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再沁寒意 中国经济宜文火慢调
发表时间:2011-08-12    作者:周锐 发表评论

  暴跌、企稳再暴跌,各国股市灾难般的表现,让沁入市场的寒意日趋加深。当世界经济濒临“二次衰退”边缘,增速已开始“向下走”的中国经济又该如何应对?

  此间专家表示,虽然外部需求可能长期陷入低迷,但中国潜在增长率较高,只要保持政策稳定,继续修好“内功”,其经济增长就不会出现所谓的“硬着陆”。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逐渐转入常规性的增长轨道。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速逐季走低,进入7月后,工业、消费和投资更是呈现出全线放缓的态势。

  虽然官方坚持以“高频紧缩”的节奏抑制通货膨胀,并将当下经济增速的回落视为有益于健康的降温过程。但一个基本指标是“经济增速不出现大的波动”。

  从“三驾马车”的表现看,上半年对GDP负拉动的出口目前已是“拼图”中的最短板。而欧美这两位装载了中国近4成外需的“带头大哥”的同时“落难”,则意味着中国国际贸易环境未来只会愈发复杂,中国经济深度回调的风险也随之加大。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本周二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国际金融形势。他要求中国官员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一时间,中国能否再当“救世主”成为各方热议话题。

  3年前,当世界金融危机袭来,中国4万亿的“热补”不仅让自身率先企稳回升,还将多个经济体拉出泥潭。此番再遇寒流,虽然“拉动内需减少出口依赖”的战略不改,但中国具体战术料将有所不同。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上一轮“反危机”刺激政策“驱寒”效果明显,但其引发的通货膨胀、房地产泡沫和债务增加等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相比于2008年的崩盘之局,此次危机对实体经济轨迹的影响相对可控,大规模的救市尚无必要,但小当量的刺激手段或陆续出台。

  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告诉中新社记者,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正是如何释放上一轮刺激所形成的巨大产能。他认为,继续大幅增加投资力度,虽能让过剩产能暂时释放,但此举未来或造成更大规模的生产过剩。“治本”关键还是在于消费的提振。

  相对于短期内就能“加热”经济的投资,城市化、收入分配等提振消费的药方,都需要依赖于对一些重大的结构性问题的长期求解。不过,在美国新一轮刺激政策山雨欲来之际,中国要控制住通过投资营造GDP的高速度增长的冲动,在“文火慢调”中将调结构做到实处,信心依然至关重要。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指出,外需的低迷已反映在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当中。下半年,只要出口不出现2008年那样的负增长,中国经济增速完全能够维持在8%—10%的增长潜力区间。鲁政委则强调说,从历史经验来看,越是海外维持宽松政策,中国国内就越应保持政策的稳健性,因为随波逐流的放松,只会继续吹大现有的资产泡沫。而这也非力倡经济转型的中国政府所乐见。

稿件来源:中新社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