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评中国CPI涨幅创三年新高
发表时间:2011-08-09     发表评论

  中国公布了7月份高于预期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涨幅,这一达6.5%的上涨率创下三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中国此前已实施了逾一年半的货币紧缩政策。造成CPI涨幅高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的上涨,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8%,较6月份14.4%的幅度有所上升。分析人士对中国最新通货膨胀形势的看法如下。

  我们认为,7月份的数据表明,总体通货膨胀已经见顶。这从中国最新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反映价格的各分项指数全线下降中可以得到预示……中国的总体通货膨胀率将可能在5%以上的水平继续保持几个月,之后在年底前回落至约4%。这意味着,短期内,通货膨胀应该继续超过经济增长成为北京首要的宏观风险。就这一点而论,北京不太可能很快改变货币紧缩立场,尽管全球金融市场目前正经历着动荡。

  ──汇丰,屈宏斌

  总体来看,放缓的经济增速、紧缩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以及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的综合影响应该开始显露出来──通货膨胀看来已经见顶。但是,通胀阻击战没有取得胜利。实际上,未来几个月,导致通货膨胀缓和的最大功臣之一将是翘尾因素的急剧减弱。就这一点而论,通胀回落将主要是统计数据意义上的,对家庭实际生活成本影响不大。在这种情况下,从目前直到第四季度开始后很长一段时间,遏制通货膨胀可能仍将是政策的主要重心。

  ──IHS Global Insight,Xiangfang Ren、Alistair Thornton

  大部分市场人士认为,通货膨胀将于年中见顶,下半年回落,所以高于预期的CPI涨幅将对目前的市场影响很有限。市场目前的关注点是,在通货膨胀预计会回落、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引发全球性抛售、美国出现二次衰退的风险不断升高、以及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之际,北京是否会放宽货币政策。不过,我们认为,现在呼吁放宽货币政策还为时过早。

  ──美银/美林,陆挺

  我们曾预测7月份通货膨胀加剧的结果是造成基准利率上调。不过,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和随后而来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急剧增大的下行风险。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中国的决策人士将可能非常谨慎,特别是考虑到2008年底的经历,当时美联储(Fed)开始减息,中国央行则继续加息。

  ──花旗集团,丁爽、沈明高、Serena Wang

稿件来源:道琼斯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