体报道,一些现金紧缺的中小企业正以60%的年化利率从地下钱庄借钱。
 
  不过,尽管许多报道都耸人听闻,但温州不会缺钱。这是个富裕的城市,人均收入居于全国第四。温州非但没有出现融资紧张的局面,在当地许多经济领域,情况恰恰相反。
 
  实际上,记者在与当地工厂管理者、投资者和银行家交谈后发现,该市正处于产业根本转型的过程中。随着工资水平提升导致以往那种低成本的制造模式越来越不可行,当地政府正鼓励企业生产那些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他们表示,缺少融资是传统产业所面临困难的症状,而非病因。
 
  温州伊佰妮鞋业旗下一家工厂的一名经理表示:“政府正试着带来改变,支持高科技产业。我们不再是政府想要的那种企业了。”伊佰妮是一家小型廉价女鞋生产商,其工人的工资在过去5年增长了两倍。
 
  温州银行(Bank of Wenzhou)零售信贷部负责人潘是非表示,他的工作就是向较小的本地企业发放贷款——但只给那些达到标准的企业。
 
  他表示:“我们非常清楚。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糟糕,或者没什么前途可言。”
 
  温州人因他们灵敏的投资嗅觉而闻名全国,常常被认为是各种投机泡沫(从房地产价格飙升,到两年前那场大蒜热)的幕后推手。
 
  朱乐芳的投资公司计划投资于那些被政府列为发展重点的高科技和清洁能源公司。
 
  至于如何为自己的投资获得融资,也不存在问题:他在上海、温州和香港都有房产,他已经把这些住宅抵押给银行,以获得贷款。
 
  他表示:“只靠我手中的钱是不够的。关键是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资产。”

稿件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